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鞋:赔了夫人又折兵

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jialaog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已习惯了中国现在是世界制鞋业“老大”的说法,然而中国鞋却大多是在低价竞销上进行微利搏弈,太多的国内制鞋企业还停留在纯粹依靠代工从国际品牌商的“牙缝里剔得星点肉沫”来维系生产运营。但微利同时,又是贸易摩擦受害者。
  
  今年对于中国制鞋业将不会是一个风平浪静之年。
  刚刚进入2006年,就有部分中国鞋类产品在意大利港口被扣押,理由是因在抽样检测中被测出所含潜在性有毒物质超过欧盟设定的标准。这是去年底意大利鞋业制造商协会指责中国鞋镍含量超标准事件的一个延续。从西班牙埃尔切“烧鞋”事件,到欧盟对中国部分鞋产品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再到意大利卫生部对中国鞋展开调查,围绕中国鞋贸易摩擦的“火药味”似乎越来越浓了。
  从数量的角度来看,中国现在是世界制鞋业的“老大”:目前我国的鞋产品生产量约70亿双左右,已占全世界的50%以上;其中鞋产品的出口达50多亿双,占到了世界鞋类贸易量的近60%。但是鞋业大国决不等同于鞋业强国,因为令人兴奋的总量数据下也隐藏着尴尬的结构性“软肋”:我国占世界鞋类近60%的贸易量只占有了25%全球鞋类贸易额。也就是说,中国鞋大多是在低价竞销上进行微利搏弈,太多的国内制鞋企业还停留在纯粹依靠代工从国际品牌商的“牙缝里剔得星点肉沫”来维系生产运营。
  在作为世界第一大鞋生产国的同时,中国也是世界第一大鞋消费国。但是鞋产品进出口之间的价格差距却颇让人值得深思,以和欧盟之间的贸易为例:2004年中国向欧盟出口各类鞋约8.1亿双(21.8亿美元),平均单价只有2.69美元;而同期我国从欧盟进口鞋数量虽然只有85万双,但平均单价却达到60美元左右。众所周知,鞋本就不是什么高科技产品,它的附加值更多是体现在设计和品牌上。出口的低端化和进口的高端化,已成为我国鞋市场的“怪现象”。
  表面红火的中国鞋业实际已处于“内外夹击”的隐患之中:一边是国际出口市场上的贸易摩擦和反倾销大棒时刻高悬,一边是国外的国际级品牌产品大举进攻和占据国内中高端市场。因为缺少本土国际级品牌的支撑,我国制鞋行业在未来的发展之路又怎会不面临异常严峻的发展瓶颈?在这样的“内外夹击”形势之下,我国的制鞋行业能否锻造出一批真正叫得响的国际级品牌,让“made in china”彻底和“廉价货”形象脱钩,也就成为真正实现从“做大”到“做强”转变的关键。
  根据市场发展的基本规律,当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达到一定阶段时,企业必然要通过细分市场来建立自己的品牌资产。如果说一个中低端的品牌可以纯粹依靠价格和规模来取胜的话,那要想成为一个中高端品牌,就一定要创造出超越产品本身的附加价值,这从众多鞋业国际知名品牌身上就能非常清楚的体现出来。
  在新一轮的国际国内市场洗牌中,中国鞋业将往何处去?依然咀嚼别人牙缝中剔出的肉沫吗?此举只会更加被动。只是没有自己品牌的情况下一味追着别人喊产业升级吗?显然不可行。由品牌化带动的产业升级才是关键之所在。
其他文献
保护我国民事主体财产权益的重要民事法律《物权法》,在日前结束的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高票通过,将于2007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部历时15年制定的法律草案历
中国正在成为世界的焦点。外国经济工作者或学者们试图了解:中国经济政策的调控为何较为成功?尽管在经历亚洲金融危机、9.11事件、美元贬值等国际大背景下,中国也依然一直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同样处在向市场经济转轨中,与采用‘休克疗法’的俄罗斯等东欧国家相比,中国无疑是较为稳健的。    2005年,是我学习中具有特殊而又丰富多彩的一年。在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动荡,中国始终不断处在世界关注焦点的大背景下,我作
预应力砼空心板粱是桥梁工程的主要承重结构,应制定施工工艺规程,掌握施工技术要点,严格按规范要求施工,确保预制施工质量。
构建和谐交通的重要意义和谐社会就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是文明、进步社会所需的基本精神。道路交通与每一个人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