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语文课堂,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kaqiuq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下,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研究性学习、兴趣教学法等新模式层出不穷,归结起来无非就是要挖掘学生自主的潜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可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必将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也应积极地把自主学习引进课堂,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着重于学生潜能的唤醒与开发,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从而适应现代化的教学要求。下面,笔者就结合具体的语文教学实际,从课前、课中、课后三方面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课前有效预习,养成收集信息意识
  课前自主预习,就是让学生通过收集和整理信息,自主获取知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筛选甄别出有用的信息,归纳出最重要的信息来重点学习。懂得主动、深入预习,会让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事半功倍。因此,教师应重视对学生预习活动的指导和培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文,我要求学生在课前先进行预习,通过互联网自主查阅课文的相关背景,搜集整理资料,了解海伦·凯勒為什么会变成盲聋人,又怎样成为一名家喻户晓的伟大慈善家。了解文章背景,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本作者的写作意图。其次要求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完成分步朗读:初读、有感情地读、精读。通过分步朗读,发现更多的知识,产生更多的疑惑。在此过程中,划出重点字词、句、段,体会文章内涵。通过有效预习,学生在课堂上有的说、有的议,学习效果非常明显。
  有效的预习可以让学生自主通读全文,自主了解文章背景资料,解决字词问题,进行批注,这正是学生过渡到自学的必要步骤,也能扭转学生以往在课堂上学习被动的局面,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二、课中营造氛围,养成自主探究意识
  在教学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建立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积极营造自主探究的氛围,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学习过程中巧妙设疑,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新知的欲望,营造自主学习氛围,从而打造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语文课堂。
  如《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教师可以结合文本中涉及的角色,如王熙凤、林黛玉、贾宝玉、贾政、贾母和王夫人等,让学生推选出适合的人物进行角色扮演,用白话把文本内容表演出来,通过角色扮演活跃课堂氛围,同时引导学生重点研讨环境和人物,感受作者的人物刻画方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再比如《离骚》(节选)一文,当讲到屈原投江时,我通过设疑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探究:屈原不是没有生路可选,但他为什么毅然决然地选择投江呢?有的学生说:“屈原是个诗人,他太执着于理想,而现实总是那么残酷,导致他想要的世界与不得不面对的现实社会产生了让他不可接受的落差,心灰、绝望才是屈原选择投江自尽的根本原因。”也有的学生说:“屈原是个有骨气和民族气节的人,亡国后,他不愿效命于他国国君,宁可选择死亡,以表明自己的态度和立场。” 让学生展开讨论,发表见解,对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的了解和认识也会更深一层。
  高中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人文风俗、自然地理和历史文化等知识,有利于教师营造一个温馨而富有生机的课堂环境,教师结合一些富有趣味的材料开展课堂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理解课文,深人课文,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三、课后适度延伸,养成自主阅读意识
  语文课堂必须丰富多彩。对知识的摄取离不开课本,但也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将课堂延伸至课外,可以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加强知识的内化,增加阅读实践活动,把所学转化为所用,沉淀智慧,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以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为例,必读课外书中有很多经典课文,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课外自主阅读学习,并安排学生每周写一篇关于课外名篇的读后感,或摘录那些自认为优美的片段。如有的学生读完《春江花月夜》后,在笔记本上摘录了:“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并写下了自己对时空和人生的一些思考。教师可以利用这篇优美的文章,组织学生学习和交流,让学生体验和欣赏文章的内在美。这样不仅扩充了学生的知识量,让学生积蓄自己的“财富”,也能逐渐培养学生课外主动探索与体验感悟的良好学习习惯,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延伸是实用的、广泛的、深刻的。丰富的语文课堂离不开延伸、巩固、扩充学生的知识,锻炼学生的情感思维。但是,延伸不等于激进,更不是漫无目的,而要结合教材,选择恰当的时机和正确的方向,这才是延伸的艺术。
  一位学者曾说过:“今后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那些不会学习的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经成为新时代最可贵、最需要的素质,语文教师应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学习环境,在知识的海洋里,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自由地汲取营养,真正学会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提高。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兴市第三高级中学(225400)
其他文献
案例一:巧妙化解学生的“刁难”  每年运动会的前几天,学生都在筹备运动会的各项工作,又要练队形,又要排节目,忙得不亦乐乎,而这几天的学习似乎也不那么重要了,运动会的前一天,第二节是语文课,笔者刚走进教室就听见学生集体嚷嚷:“老师,看电影!看电影!”本来运动会的筹备就让学生有些“得意忘形”了,早就忘了还有学习这回事,一时间教室里吵成了一片,笔者都不知道该如何平息这场混乱。要是以前,在解释之后他们还要
《荷塘月色》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写景物,“处处景语,处处情语”,塑造了如诗如画般的意境。利用多媒体集多种信息传输手段于一体的功能,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采用色彩鲜明、生动有趣的音响和画面,具有很强的真实感,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使之保持良好的学习情感。  一、优化导入环节  文章是一定的社会背景或自然环境激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创作的,这种背景就是导入环节设计的切入
格斯拉,英国著名作家高尔斯华绥在他的短篇小说《品质》中塑造的典型形象。祥林嫂,中国近代著名作家鲁迅在他的短篇小说《祝福》中塑造的典型形象。虽然他们各自的国籍、社会体制甚至经历、遭遇不尽相同,但同为社会底层平凡而卑微的小人物,他们的悲剧命运有许多共同之处,现梳理如下。  一、勤劳能干,失业饿死,怪哉!  格斯拉是一位诚恳老实、手艺精湛的鞋匠,“他做出的靴子结实、漂亮、舒适、耐穿”,无人匹敌。作为一个
摘要:在可持续性发展策略的倡导下,传统的电光源照明已经无法适合当代社会的发展,传统照明企业面临巨大的挑战。LED照明产业已经逐步发展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因此企业要加大向LED新光源转型的投入力度,以实现企业向高新技术的转型,确保产品更具节能环保价值。  关键词:照明企业;光电源;环保节能  中图分类号:TU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20-00
“欧巴”,“你若晴天,我便安好”,“待我长发及腰”,“我也是醉了”……看了上述语句,你肯定充满疑惑,而这些充满了个性化的词句语句已经成为学生口中、微信、QQ常用字眼的时候,我们中职语文教师不得不感慨,网络传播的形形色色的语言已经把我们逼到一个尴尬的角落,再这样下去我们快要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了。诚然,中职语文应当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不能局限在课堂里自我封闭。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与渠道,利用微文化平台对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