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建设:背景解析、要义分析与路径探析

来源 :黑龙江高教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w___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文科作为新文科建设的起点与基础,存在传统文化影响下文科的“务虚”特质、“西学东渐”背景下的“崇洋”倾向、“科技爆炸”脉络下文科发展的“式微”趋势等三个短板.为此,我国新文科建设应具备直面国际竞争,彰显中国特色;避免空谈义理,凸显实践性;打破学科壁垒,凸显跨学科性等三个要义.在此基础上新文科建设的三条路径为:以顶层设计为引领,运用新文科强化“文化软实力”;打造实践教学体系,增强新文科教育的实效性;以全人培养为理念,推动“文理”教育融合发展.
其他文献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爆发,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悲剧性”写照.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响应“非遗抗疫”倡议,以民间文学、音乐、戏剧、曲艺、美术、舞蹈、医药、技艺等形式,创作了大量作品.西部地区的非遗传承人,居家独立创作,通过网上传播;作品内容上以传统非遗为根,新闻事件为脉;作品形式上美术为主,戏、曲、歌为辅;审美上主题先行,情感激越直接,民族特色鲜明.“非遗抗疫”的主题创作,是从“文化理论”视角对新冠肺炎疫情进行的“艺术治疗”.由乡土中国的非遗传承人所创作的歌、诗、曲、艺、术,每天持续更新,持续
从布洛陀民间文化到敢壮山旅游景观的形成,经历了两次文化转换:一是从民间布洛陀传说和祭祀习俗到敢壮山布洛陀始祖文化记忆的转换,此次转换,对促进壮族与兄弟民族的团结,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二是从布洛陀文化记忆到布洛陀文化景观的转换.布洛陀文化记忆形象的塑造,在实现布洛陀文化具象化的同时,也生产出了布洛陀文化景观,实现了布洛陀文化的旅游功能.敢壮山布洛陀景区形成的过程表明:构建文化记忆是实现文旅融合及民间文化现代化的有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