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真菌感染的新药与临床治疗

来源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ivi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侵袭性真菌感染是急性白血病治疗中预后极为凶险的并发症之一.进入21世纪以来,出现了以新唑类(如伏立康唑、泊沙康唑等)及棘白菌素类为代表的新型抗真菌药物.新唑类对于曲霉菌具有良好的疗效,广泛应用于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预防、经验性治疗和抢先治疗.而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具有独特的作用机制,作用于真菌的beta-1,3-葡聚糖,对于念珠菌属具有良好的抗真菌活性.目前越来越多的抗真菌药物正在研发和出现,这些药物大大改变了抗真菌治疗的治疗谱,并深刻的影响着临床治疗。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通过miRNA介导RNAi沉默OPN表达探讨其对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顺铂(DDP)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利用体外构建的靶向OPN的miRNA表达质粒瞬时转染A549,酶联免疫吸咐法(ELISA)检测转染后48h细胞OPN蛋白表达;转染后24、48、72、96h,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分别检测转染细胞和转染联合5μg/mL顺铂作用后细胞的增殖;于转染后24h联合不同浓度的顺铂作用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是乳腺常见疾病之一,大量临床资料支持本病为良性病变,但也有一定的癌变率,有报道[1]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癌变率6%~8%.治疗多采用乳腺病变导管或区段腺体切除,可取得满意疗效,术后预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