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朕感谢各位欣赏话剧《步步惊心》。”要不是“四爷”在舞台上的穿帮谢幕,上千人目送雪花铺满台口,很多人还沉溺在百多年前雍正朝的风花雪月里。一个现代女子,得九位皇子万般宠爱的罗曼史,在去年电视荧幕上吃定了一众怨女痴男。
故事到最后,现代女子张晓“穿越”成的马尔泰若曦格格,既没得到她的苦情怨侣四阿哥雍正的成全,也没能和心灵相契的八阿哥胤禩成为眷属,不明不白地嫁给了十四阿哥,郁郁而终。三位皇子夺骨灰的压轴高潮,更虐得无数“步步迷”死去活来。
话剧舞台上,这场肝肠寸断的哭戏得以“高保真”还原。四爷、八爷、十四爷的扮演者,正是电视剧里对位角色的配音演员。熟稔的台词原声再现,观众合上眼睛,若曦的遗情书历历在目,一再被拖入电视剧热播时的心境。
观众安雅是一个“四爷党”,话剧版的《步步惊心》,帮她温故了所有的幻想。所谓“四爷党”,就是力挺雍正和若曦在一起,认为他们之间才是真爱。送簪子、花园挡箭、相伴立夜雨,这些场景凑在一起,“四爷党”就集体泛潮。这些感动点话剧里一个也没落下。虽说滂沱大雨中,雍正和若曦湿身相偎的场面,到了舞台上,变成一道冷光,在台角上投射出两个剪影。“相比‘八爷党’,我们已经太幸福了。”安雅颇为知足,因为八爷和若曦情定草原的戏,因为舞台的方寸空间容纳不下,被生生裁去。
“这是电视剧和舞台剧的差异,我们必须把三十个小时的戏,压缩在三小时之内。观众中的‘八爷党’更多是执迷于演员本人,她们的快感来自情感代入。我相信,大部分‘步步迷’都是‘四爷党’。”《步步惊心》话剧版的导演李伯男说。
若曦在四爷和八爷中作出的艰难抉择,是《步步惊心》的情感主线,也伴随着这两股势力围绕皇位的长期角力。只是在电视剧中,若曦的情感更加纠结,在对几个阿哥深浅不一的儿女私情中,观众各说各理。到了舞台剧版本,几处急转直下的情感纠葛,都和宏大的历史场景联系到了一起。四爷和八爷在选妃、出塞、废太子、登基时的几次聚首,主宰了剧情的转折。
在废太子前夕的一幕,四爷和八爷相逢于若曦的住所,是整出戏的情感分水岭。三人对话的机锋闪现,一个起身一次背转,又“剧透”起对方的内心戏。在电视银幕上,这一出戏是长时间的空镜头和面部特写,在永远捻着辫稍的四爷、永远眼波浩淼的八爷和憋成一张苦瓜脸的若曦之間迂回。
“情感沉溺和缓慢在舞台上难于表现,缓慢的情感积蓄,反而会脱离舞台的戏剧力量。”李伯男解释说。在舞台上为了配合当事人内心纠结的一幕,布景的环形轨道开始转动,月朗景明的后花园一转为风声鹤唳的郊野。舞台的绿光和紫光交替,更加重了人物内心的重重疑窦。“我的眼睛都快看不过来了。如果说之前还对演员的外形吹毛求疵,看到这里,我是服了他们的演技。”安雅感慨。
从现代穿越而来的女主,经过这一幕,想到不可逆转的历史结局,开始在内心向着四爷。她甚至蹦出这样的台词:“十四阿哥和四爷较劲,是站在了雍正的对立面”。在宫里要找个靠山,情感选择中掺入更多现实因素,成了话剧版若曦的鲜明特征。
若曦初进宫,在为皇上挑选奉茶侍女的“选秀”中,甚至俏皮地调侃,“在这宫里拼的就是爹!”若曦初见四阿哥,慑服于他的威严,口不择言,“啊,你就是后来的雍正!”相反,她在八阿哥面前“爱装而且卖萌”,“十足是个‘非典型九零后’”。在话剧《步步惊心》的最初设计里,这种李伯男式的戏谑的痕迹要强烈得多,但最终被删去,“毕竟《步步惊心》的小说、电视剧已经在观众心目中定型,我们得迁就一下观众的体验。”李伯男说。
