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艺中浅谈音乐的社会功能

来源 :文史月刊·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jielinlinbojiebjb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孔子的“兴观群怨”对文艺的社会功能作了全面概括,即根据文艺的特点,指出了音乐具有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本文从文艺的视角论述了在文艺里音乐具有社会功能;简要叙述了文艺中上述音乐的三大社会功能。
  关键词 文艺 音乐 社会功能 审美
  历史唯物主义是这样概括文艺的,一切文艺都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产物,是艺术家头脑中的反映,这种反映是能动的、形象的、审美的。无论是文学还是戏剧,音乐还是美术,电影还是电视剧,无论哪个艺术门类,都是人和自然的关系,都离不开社会化的人,文学、美术、音乐等其他姐妹艺术也都属于人类学范畴。人类的社会生活是各种文艺的共同反映对象,而反映的手段、途径、方式、方法则是千差万别的。正是这种特殊性和共同性的矛盾统一,构成了一道道绚丽璀璨的文艺景观。而音乐就是这样一门特征鲜明的艺术,人类赋予了音乐丰富的内涵,同样也赋予了音乐在人类社会中应该具备的功能。
  一、在文艺里音乐具有社会功能
  由于音乐艺术的特点,即音乐的物质材料的特殊性以及由此而产生的音乐的非语义性、不确定性等等,使音乐不长于具体呈现客体。因此,音乐的社会功能比其它艺术门类要复杂一些。音乐能不能表达精神理念,能否在欣赏过程中传达给人们一些美善的教益,在目前的音乐理论研究中存在着不同认识。个别音乐理论工作者对音乐在表现形象,传达思想,教化灵魂方面的功能上,都提出了质疑。他们沿用19世纪的奥地利音乐美学家汉斯立克提出的“音乐不可能表现情感的内容就是乐音的运动形式” 的观点,强调音乐传达的是一种超乎社会和阶层的物质性影响,认为音乐是没有社会内容的,既不可能传达作曲家的思想感情,也不可能影响受众的思想情操,它就是一连串流动的音响。这种否认音乐的社会功能,背离古往今来对音乐研究和实践,显然是十分错误的。
  音乐所表现的不仅是音响世界,而是人的心灵所触及的大千世界。绘画通过写形达到写神,音乐则可直抒胸臆,作为听觉艺术的音乐确实是能表现社会生活的。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这段话的意思是:诗(包括歌曲),可以培养想象力,可以从中观察社会人生,可以使人团结,可以讽刺政治,往近里说,可以用它来事奉父母,服务国家,而且多学到许多有关自然界的知识。总括来说,“兴观群怨”对文艺的社会功能作了全面概括,即根据文艺的特点,指出了文艺具有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孔子的“兴观群怨”说,对后代产生深远影响,也对音乐社会功能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文艺中音乐的三大社会功能
  (一)认识功能
  音乐中,不出现具体的“鸟兽草木”的名与实,不出现可视的形象,一般来说,音乐也不长于具体描绘某一事、某一人或某一物。因此,音乐的认识功能,不在使听众“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通过音乐认识事物的具体性状,而在于对社会、对人生、对大自然的一种宏观的,超越了判断和逻辑的,直接感受于心的认识。用一句禅语来讲,这是一种“心心相印”的“默契”般的认识。音乐的认识功能,主要是帮助人们认识时代精神,人的内心世界和人的感情。所以,音乐能从不同角度反映社会生活,通过音乐能更深入地认识社会生活。音乐蕴涵着丰富的历史和现实的文化内涵,是社会文化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教育功能
  孔子说:“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盂子说:“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荀子也认为音乐可以“正身行,广教化,美风俗”。这些圣人的名句,都强调音乐不但具有陶冶性格、淳化民风的作用,而且比空洞的说教更具有说服力,可以深入地对人的灵魂产生有益的作用,达到“化人也速”的效果,以致“移风易俗”产生对社会的教育作用,逐渐改变整个社会的旧风俗、旧习惯。
  古希腊的哲人们也有同样的看法,亚里士多德把教育与净化精神享受,列为音乐的几个目的之一。柏拉图也在他的《理想国》里,强调音乐必须把人教育成美的善的。一切好的,有价值的音乐,都是作曲家对现实生活思考的产物,里面凝结着人类优秀的思想,智慧和高尚的道德情感,这一切是通过具体美感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三)审美功能
  作为文艺之一的音乐,其审美功能的产生,首先依赖于人的生理活动的基础。我们知道,音乐的最基本的要素是节奏,而音乐的节奏是建筑在人的生理节奏之上的。音乐美感的产生,首先是由于音乐内部的节奏与听者的心理,生理的节奏产生了共鸣。艺术家们把他要表现的思想感情表现在音乐旋律和节奏里,听众就从这旋律节奏中体验或感受到那种思想和情趣,从而引起共鸣与美感,同时,也在欣赏中得到愉快。
  音乐审美的过程中,人们的观念联想,被称为移情作用,是指人在聚精会神地关注一个对象(大自然或一件艺术品)时,由物我两忘达到物我同一,把人的生命和情趣,外射到对象里去,使本无生命和情趣的外物仿佛具有人的生命活力,使本来只有物理的东西也显得有人情。当聆听勋伯格的《净化之夜》时,时而舒缓、时而激烈的音乐节奏,会把我们引入一个画境。我们不但可以感觉到月夜花园的美,还能感觉到一对不幸的恋人那两颗激烈碰撞终于净化升华的心。
