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一变,教古诗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ysyysy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古诗言简意赅,插上了预习的翅膀,老师在课堂上带领学生把诗读“厚”、读 “透”,读出“深情”,读出“高志”,这才是古诗课堂教学应该追求的。
  关键词:小学古诗;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1)10-043-01
  一、读诗:变逐一教学为重点强调
  小学的古诗是学生们必须要积累的,很多诗,有的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在家长、幼儿园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朗诵与积累了,再加上课前的预习,孩子们对所学习的古诗一点都不陌生,可以夸张地说不教学生也能读得正确,老师在课堂上所要做的就是针对易错音,有目的地进行强调。
  如李白这首 《望庐山瀑布》课后生字表中要求会读与会写的是“紫、尺、疑”,对于“紫”和“尺”需要指出的是平舌音与翘舌音的区别,并能够读准。除此之外,这首诗里还有个特别会闹笑话的“瀑布”。这些易错字音应该在课堂教学中给予强调,而根本不需要一个一个字的再从头进行教学,一个个教学既否定了孩子们的预习,也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
  二、解诗:变疏通诗意为诗中有画
  古诗是高度凝练的语言,古文与现代文的区别,也造成了古诗理解的困难,正因为如此,很多时候,老师们把诗意的理解当作古诗教学的重头戏,颇费苦心地带领着孩子们反复理解,理所当然地在四行诗里转悠着。可是,预习已悄然潜移默化植入每个孩子的内心,预习时代的到来也应该对我们老师的古诗教学带来变化。
  1.强调关键字的理解
  古诗的诗意,孩子们通过预习是可以解决的。自己在讲授古诗时就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孩子们站起来说诗意时,大多数能够说得正确。对诗意的理解,他们已能够参考资料的解释,也可以说是在预习时候将诗意背诵了下来。于是在课堂上,我们的老师们又觉得孩子是“拿来”而不是“内化”,又要求孩子用自己的话来说。诗意的背诵,这也是孩子们预习的体现,有这样的预习又有什么不好呢?至少这样的“拿来”已帮助孩子们理解了诗意。在课堂上,自己认为就不再需要强调要求孩子们用自己的话来说,这部分时间可以用来对关键字理解的强调。如我在教学《寻隐者不遇》时,因为在课堂中对“不知处”意思的强调,《补充习题》中这一题错误率极低,再看隔壁班错误率就比较高了。
  2.品味诗中画面
  诗虽字少言赅,但却丝毫不影响其画面感,正所谓“诗中有画”也。此画非用心而不得看也,此画藏迹字里行间,如果缺少品味与揣摩,体悟与想象还真寻找不到它的踪迹。有了预习基础,课堂上时间得到保证,或看图,或吟诵,或想象……那短短二十来字的诗便会幻化出无穷无尽的意境,让你我叹为观止。
  三、品诗:变点到为止为感同身受
  诗言情,每一首诗中无不蕴含着诗人内心涌动着的不吐不快的情感。对于诗所表达的情感往往是“配角”,课快要结束之时,老师会问“这首诗描写了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作业中多半会出现这样一道题“《xx》表达了诗人 的心情”点缀点缀。问题的答案好讲,横线上的字好填,可这答案的得出却也不是易事,时常有事倍而功半之嫌,于是乎,体悟作者透过诗所想表达的情感也浓缩了。然而有预习这翅膀,课堂上对诗情的感悟变得游刃有余,闲庭信步,老师带领孩子一起慢慢走进作者,身临其境。如一位老师在教学《石灰吟》一诗。
  师:这是一首咏物诗,咏物诗都是作者托物言志的,如果我们仅仅把这首诗理解为赞石灰,也许它并不会有这么强的生命力能留传至今。十二岁的少年于谦就写下了《石灰吟》这样慷慨激扬的诗。想想当时的少年于谦为什么要写下这首诗?
  生:于谦特别佩服不怕火炼、留清白在人间的石灰。
  生:他也想像石灰那样做一个不怕火炼的人。
  生:他也想像石灰那样,他想做一个品格高尚的人。
  师:这首诗虽然是于谦少年时写的,但这也是他一身的写照。诗歌表面写石灰,其实在字里行间隐隐的藏着诗人于谦自己的影子。现在请同学们再读读这首诗,猜测一下于谦一生是一个怎样的人,他可能会有怎样的人生经历?
  生:他不愿意与别人一起做坏事,一定会被打击。
  生:他被别打击报复,但是一定还是是个打不倒,压不垮的人。
  生:他是一个不同流合污的人。
  …………
  师:于谦究竟是个怎样的人?教师出示于谦生平资料。
  师:刚才发言的同学,你从这段资料中,找到了印证了吗?
