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中的三种梦境叙事综述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kl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梦境是为广大文学家采用的文学母题,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外国文学中的三种梦境进行综述,分别是与宗教有关的梦境,弗洛伊德式梦境及卡夫卡的类梦境。通过对三种梦境的介绍,找出梦境文学的潜在内容,探寻其中的秘密。
  关键词:梦境;宗教文学;弗洛伊德;卡夫卡;类梦境
  作者简介:黄亚玲(1990-),女,土家族,湖北恩施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文学院硕士,研究方向:外国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4-0-01
  一、引言
  心理学中认为梦是有意识看无意识的一扇窗子;而文学中梦同时也是一种意象语言。《庄子·齐物论》云:“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这些意象从平常事物到超现实事物都有。事实上,梦常常能激发出作者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灵感。如科勒律治的长诗《忽必烈汗》是在梦中构思的,史蒂文森的《化身博士》也是在梦中受到启发写下来的。国内外众多学者均对梦境叙事有过相关研究,但未能从整体的角度,高屋建瓴地对典型的梦境叙事进行综述,因此本文试图对之前相对零散的外国文学作品中的三种梦境叙事研究进行总结,找出其中的文学价值。
  二、国外文学中的三种梦境叙事
  (一)与宗教有关的梦
  提起外国文学,不可避免地就会想到圣经文学。而在圣经文学中又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与梦境叙事有关。基督教的《圣经》里记载过不少梦,特别是那些具有象征意义的梦,人们对这些梦的看法各有不同。《旧约·创世记》第 37至50 章约瑟故事是大家最熟悉的圣经故事之一。故事开篇约瑟做的两个梦非常清晰,无需解释(37:5-11);膳长和酒政的梦则略复杂,但也能很快解释(40:8-18);而法老的两个梦既需要解释,也需要找出应对梦中危机的办法。所有这些梦在文中推动情节的发展,预示了结局。所以,可以看出它们起到了预言的作用。
  在与宗教联系密切的古希腊罗马时期,人们认为梦是显神谕的方式。梦者可以自解梦,也可以让专人来解梦,梦能使人直接地了解神的谕旨,预知未来。
  (二)弗洛伊德式的梦境
  说起梦,毫无疑问,弗洛伊德是最有发言权的一个人。弗洛伊德在他《梦的解析》里认为“梦中的象征(包括正常人的梦)均为某种潜意识的欲望体现,意识的愿望只有在得到潜意识中相似意愿的加强后才能成功地产生梦”。如《简·爱》中简在桑菲尔德做家庭教师以后,做过一个梦,梦中有鸿鹅,镶着珠宝的金手镯和一只美丽的胳膊,从《圣经》中典故的角度出发,鸿鹅是理解这个作品的关键。画中的鸿鹅就是英格拉姆小姐,因为《旧约全书》中“鸿鹅”是栖息在荒凉和毫无希望之地的邪恶腐肉。梦揭示了简的潜意识,一方面使简预知了将要面对情敌英格拉姆小姐的事,另一方面反映了女主人公不满上层社会所作所为的思想意识。
  (三)卡夫卡的类梦境叙事
  众所周知,卡夫卡作品具有强烈的梦幻气质。在卡夫卡所有的作品中,最让他能从中得到“满足”的作品,同样也最能体现他风格的作品就是《乡村医生》了。
  故事首先是超自然力量的参与,十里之外的村子转瞬即到;接下来在病人家属热切的注视下,病人却向医生提出了一个荒唐的请求:“医生,让我死吧”。对于病人的要求,医生根本是心不在焉,只是挂念着家里被神秘马车夫胁迫的女佣罗莎,想着怎么能尽快返回从马车夫的魔爪下救出可怜无辜的姑娘。年轻的病人只求速死,本应救死扶的医生却对病情毫不关心。医生、病人及病人家属之间无法沟通:病人家属只是急切地催促医生尽快采取措施,他们真正关心的并非病人,而只是为了履行作为亲人的义务;病人的要求无人理会,他在床上爬来爬去,徒劳无功,结果被医生草草诊断,他的痛苦无人关心。
