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积累、实践、体验、日常练笔、评改,是提高小学生习作水平不可或缺的要素,在作文教学中要抓住这几点,切实提高小学生习作水平。
【关键词】积累 实践 体验 练笔 评改
《新课程语文标准》关于写作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进行写作。”叶圣陶先生还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 其实,作文如泉源喷涌,是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而不是其他什么。相对于成人来说,学生的生活是单纯的,是真诚的,是快乐的。这就是学生的“真性”生活,这就是学生作文的“泉源”。
一、勤于积累,盈满“巧妇米缸”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而,学生的积累是否充实,是写好习作的前提条件。教学中要充分地指导学生进行积累,盈满“巧妇米缸”,写作时才能信手拈来。
1.广泛阅读、积累丰富的语言。杜甫先生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因此,要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并作好读书笔记,摘抄优美词句,增加词句、语汇的储备量。农村孩子图书拥有量少,我一方面把学生的图书集中起来,一方面定期向学校图书室借阅图书,形成班级小图书馆,达到扩大学生阅读量的目的。
2.留心观察,积累丰富的素材。如果说丰富的语言是习作的血肉,那么,素材便是习作的骨架了。教学中一方面要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不管是身边小事,还是时代大事,皆作好记录,写下所思所感;另一方面要联系各科所学,这样即可事半功倍。小学各学科的知识是相互联系的,作文教学要找出学科间的这种联系,使他们为学生习作提供素材、方法等,从而辅助作文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第五册语文园地四的习作训练要求学生写“观察中的发现”,这与科学课紧密相联,我经过与科学老师交流发现,科学课中观察蜗牛、蚂蚁等内容的教学几乎与这次习作是同步的。教学中,两科相融合,学生写起来自然是得心应手。
二、情境为引,让实践与体验说话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作文教学不能靠说教,灌输知识,生拉硬拽,而是要充分以学生为本,让学生的感悟与体验作文,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是习作的灵魂所在。
人教版第六册第八组的习作训练,要求学生写一篇“如果你会变,你希望什么的想像作文。当时正值汶川地震发生不久,于是我先组织学习观看有关地震的时事新闻,把他们带入一个特定的情境,学生的心灵一下子被震撼了,波涛汹涌的情感在心中激荡,情不自禁地从心底发出了“四川人民的处境太悲惨了,我要变成无所不能的孙悟空去解救他们”,“解放军叔叔真勇敢,我要变成他们去保家卫国”,“医护人员真伟大,我要变成他们去为伤病者解除痛苦”等充满爱的心愿。
三、练笔作桥,有效衔接阅读与习作
学生进入三年级,由写话训练一下子过渡到段篇训练,难免有些不适应,在阅读教学中,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进行“仿、补、改、续”的小练笔训练,不仅可以减缓作文的坡度,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1.仿写。仿写是从阅读到独立写作过程中起桥梁作用的一种有效的训练形式。小学语文教材是按专题编排单元的,其选编的课文本身就是一个个生动的例子。如第五册第六组习作训练写的是“风景优美的地方”,而本组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香港,璀璨的明珠》就是可供模仿的最好例子。
2.补写。课文中,作者常常运用“留白”艺术,给读者思维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如《可贵的沉默》一课,当讲到“‘向爸爸妈妈祝贺生日的,请举手!’,教室里寂然无声,没有人举手,没有人说话。 孩子们沉默着,我和孩子们一起沉默着……”,为了让学生深切体会这沉默的可贵,我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并联系生活实际,抓住孩子们的动作、神情、心理活动写一写。这样,学生既深入理解了文本,又训练了习作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3.改写。中国的古诗,语言精炼,感情丰富。在古诗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改写练笔,不失为帮助学生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情感,训练语言,提高习作能力的有效方法。
4.续写。很多课文的结尾写得留有余地,引人深思,耐人寻味。如《小摄影师》、《风筝》、《七颗钻石》等,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续写故事,训练习作能力。
四、讲评指路,整体提高学生习作质量
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因而,习作的讲评显得犹为重要,有效的讲评,才能为学生修改习作指明方向,找到自己习作中的缺陷,这样才能让学生改出好文章来。
1.从语言入手,修正学生的表达。语言是文章的血肉,因此,讲评作文应从语言文字方面入手,辨析学生谴词造句,谋篇布局之优劣,一丝不苟地修正学生的表达。
2.多就少改,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俗话说的好“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讲评学生作文,应对学生作文中的优点加以肯定和激励,尽可能少地改动学生作文,让学生从老师的讲评中看到自己的劳动和努力,从而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发更强的写作热情。
3.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习作中存在的问题。要想让学生真正学有所得,能够解决问题,讲评作文时必须抓住本次作文的训练重点,或是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集中力量去解决,从而全面提高学生习作质量。
