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荷问道蔡起宝

来源 :今日中国·中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s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抹夕阳照在蔡起宝的画室,窗外是车水马龙的北京中关村南大街。朋友来访,先品茶或酒,再看他挥毫泼墨,已成蔡起宝招待客人的惯例。
  茗香西窗西山东海,禅音南阁南天北斗。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幅自撰联。茶为我所最爱,观其形辨其色,闻其香品其味,我的画室西窗面向西山,我为东海出生之人;禅音为我平日作画时安心静意必听之曲,我的窗外是国家图书馆音乐厅,斗室自号‘国一阁’,南人居北方之天地,处北斗之下,也算写尽了此生之处境与心境。”
  他的画室在北京国家图书馆对面一栋陈旧写字楼里,室内,一侧是丈二的画案,上面笔墨纸砚印章书信叠放,墙上悬着几幅草书《沁园春.雪》。正中是一镜框,内嵌着北宋端明殿学士、大书法家蔡襄的朝服图,追根寻源,蔡起宝还是蔡襄的第三十二代孙。蔡起宝作画,得侧身而过,不留意会带掉宣纸堆上的物品。起宝自嘲,大概这也是北京最小的画室了。
  相邻的房间摆一茶案,墙上几幅竖写意,红梅傲然静荷枝立,寥寥几笔意蕴独具。一幅横幅:静风阁。起宝字静风,号三珍堂主人。
  朋友们与起宝闲谈,当谈到荷花的“物格”、“人格”、“神格”时,方才恍然大悟他为什么把“荷”作为今生痴迷的创作源头。荷作为一种生物的形态,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来解释是清高而不入俗流、和平和睦、美满幸福的象征。自北宋周敦颐写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名句后,荷花便被赋予人文情怀,幻化为“君子之花”。而“神格”自然指的就是是荷花与中国佛教文化的渊源。
  曾做过多年设计工作的起宝,受益于中国转型期后现代文化的熏陶,他把自己与荷花融于一体,将中国当代实验水墨元素注入了现代形态,构成了既有传统,又富有强烈时代气息的画风,用清新的格调表现当下人的情感,他所创作的荷花造型朴拙、简约素淡、禅意深邃、笔墨成趣、语言纯正、韵味隽永;黑与白的对比,浓与淡的对比,面与线的对比,脱胎换骨、达到极致。
  茶喝浓处,我问三珍堂的出处。
  蔡起宝说,古人言天、地、人三才,天时最宝贵,地利最难得,人情最贵重。文史哲、诗书画、琴剑茶也可以论为三才,文史哲是道,诗书画是技,琴剑茶是器,道以明达,技以养身,器以赏心,子曰:依于仁、据于德、游于艺,故曰三珍之堂。
  对于自己的创作之路,起宝自嘲:一路走来,赏荷、画荷、问道,已然30多年。年少时,自家鱼塘藕花盛开,心生大喜悦。有感于荷花的大美,中国水墨的韵致,爱上了画荷。书屋小阁楼,荷图环壁,自题一匾,曰:“荷花仙都”,款署“荷花仙子”,此是可追忆的荷花融入我生命的原始点。心追手摹张大千及其他历代画荷高手的作品,同大师交流。行访各处荷湖、荷田,同自然融合。于佛教经典《妙法莲华经》和历代咏荷诗词文集中参悟。画荷图,感念最深时,每每题写“梦也荷华”。梦外写荷日日精进,常常忘 我,唯荷花是也。以书法入画,又于荷图中呈水墨山水吉祥气象,当是我生命的魂魄所在,是赏荷清友所激赏并期待的。于今,画荷问道更以永世相许。感悟良多,谨以如下三句作文结尾:画荷问道,涵浑溢清。清气宇内,富贵人间。壁上荷图引光辉,我心沐浴春风里。
  
  
其他文献
[摘 要] 近两年来,随着医疗体制改革进程的加速,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也随之显现了出来。主要表现在医院固定资产的购置、管理、使用、报废等环节上。抓购放管、监督不力、职责不明、业务不精、管理无力、账实不符等问题严重影响着固定资产的管理。因此,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是促进医院各项业务活动顺利进行的有效保障和提高医院经济效益的前提条件。进而为公立医院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保驾护航,为提高公立医院的社
本文立足我国交通体制机制现状,着眼国防交通保障指挥需求,提出了建立国防交通联合指挥机构的时机和依据、指挥机构的设置,以及明晰职能划分、相互关系等,为加强战时国防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