故事到最后,现代女子张晓“穿越”成的马尔泰若曦格格,既没得到她的苦情怨侣四阿哥雍正的成全,也没能和心灵相契的八阿哥胤禩成为眷属,不明不白地嫁给了十四阿哥,郁郁而终。三位皇子夺骨灰的压轴高潮,更虐得无数“步步迷”死去活来。
话剧舞台上,这场肝肠寸断的哭戏得以“高保真”还原。四爷、八爷、十四爷的扮演者,正是电视剧里对位角色的配音演员。熟稔的台词原声再现,观众合上眼睛,若曦的遗情书历历在目,一再被拖入电视剧热播时的心境。
观众安雅是一个“四爷党”,话剧版的《步步惊心》,帮她温故了所有的幻想。所谓“四爷党”,就是力挺雍正和若曦在一起,认为他们之间才是真爱。送簪子、花园挡箭、相伴立夜雨,这些场景凑在一起,“四爷党”就集体泛潮。这些感动点话剧里一个也没落下。虽说滂沱大雨中,雍正和若曦湿身相偎的场面,到了舞台上,变成一道冷光,在台角上投射出两个剪影。“相比‘八爷党’,我们已经太幸福了。”安雅颇为知足,因为八爷和若曦情定草原的戏,因为舞台的方寸空间容纳不下,被生生裁去。
“这是电视剧和舞台剧的差异,我们必须把三十个小时的戏,压缩在三小时之内。观众中的‘八爷党’更多是执迷于演员本人,她们的快感来自情感代入。我相信,大部分‘步步迷’都是‘四爷党’。”《步步惊心》话剧版的导演李伯男说。
若曦在四爷和八爷中作出的艰难抉择,是《步步惊心》的情感主线,也伴随着这两股势力围绕皇位的长期角力。只是在电视剧中,若曦的情感更加纠结,在对几个阿哥深浅不一的儿女私情中,观众各说各理。到了舞台剧版本,几处急转直下的情感纠葛,都和宏大的历史场景联系到了一起。四爷和八爷在选妃、出塞、废太子、登基时的几次聚首,主宰了剧情的转折。
在废太子前夕的一幕,四爷和八爷相逢于若曦的住所,是整出戏的情感分水岭。三人对话的机锋闪现,一个起身一次背转,又“剧透”起对方的内心戏。在电视银幕上,这一出戏是长时间的空镜头和面部特写,在永远捻着辫稍的四爷、永远眼波浩淼的八爷和憋成一张苦瓜脸的若曦之間迂回。
“情感沉溺和缓慢在舞台上难于表现,缓慢的情感积蓄,反而会脱离舞台的戏剧力量。”李伯男解释说。在舞台上为了配合当事人内心纠结的一幕,布景的环形轨道开始转动,月朗景明的后花园一转为风声鹤唳的郊野。舞台的绿光和紫光交替,更加重了人物内心的重重疑窦。“我的眼睛都快看不过来了。如果说之前还对演员的外形吹毛求疵,看到这里,我是服了他们的演技。”安雅感慨。
从现代穿越而来的女主,经过这一幕,想到不可逆转的历史结局,开始在内心向着四爷。她甚至蹦出这样的台词:“十四阿哥和四爷较劲,是站在了雍正的对立面”。在宫里要找个靠山,情感选择中掺入更多现实因素,成了话剧版若曦的鲜明特征。
若曦初进宫,在为皇上挑选奉茶侍女的“选秀”中,甚至俏皮地调侃,“在这宫里拼的就是爹!”若曦初见四阿哥,慑服于他的威严,口不择言,“啊,你就是后来的雍正!”相反,她在八阿哥面前“爱装而且卖萌”,“十足是个‘非典型九零后’”。在话剧《步步惊心》的最初设计里,这种李伯男式的戏谑的痕迹要强烈得多,但最终被删去,“毕竟《步步惊心》的小说、电视剧已经在观众心目中定型,我们得迁就一下观众的体验。”李伯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