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不同海水淡化阻垢剂连续作用于CHO细胞的毒性效应。方法应用实时细胞分析(RTCA)技术对不同接种密度(1×10~6、5×10~5、1×10~5、5×10~4、1×10~4和5×10~3个/ml)的CHO细胞的生长曲线进行170 h的连续测定,绘制不同密度CHO细胞的生长曲线。选择合适的接种密度,继而对不同剂量(1%、0.5%、0.25%、0.13%和0.07%)不同阻垢剂(聚丙烯酸阻垢剂、马来酸聚合物阻垢剂和改性聚羧酸阻垢剂)作用于CHO细胞所产生的毒性效应进行实时监测,得到不同作用时间的校正细胞指数(normalized cell index,NCI),绘制连续时间点NCI的变化曲线,以判定3种阻垢剂作用于CHO细胞所产生的毒性效应。结果 6种不同密度的CHO细胞接种后,根据细胞达到对数生长期的时间,选择7.5×10~4个/ml的接种密度进行下一步的毒性实验。改性聚羧酸阻垢剂作用于CHO细胞12、24、36和48 h后的IC50值分别为0.26%、0.27%、0.27%和0.27%;聚丙烯酸阻垢剂作用于CHO细胞12、24、36和48 h后的IC50值分别为0.27%、0.26%、0.26%和0.27%;马来酸聚合物阻垢剂作用于CHO细胞12、24、36和48 h后的IC50值分别为0.14%、0.14%、0.13%和0.13%。结论使用RTCA实时动态监测系统测定海水淡化阻垢剂的细胞毒性,马来酸聚合物阻垢剂的毒性要高于其他2种阻垢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