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颅脑损伤临床麻醉处理分析

来源 :今日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liumin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分析急性颅脑损伤临床麻醉处理。方法:笔者根据自己所在医院选取2013年8月-2015年7月收治急性颅脑损伤患者180例,男105例,女75例,患者年龄18~70岁,平均(45.67±2.91)岁。对所有患者进行临床诊断以及麻醉方法的处理。结果:手术中无患者死亡。手术后,25例患者死亡,死亡率13.89%,其中死于肺部感染9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6例。155例患者痊愈。结论:及时诊断和评估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充分的术前准备、合适的麻醉方法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的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关键词】 急性颅脑 损伤 临床麻醉
  引言
  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也增多了各种交通事故的发生,急性颅脑损伤这一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升高。颅脑损伤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急性病症之一,颅脑损伤的原因很多,如工伤、交通事故等,病情发展较快,并发症较多,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其中急性颅脑损伤的发病率逐渐增多,患者出现颅骨骨折、头皮破裂、出血量多、弥漫性脑肿胀等,并伴有不同程度的昏迷。急性颅脑损伤已成为临床上常见的急性重症疾病之一,致死率、致残率、发病率均较高。临床上需按照急诊手术抢救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临床手术麻醉的应用也随之逐渐增加,对麻醉方法的要求越来越高。临床上以无明显气管插管反应、尽快诱导麻醉为选择麻醉方法的标准。收治急性颅脑损伤患者180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麻醉方法,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根据自己所在医院选取2013年8月-2015年7月收治急性颅脑损伤患者180例,男105例,女75例,患者年龄18~70岁,平均(45.67±2.91)岁。导致急性颅脑损伤的原因:交通事故伤患者125例,高处坠落患者34例,硬物击伤患者21例。
  临床诊断:确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22例、硬膜外血肿患者70例、硬膜下血肿患者88例。合并症:四肢发生骨折患者54例,血气胸患者12例,合并脑疝患者62例,伴有严重腹腔脏器损伤患者34例,其中骨盆骨折并伴有肾损伤及泌尿系统损伤患者有18例。临床手术治疗前,患者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呕吐、恶心等。对患者进行临床GCS评分,GCS评分<6分56例,评分6~9分84例,评分>9分40例。
  1.2 方法
  本研究18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手术治疗前给予肌内注射阿托品0.5mg。临床手术过程中,确保患者气管畅通,彻底清除患者鼻腔、口腔、咽喉等处血性液体、呕吐物,开放静脉后,对患者的血压、氧饱和度、心电图等临床指标进行监测,必要时静脉滴注甘露醇,有利于降低脑水肿。手术过程中,万汶与林格氏液按照1:2比例使用,依据患者临床病情选择是否输血。在此基础上,全局麻醉主要采用气管插管的方法进行,给予维库溴铵0.1mg/kg、异丙酚1.5mg/kg、芬太尼4μg/kg、咪达唑仑0.05mg/kg快速诱导插管。利用呼吸机控制患者呼吸,将潮气量控制8mL/kg。另外,插管、拔管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患者产生一定的刺激,必要时需要加深麻醉。根据患者的手术时间、反应适量追加维库溴铵、异氟醚,静脉注射时持续注入瑞芬太尼、异丙酚。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麻醉药剂量,术后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观察,对输液的速度进行适当调整[1]。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5.0软件处理本研究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临床治疗过程中,18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均未死亡。手术治疗后,合并伤较严重或病情变化快且严重的15例患者死亡,死亡率13.89%,其中死于肺部感染9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6例。其余155例患者均康复而出院。
  3 讨论
  颅脑损伤是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而引起的颅脑组织损伤,调查显示当前颅脑损伤的发病率较高,且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当前颅脑損伤的常见原因包括交通事故、高处坠落、失足跌倒、工伤事故、火器伤等。颅脑损伤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头痛、恶心、瞳孔变化等,生命体征方面表现为脉搏浅弱、血压下降等。
  若生命体征紊乱时间延长,且无恢复迹象,表明脑干损伤严重;若伤后生命体征已恢复正常,随后逐渐出现血压升高、呼吸和脉搏变慢,提示颅内有继发血肿。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昏迷的时间较长,导致并发症增加。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记分法确定:伤后昏迷>6h或再次昏迷的患者为重型颅脑损伤,重型颅脑损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2]。
  为了降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病死率,需要从术前工作开始准备,充分处理围术期的临床麻醉工作,确保手术临床效果。①术前准备:术前初步治疗患者并发症,包括输液、创面包扎等;麻醉前给胃肠减压,充分吸出各种反流物;术前检查患者呼吸道是否通畅。②麻醉诱导:确保麻醉诱导过程平稳,避免发生呛咳、憋气等现象,根据患者情况选择使用麻醉药物。③术中监测:术中出现输血过多、缺氧、颅内压升高等现象,需要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处理,利用甘露醇等降低脑血管内血碳酸的浓度,降低颅内压力。④输液、对症处理:对患者血流动力学进行全面检查,及时做好输血、输液工作,根据患者临床情况对症处理。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在术后会有意识障碍,意外受伤,需要及时给予急诊的手术治疗,麻醉医师首先要观察患者的意识情况和昏迷程度,充分了解病情,积极进行术前准备,术中对患者的身体情况密切观察,一旦有异常情况要及时抢救,保证手术的安全性[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要全面评估诊断其病情,针对其具体情况来选择麻醉方法,从而促使治疗成功率的提高,减少手术风险,有助于患者术后身体的恢复。
  参考文献
  [1]杨少平.急性颅脑损伤的急救与麻醉处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22):74-75.
  [2]李林.麻醉处理在急性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24):175-176.
  [3]黄宇捷.急性颅脑损伤的临床麻醉处理[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19):246.
其他文献
促使所有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在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上的提升,对于高中教师来说,是不可以逃避的关键课题.学困生或多或少地存在于每一个学校的每一门课程之中.理所当然,在高中化
期刊
在会计基础工作的实践过程中,一些会计从业人员由于对相关的会计基础规范的认识与处理方法还较为模糊不清,有时甚至会出现处理失误或者不会处理等状况。因此,我们必须尽快强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
目的:探讨丙泊酚与咪唑安定靶控镇静用于硬膜外麻醉对呼吸和循环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硬膜外麻醉下行下腹部及下肢手术的患者100例,ASAⅠ级-Ⅱ级随机分成两组,丙泊酚组(P组)5
【摘 要】 目的:分析普萘洛尔作为一线治疗方案对婴幼儿血管瘤治疗的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纳入此研究中的50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于2013年11月-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血管瘤患儿,所有患者均采用普萘洛尔进行治疗,并按照复诊结果决定患儿是否终止用药。结果:此研究入选的50例患儿经过治疗后,35例患儿治疗显效,13例患儿治疗有效,治疗有效率为96%,同时患儿经治疗后并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婴幼儿血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我们进入了新的时期.当今时代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在以竞争和发展为主题的今天,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竞争则给人带来更大的压力.在这种环境中
期刊
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但是,由于小学生的生活阅历浅,在写作中学生感到很难.因此,小学生写作能力需要教师用正确的方法加以引导才能提高.方法选对了,既节省时间,又提高效
期刊
目的:总结宫颈癌筛查工作评价指标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比常规筛查方法、常规筛查联合宫颈癌工作评价指标对宫颈癌的筛查率.结果:常规筛查联合宫颈癌工作评价指
我国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自古以来都存在着音乐教育,唐玄宗推广了乐府,近代沈心工呼吁开创了中小学音乐,刘天华改进了中国民乐,萧友梅开创了国立音专.为什么自古到今的教育系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