总之,积累、实践、体验、日常练笔、评改,是提高小学生习作水平不可或缺的要素,在作文教学中要抓住这几点,切实提高小学生习作水平。
【关键词】积累 实践 体验 练笔 评改
《新课程语文标准》关于写作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进行写作。”叶圣陶先生还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 其实,作文如泉源喷涌,是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而不是其他什么。相对于成人来说,学生的生活是单纯的,是真诚的,是快乐的。这就是学生的“真性”生活,这就是学生作文的“泉源”。
一、勤于积累,盈满“巧妇米缸”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而,学生的积累是否充实,是写好习作的前提条件。教学中要充分地指导学生进行积累,盈满“巧妇米缸”,写作时才能信手拈来。
1.广泛阅读、积累丰富的语言。杜甫先生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因此,要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并作好读书笔记,摘抄优美词句,增加词句、语汇的储备量。农村孩子图书拥有量少,我一方面把学生的图书集中起来,一方面定期向学校图书室借阅图书,形成班级小图书馆,达到扩大学生阅读量的目的。
2.留心观察,积累丰富的素材。如果说丰富的语言是习作的血肉,那么,素材便是习作的骨架了。教学中一方面要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不管是身边小事,还是时代大事,皆作好记录,写下所思所感;另一方面要联系各科所学,这样即可事半功倍。小学各学科的知识是相互联系的,作文教学要找出学科间的这种联系,使他们为学生习作提供素材、方法等,从而辅助作文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第五册语文园地四的习作训练要求学生写“观察中的发现”,这与科学课紧密相联,我经过与科学老师交流发现,科学课中观察蜗牛、蚂蚁等内容的教学几乎与这次习作是同步的。教学中,两科相融合,学生写起来自然是得心应手。
二、情境为引,让实践与体验说话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作文教学不能靠说教,灌输知识,生拉硬拽,而是要充分以学生为本,让学生的感悟与体验作文,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是习作的灵魂所在。
人教版第六册第八组的习作训练,要求学生写一篇“如果你会变,你希望什么的想像作文。当时正值汶川地震发生不久,于是我先组织学习观看有关地震的时事新闻,把他们带入一个特定的情境,学生的心灵一下子被震撼了,波涛汹涌的情感在心中激荡,情不自禁地从心底发出了“四川人民的处境太悲惨了,我要变成无所不能的孙悟空去解救他们”,“解放军叔叔真勇敢,我要变成他们去保家卫国”,“医护人员真伟大,我要变成他们去为伤病者解除痛苦”等充满爱的心愿。
三、练笔作桥,有效衔接阅读与习作
学生进入三年级,由写话训练一下子过渡到段篇训练,难免有些不适应,在阅读教学中,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进行“仿、补、改、续”的小练笔训练,不仅可以减缓作文的坡度,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1.仿写。仿写是从阅读到独立写作过程中起桥梁作用的一种有效的训练形式。小学语文教材是按专题编排单元的,其选编的课文本身就是一个个生动的例子。如第五册第六组习作训练写的是“风景优美的地方”,而本组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香港,璀璨的明珠》就是可供模仿的最好例子。
2.补写。课文中,作者常常运用“留白”艺术,给读者思维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如《可贵的沉默》一课,当讲到“‘向爸爸妈妈祝贺生日的,请举手!’,教室里寂然无声,没有人举手,没有人说话。 孩子们沉默着,我和孩子们一起沉默着……”,为了让学生深切体会这沉默的可贵,我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并联系生活实际,抓住孩子们的动作、神情、心理活动写一写。这样,学生既深入理解了文本,又训练了习作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3.改写。中国的古诗,语言精炼,感情丰富。在古诗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改写练笔,不失为帮助学生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情感,训练语言,提高习作能力的有效方法。
4.续写。很多课文的结尾写得留有余地,引人深思,耐人寻味。如《小摄影师》、《风筝》、《七颗钻石》等,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续写故事,训练习作能力。
四、讲评指路,整体提高学生习作质量
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因而,习作的讲评显得犹为重要,有效的讲评,才能为学生修改习作指明方向,找到自己习作中的缺陷,这样才能让学生改出好文章来。
1.从语言入手,修正学生的表达。语言是文章的血肉,因此,讲评作文应从语言文字方面入手,辨析学生谴词造句,谋篇布局之优劣,一丝不苟地修正学生的表达。
2.多就少改,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俗话说的好“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讲评学生作文,应对学生作文中的优点加以肯定和激励,尽可能少地改动学生作文,让学生从老师的讲评中看到自己的劳动和努力,从而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发更强的写作热情。
3.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习作中存在的问题。要想让学生真正学有所得,能够解决问题,讲评作文时必须抓住本次作文的训练重点,或是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集中力量去解决,从而全面提高学生习作质量。
总之,积累、实践、体验、日常练笔、评改,是提高小学生习作水平不可或缺的要素,在作文教学中要抓住这几点,切实提高小学生习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