  生:是的,他不流合污。别人送礼走后门,他却什么也不送,只有两袖清风。
  生:他不畏恶势力,石灰如人,人如石灰。这首诗正是于谦人格的写照。
  在这样的理解中,老师又带领孩子一诵少年情怀,二诵为官感悟,三诵临刑陈词,四诵后世评价,全方位多角度的感受到了于谦的不同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崇高精神。
  四、延诗:变若有苦无为举重若轻
  延诗,就是据一首诗举一而反三,可以是同作者的诗,可以是同类型的诗,也可以是同题诗……延诗的目的就在于更多的积累。以往,延诗的要求落在课结束前一项作业上:查找与某某有关的诗。这样的延诗落实了吗,有效吗?孩子们预习之中就可以布置这样的任务,对相关的诗进行查找,有针对性的,有目的的,延诗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其他文献
遍山清香, 闻着,渐渐地疲倦了。   晨光穿透了小窗,七分抱在床上,困了,久久不愿离去;三分反射在树叶间,影子布满了整个池塘。鸟儿们站在枝头,期盼地眺着望着远方,好像被云雾迷失了方向。蝴蝶在花间相戏,不是采蜜,更像是在欣赏这淡淡的清香。池塘里的鱼儿闻到了,从水里探出头来。蚂蚁闻到了,不再觅食,停下了脚步。静静的站着,一动不动。   我正品尝父亲的茶,喝着喝着,便陶醉其中,不肯放下。忽然一阵微风
摘 要:本文认为“智慧课堂”必须有“智慧教师”、“智慧学生”、关注生活、务实的课堂。  关键词:智慧课堂、教师、学生、生活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74 -01     “智慧课堂”是教育思维和教育情感互动的产物,是师生智慧互动共生的过程与结果。智慧的课堂应该追求教学的真质量,追求课堂的高效益。它应该包括学生完善的人格成长、差异的知
新课程突出强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学生具体的探究活动来实现。因此,科学探究成为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重要理念。教师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为学生开展探究学习提出要求并引导他们开展探究性学习创造条件。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四个方面,引领学生开展科学探究、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第一、创设学习情景激发探究  认真分析新教材,可以发现,新教材通过选取学生
六年前,我以一个试读生的身份踏进了一年六班,虽然我和他们体形都差不多大,但我的年龄只有五周岁,比其他同学小,所以经常被人欺负,因为我对老师有一种本能的敬畏,受欺负了也不敢跟老师说,只会回家去和妈妈说……  而在我二年级的时候,像蓄足了力,厚积薄发了一般,个子蹭蹭蹭地往上长,用妈妈的话说,我像吃了808似的。二年级的我,在大我一岁的同学里个头也算出类拔萃了。三年级,我已经是全班女生中最高的了。  就
摘 要:本文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和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进行实验教学作了有益的探索和研究,对初中物理教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38 -01   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进行实验教学和研究实验教学的策略是初中物理教学是重要课题。现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
一只蜈蚣在公交站上蠕动,我未发现。我只看着公交驶来的地方。第一辆,不是。第二辆,还不是。我踮起脚,又往前走了几步,妹妹突兀地叫了一声:“啊!哥哥,你脚下有一条蜈蚣。”我心底一声惊呼,便退后几步,看见地上伏着个东西,黑黑的,一动不动。过了一会儿,我才敢走上前去看,那蜈蚣整个扁了,还在地上蠕动。我喉咙里有点恶心,像要呕一样,指尖一点一点涌动着灼热。蜈蚣拼命地挣扎,又摆动了几下,这个顽强的生命就消失了。
摘 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使学生养成想学、爱学、乐学、会学是教师教学的指南针,也是每个数学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想学;爱学;乐学;会学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22-048-1  现代教育论强调以学为主,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发挥学习的积极能动作用,让他们进行创造性学习,从小打好学习基础,首先要改变学生“要我学”的思想,使其
徐杰,男,1968年5月生,教育硕士,江苏省特级教师。现任江苏省镇江中学副校长,兼任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导师,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首批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镇江市学术技术带头人,镇江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先后被授予全国模范教师(2007.9)、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8.5)、全国师德先进个人(2001.9)、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2005.5)、镇江市劳动模范(2003.4)等荣誉
摘 要:本文对在新课程背景下,立足《新课标》,加强“双基”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的能力和创新精神等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初中化学;科学素养;培养策略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09 -01   新课程《初中化学课程标准)》提出:初中化学教育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导,重视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联系;倡
摘 要:物理配套器材在物理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农村中学的配备却不尽如人意,但如何开展教学呢?笔者给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农村中学;物理;配套器材  中国分类号:G6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88 -01   笔者作为一名农村中学的物理教师,从事了十多年物理教学工作。物理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我深知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