  三、结语
  有人曾说,音乐是生活中的伴侣,音乐是苦闷中的情人,音乐是前进中的号角,音乐是战斗中的武器;音乐能陶冶人的情操,音乐能锻炼人的意志,音乐能培养人的美感,音乐能净化人的灵魂。对于音乐的本质,音乐的特殊规律,应当鼓励人们敞开思想,各抒己见,大胆探索,百家争鸣。《礼记》中说,乐者,德之华也。贝多芬说,音乐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出火花。这些都是至理名言,我们应当把音乐的社会作用发扬光大,让音乐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和效果。
  (作者单位:1.西华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2.北京市向阳小学)
其他文献
生本理念下的高中数学教学,要求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以学定教,构建高中数学的教学策略.教师要善于使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这样能够使学生更好地进入学习情境,并且通过小组的合作
内容摘要:李东阳作为明代复古格调派诗歌理论的奠基者,从纠正当时的文坛风气出发,在自己的乐府诗创作实践中,继承了唐宋以来的现实主义传统,力求打破模拟抄袭之风,践行了“因人命题”的主张,并且强调诗的音乐性必须体现在诗的节奏上,重视“自然之声”,因此他的拟古乐府对后世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李东阳 乐府 诗歌理论 创作  李东阳不仅是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更是明代复古格调派诗歌理论的奠基者。
摘 要 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我们国家兴旺发达的源泉。音乐欣赏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学科。本文从在音乐欣赏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想象力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等方面阐述了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探讨了音乐欣赏中的想象与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音乐欣赏 想象 创新能力  优美的音乐以其悦耳的音调、明快的节奏,构成诱人的旋律,引起感官的愉快,进而从感情的
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教育部门对于教育工作者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目前农村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学rn手段单一、教学理念落后等,严重影响到词汇教学的高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摘 要】本文对煤矿水害事故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关于加强防治水安全工作的几点思考,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煤矿;水害;防治水;安全体系  一、煤矿水害事故的主要原因分析  通过对我国历年来发生的煤矿水害事故进行总结分析,可以看出煤矿水害事故的主要原因有:一些矿井对防治水工作不重视,防治水机构、探放水设备、防治水技术人员不到位;防治水基础工作薄弱,没有查明矿井和周边矿井老空水分布情况,造成
搬(bān)个小板(bǎn)凳(dèng),拿(ná)好爆(bào)米花,来听故事了,一个长的一个短(duǎn)的,一个好玩的,另一个好笑的,先听哪(nǎ)一个呢?   小花牛有点口吃,谁(shuí)都没有耐(nài)心来听他说说话。  一个春天的午后,小花牛捡到一本书。书上有美丽的图,有好看的文字。他坐在小山坡(pō)上,安安静(jìng)静地看了一遍(biàn)又一遍。直到,一个小女孩走过来问
期刊
当前,随着初中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开放性成为了教学改革中一个重要的切入点,是诸多初中音乐教师提升教学成效、促进学生综合素rn养提升的重要抓手。教师应当从教学内容、教学情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摘 要】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饮食连续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选取本院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70例,将所有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可分为予饮食连续护理干预的研究者和予以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生理学指标值以及临床心理学指标评分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后2hPG、FPG等相关临床学生理学指标较之于对照组更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