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末语气词“哈”的语气意义虚化成因探析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ny97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句末语气词"哈"在普通话系统中具有疑问、陈述和感叹的语气意义。随着句末语气词"哈"的广泛运用,"哈"能够进入的句式越来越多,除了具有征求同意和确认的语气意义以外,在句中具有委婉、随意、亲切、和缓的语气意义。在语用中"哈"正好填补了普通话中缺少表示委婉情态为主的语气词,成为交际贯彻合作原则、礼貌原则的典型用词。
其他文献
《红楼梦》使用的结果语标有“因”“因此”“因而”“所以”“所以说”“故”“故此”“可见”。从认知域的使用范围看,“所以”可用于“行、知、言”三域,“因”“因此”“因
目前,常有这样一种情况:某行业(系统)的各分支机构,如果总部(总公司)在某一金融机构开户,则分支机构也全部在该金融机构各分支机构开户.原来是某行业(系统)的总部(总公司)被
一、早期阅读的价值有关资料表明,一些西方国家的孩子普遍从6个月时开始“阅读”,4岁进入大量阅读,逐步过渡到独立阅读。我们国家的孩子普遍是8岁进入独立阅读。
当主债权因诉讼时效经过而消灭时,通常认为消灭的只是其胜诉权,其权利本身并未消灭.因而,对主债权罹于时效的抵押权应作何处理,在理论界产生了较大的分歧.当前几成通说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