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厌学情况分析与对策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dhlp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当前中职学生厌学已成为一种较普遍的现象,在各类职业学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它严重影响到学校、班级的管理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以当前我校学生中存在的厌学情况和作者自身在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实践,对中职学生普遍存在的厌学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旨在找准原因,落实对策,遏制学生厌学情绪的漫延,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 中职教育 中职学生 厌学心理 产生原因 消除对策
  中职学生作为青少年中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群体,他们的心理和行为有许多突出的特点,也有很多特有的矛盾。如何促进中职生健康成长,使他们能快乐地掌握知识,完成学业,已成为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因此,有必要对中职生的厌学心理的成因和教育对策进行进一步的讨论,从而帮助学生消除不良心理,更好地完成学业,促进教育人才质量的提高。
  1.中职生厌学心理的表现
  1.1自卑的心理
  自卑失落,是我校学生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问题。调查发现,有53%的学生认为,没有考上理想的高中,成为“天之骄子”、上大学的梦想破灭了,对上中职学校信心不足或毫无信心,来到职业学校就是本着一种“混”的态度,拿个文凭,将来好找工作。有的学生说:“虽然现在中职学校有对口升学的机会,可以报考高职院校等,但由于社会的偏见,总感觉我们低人一等,内心有一种自卑失落感,无心学习。”有的学生甚至说:“我们考不上高中,没有希望读大学,只好到中职学校来混三年。”这种自卑失落的心理,使学生精神不振、学习缺乏动力,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也影响了学习效果,造成了学生厌学。
  1.2紧张焦虑的心理
  中职生的生源主要是初中毕业生,也有一部分高中毕业生(成绩相当差),学生年龄普遍较小,缺乏生活经历和实践锻炼,尤其是学生从小学到初中接受的是基础教育,进入中职后转为职业教育,知识结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对于缺乏独立生活能力和实践锻炼的中职生来说,无疑是一个严峻考验。
  另外,中职学校更重视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更重视专业技能的训练与培养,学生感到心理负担很重。调查中发现,有68%的学生认为专业课太难,自己基础差,根本学不进去,对完成中职学业感到焦虑,没有信心,特别是学生对参加高新技术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会计证、会计电算化考试、普通话证等专业技能等级考核非常惧怕,加上对将来的就业不抱希望,这种焦虑紧张的心理,使中职生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在和学生的访谈中发现,有绝大部分的学生对自己的这种心理表现说不出所以然,“我也不知道怎么了”是最普遍的一种回答。
  1.3嫉妒自私的心理
  调查发现,在对待某同学取得好成绩受到表扬这一问题上,有一部分的学生选择了“不屑一顾”,有的甚至对模范、先进表现出冷漠的态度,这部分学生或多或少也有行为问题和违纪现象。这种自私嫉妒的心理为纯洁的同学关系投下了阴影,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校风和学生的学风,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1.4消极逆反的心理
  逆反心理是人们彼此之间为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这是一种要求独立,脱离成人的怀抱,走向社会的成长要求,但又离不开家长、老师的心理。在平时表现为:独立承担学习、活动的能力差,不会协调,不会合作,甚至个人生活方面,严重依赖家长。在教学中,老师常常发现有部分学生“不听话”、“不受教”,总喜欢与老师“顶牛”、“对着干”。这种与常理背道而驰,以反常的心态显示自己“高明”的行为,往往来自逆反心理。
  2.中职生产生厌学心理的原因
  2.1社会原因
  2.1.1经济腾飞,城乡一体化的逐渐形成,对那些厌学的学生来说,这精彩的“外面世界”无疑是对他们的一大诱惑与刺激。
  2.1.2社会风气的不良影响。近年来,一些陈规陋习甚至丑恶的东西死灰复燃。譬如封建迷信,哥们义气、一切向钱看,事不关己、见死不救或见危不助等,党政机关的不正之风影响,如贪污腐化,行贿受贿,拉关系,走后门,舞权弄术,以谋私利等,产生了负面影响。
  2.1.3不少企业、公司等招工招干,重人情而轻人品,看文凭而不看水平。学生因此而产生“有钱能使鬼推磨,大学毕业又如何”等错误认识。
  2.2家庭原因
  2.2.1由于家庭的富有,居住住宅条件、交通,通讯工具等的现代化,生活水平的小康,外加独生子女或二孩家境的优越等,不少学生从小就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因此对学习知识技能的劳心劳力且枯燥单调的生活自然就有一种畏惧感。