  所有人都忽略了病人这个最需要关照的对象,只是沉浸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因此,读者可以感受到现代人所共有的孤独感:无人在乎他人感受,在这个貌似喧闹的世界上,每个人都是孤独地生活着,每个人都是被隔离于他人之外的。这种悲哀深植在卡夫卡的心中,他又以类梦境为工具深挖出了每个人内心的这种悲哀。
  三、结语
  外国文学中有相当多的作者采用梦境叙事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本文只是简要概述了外国文学中的三种“梦”,即与宗教有关的梦,弗洛伊德的梦和卡夫卡文学作品中的类梦境叙事。通过这三种梦的分析,可以看出,国外文学中的梦境叙事分别是像《圣经》中带有预示作用的梦境描写、弗氏《梦的解析》中梦是潜意识的体现及卡夫卡类梦境文学中梦是表达思想的工具。毫无疑问,这三种梦境在文学中推动了情节发展,升华了文学作品价值,给读者另类美的享受。因笔者学识有限,本文并未做过多研究,而相关内容会在后续研究中不断深化。
  参考文献:
  [1]傅荣,弗洛伊德及其《梦的解析》(1900),赣南师范学院学报[J].1997(5).
  [2]何志文,弗洛伊德著作《梦的解析》中的隐喻研究,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J].2007(11).
  [3]梁洪亮,关于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法治与社会[J].2007(5)
  [4]刘海英,“梦文学”概说,辽宁行政学院学报[J].2008(9).
  [5]吴珊,约瑟故事的叙事诗学及其意识形态,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J].2007(4).
  [6]郑婷,荒诞的梦境之旅——解析卡夫卡的短篇小说《乡村医生》,牡丹江大学学报[J].2014(1).
  [7]张思齐,梦的追随与西方文学,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2014(5).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导尿管球囊扩张术对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所致的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32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并经吞咽X线荧光透视检查(VFSS)确诊存在环咽肌失弛缓,随机分为研究组16
摘 要:杰弗雷·乔叟,中世纪英国一位最杰出的诗人。他是第一个奠定英国新的文学语言的始祖,所以常被称为“英国诗歌之父”。作为乔叟一生最后十余年间对英国文学的巨大贡献《坎特伯雷故事集》,不仅标志着他个人毕生创作的巅峰,也因其艺术特色和独特的思想价值而名誉全球。本文中,笔者将从思想意蕴层面探讨《坎特伯雷故事集》的价值。  关键词:杰弗雷·乔叟;《坎特伯雷故事集》;基督教;人文主义  [中图分类号]:I1
摘 要:多丽丝·莱辛是英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一个伟大而独特的作家。《又来了,爱情》通过一部戏剧的创作上演为主线,将主人公萨拉的多段爱情穿插其间,并用精妙的叙事手法把戏剧的内容带入现实造成时间和空间的模糊。本文将从空间叙事的角度对这部小说进行解读,为读者展现莱辛高超的叙事技巧。  关键词:《又来了,爱情》;心理空间;社会文化空间  作者简介:豆瑾(1993-),女,汉族,河南周口人,现为郑州大学
摘 要:《大师和玛格丽特》是前苏联著名作家米哈伊尔·布尔加科夫数易其稿、历经十二年著成的压卷之作。作品完稿近三十年后才与读者见面,随即引起轰动,种种争论纷至沓来。在这部作品中,女主人公玛格丽特无疑是最熠熠生辉的形象。在她身上,作者倾注了无限深情,赋予其忠诚、勇敢、善良、正直、敢爱敢恨、爱憎分明等美好品质,使之成为一个集真、善、美于一身的理想女性形象。“索菲亚”,在犹太教和基督教的观念中是上帝卓越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