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缺乏“软”能力的智能交通系统难以安全、可靠地运作。对智能交通行业而言,“软硬一起抓”才是正道,软件创新势在必行。
—— 本报记者 张乔
理想的智能交通系统,有遍布城市各个角落的信息采集设备(如摄像头)收集实时路面场景,一旦有异常事件发生,智能交通系统就会立即反馈,并对该异常事件的经过建立时间索引,协助管理员排查问题,将异常事件的监测与发现由“事后”转为“实时”。智能交通系统的有效运作,显然离不开大数据分析技术。
然而,近日在与几位智能交通领域的专家交流后,笔者了解到,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构建的智能交通系统对大数据的应用仅处于数据采集阶段。究其原因,恰是一些城市在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过程中重硬轻软,束缚了大数据在这一领域的应用。
据悉,湖北省武汉市计划到2020年基本建成智慧城市,其智能交通系统建设的总投入约2亿元。在武汉交通管理局大厅内,一块巨大的LED屏被分割成了48块,实时播放着路口摄像头拍摄的画面。但据工作人员介绍,虽然收集到了数据,整个系统还不能自动反馈路况,目前交管部门“只能依靠经验”判断交通异常情况。
和武汉类似,我国许多城市都在建设智能交通系统的过程中,对道路交通诱导室外LED大屏幕系统进行了重点投资建设。尽管这对改善交通信息服务水平和维持交通秩序有积极意义,但是仅靠硬件采集到足够的数据,却不完成数据分析工作,这些数据的价值恐怕难以体现。
这种局面,也导致了智能交通行业市场规模的有限性。中国交通技术网总经理徐赫称,目前我国智能交通行业的收入尚不足400亿元,而美国智能交通行业的收入已达到1118亿美元,日本智能交通行业的市场规模也达到了377亿美元。“发达国家在智能交通方面的投入,70%的资金用来开发和维护‘软体系’。”中国通信工业协会物联网应用分会副秘书长于杰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说,欧美发达国家的智能交通投入主要集中在软件与服务,而我国却常忽视隐藏在硬件设备后的包括数据处理在内的“软体系”。
重视软件,不仅是数据分析的需要。刚刚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传感器市场供需预测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显示,目前国内严重缺失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传感器设计软件,国产传感器的可靠性比国外同类产品低1~2个数量级,传感器封装尚未形成系列、标准和统一接口。缺乏“软”能力的智能交通系统难以安全、可靠地运作。对智能交通行业而言,“软硬一起抓”才是正道,软件创新势在必行。
—— 本报记者 张乔
理想的智能交通系统,有遍布城市各个角落的信息采集设备(如摄像头)收集实时路面场景,一旦有异常事件发生,智能交通系统就会立即反馈,并对该异常事件的经过建立时间索引,协助管理员排查问题,将异常事件的监测与发现由“事后”转为“实时”。智能交通系统的有效运作,显然离不开大数据分析技术。
然而,近日在与几位智能交通领域的专家交流后,笔者了解到,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构建的智能交通系统对大数据的应用仅处于数据采集阶段。究其原因,恰是一些城市在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过程中重硬轻软,束缚了大数据在这一领域的应用。
据悉,湖北省武汉市计划到2020年基本建成智慧城市,其智能交通系统建设的总投入约2亿元。在武汉交通管理局大厅内,一块巨大的LED屏被分割成了48块,实时播放着路口摄像头拍摄的画面。但据工作人员介绍,虽然收集到了数据,整个系统还不能自动反馈路况,目前交管部门“只能依靠经验”判断交通异常情况。
和武汉类似,我国许多城市都在建设智能交通系统的过程中,对道路交通诱导室外LED大屏幕系统进行了重点投资建设。尽管这对改善交通信息服务水平和维持交通秩序有积极意义,但是仅靠硬件采集到足够的数据,却不完成数据分析工作,这些数据的价值恐怕难以体现。
这种局面,也导致了智能交通行业市场规模的有限性。中国交通技术网总经理徐赫称,目前我国智能交通行业的收入尚不足400亿元,而美国智能交通行业的收入已达到1118亿美元,日本智能交通行业的市场规模也达到了377亿美元。“发达国家在智能交通方面的投入,70%的资金用来开发和维护‘软体系’。”中国通信工业协会物联网应用分会副秘书长于杰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说,欧美发达国家的智能交通投入主要集中在软件与服务,而我国却常忽视隐藏在硬件设备后的包括数据处理在内的“软体系”。
重视软件,不仅是数据分析的需要。刚刚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传感器市场供需预测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显示,目前国内严重缺失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传感器设计软件,国产传感器的可靠性比国外同类产品低1~2个数量级,传感器封装尚未形成系列、标准和统一接口。缺乏“软”能力的智能交通系统难以安全、可靠地运作。对智能交通行业而言,“软硬一起抓”才是正道,软件创新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