  2.2.2不少学生的父母往往异地经商或赴港台打工,平时难得与子女团聚,对学生的思想、学习等关心甚少,如此家庭教育方面就显得十分欠缺。
  2.2.3一些家长教育子女不得法,“严”、“宽”失当。平时对子妇百依百顺,一旦有了缺点毛病,轻则破口大骂,重则加以痛打,学生领教惯了,于是变得固执或自卑,这对学习极为不利。
  2.2.4不少家长因本身工作劳动原因,平日很少主动到校了解子女的学习情况,一旦子女出了问题,不得不被动与校方或教师联系,“急性子吃热粥”,效果难佳。极少数家长因对儿女就读学校建校作过资助,于是对学校便有一种施恩感,希望校方对自己子女宽容而不是进行严格管理。如此对学生管理十分不利。
  2.3学校原因
  教学体制陈旧、教学方法呆板,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应试教育,使学生长期处于一种被禁锢、被压抑的状态,久而久之,逆反心理便随之产生。学生管理上,“严”的多,“宽”的少;课余活动单调死板的多,生动灵活的少。这与学校的教学设施和教的方法亦有很大关系。教师队伍(特别是乡镇一级中学)素质参差不齐,教学水平不高,等等,与学生的期望值相去甚远,无形中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厌倦感。
  3.消除中职学生厌学心理的对策
  针对当前中职学生厌学的现状及成因分析,我认为主要应从以下方面努力,消除中职学生的厌学情绪。
  3.1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树立新的职业教育理念。
  3.2深化教学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3.3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3.4强化基础知识教学,注重能力训练。
  3.5强化技能训练,突出实践性教学,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
  3.6齐抓共管,净化环境,培养学生健康心理。
  职业教育任重而道远,要适应职业教育文化课教学,就要更新教学理念,切实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成长需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求真务实,步步为营,扎实有效地提高中职生文化课素养,进一步丰富学生知识,扩大学生视野,使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著.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刘守旗主编.当代青少年心理与行为透视.安徽人民出版社,1997.
  [3]张大均.教育心理学.人民出版社,2004.
  [4]路继初,罗军主编.过渡时期与青少年社会化问题.
其他文献
牛蛙是一种在我国常见的水产养殖品种,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牛蛙病害问题日益突出。通过调查发现,牛蛙疾病分细菌性疾病、病毒性疾病、寄生虫病和其他疾病,其中以链球菌病、红
摘 要: 当今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较高,这就需要如今的青少年具备优良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留守学生随之增多,留守学生由于缺乏父母的有效监护和良好的家庭教育,产生了心理障碍。留守学生与普通学生的心理存在很大的差异,使得留守学生的发展远远不及普通学生,探求留守学生和普通学生的差异,寻求有效的办法尤为重要。本文首先总体分析了留守学生的心理特点,其次用相关数据对留守学生与
目的:本实验旨在明确赛拉嗪复合麻醉剂中赛拉嗪和咪达唑仑的中枢作用机制、作用部位和单剂之间配伍的科学依据,分析赛拉嗪复合麻醉剂研制的合理性,并探讨赛拉嗪复合麻醉剂及其
摘 要: 成功的学校教育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教育,这逐渐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共识。学校和家庭联手是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其中,学校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和家长的有效沟通与交流显得尤为重要。班主任要抓好“四个一”,巧解家长会难题。  关键词: 家长会 沟通 目的 主题 方法  多数班主任往往局限于打电话和接待来访两种沟通方式,忽视了家长会在家校联系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多数班主任都说家长会过于
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出生的那一天起就成了家庭的恒星,可谓“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再苦不能苦孩子”似乎成了千万个家庭的共同信念。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和氛围里,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养成了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而很少能换位思考自己应当为父母、为周围的人做些什么。更有部分学生存在迷恋网络、虚度光阴、不求上进等现象。从根本上讲,这些问题是学生责任感缺失的外在表现。虽然教育者一直强调并贯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