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化疗后微小残留病灶免疫表型改变的分析

来源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shl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cell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B-ALL)化疗过程中首次微小残留病灶(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免疫表型的变化规律及特点,为临床诊断及后续微小残留病的监测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393例B-ALL患儿的免疫分型结果及诱导化疗第15天首次MRD数据.结果:(1)在393例白血病中,B-ALL相关特征性免疫表型的出现频率为:CD19+/CD10+/34+64.4%;CD19+/CD10+/34部分表达,15.5%;CD19+/CD34+/CD20+,58.5%;CD19+/CD10+/CD13+,13.2%;CD19+/CD10+/CD33+,5.9%;CD19+/CD10+/CD117+,0.7%;CD19+/CD10+/CD123+,50.1%;CD19+/CD10-/34±,5.9%;CD19+/CD10-/CD20-,2.5%;CD34bright,12.2%;(2)共有285例首次MRD检测结果呈阳性,有181例(63.5%)MRD检测结果至少有1个抗原荧光强度发生改变,其中出现一个抗原强度变化的为83例(29.1%),2个抗原荧光强度变化的为57例(20.0%),3个抗原荧光强度变化为31例(10.9%),4个及4个以上抗原荧光强度变化为10例(3.5%).抗原荧光强度变化频率最高的依次为CD45、CD34、CD20;(3)共有7例患儿复发,复发时行免疫分型检测,其中4例与初发时有抗原荧光强度变化.结论:(1)儿童B-ALL远高于其他白血病类型,且具有独特的相关特征性免疫表型.初发B-ALL免疫分型结果不仅可完善白血病MICM分型,更是化疗后MRD监测的线索及客观依据;(2)在儿童B-ALL化疗过程中,免疫表型极有可能会发生变化,在后续的微小残留病灶检测过程中应注意对变化抗原的判断和追踪.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ACS)患者血浆S100A1水平与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之间的关系,以及S100A1水平对NST-ACS患者30天预后的判定价值.方法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HRV)与冠状动脉病变狭窄范围及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冠心病患者220例,所有患者均行冠
目的:超声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Endobronchial ultrasound guided 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EBUS-TBNA)是临床上广泛开展的经支气管的微创介入技术,在EBUS-T
管道输送技术在工业各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国内外学者针对管道两相流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研究的重点包括管道含沙水流特性、流动状态、浓度和速度分布、临界不淤流速和沿
目的:考察不同剂量雷公藤多苷联合复方丹参对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患者凝血功能及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并评价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9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72例HSPN患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