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中职生突出表现的几大因素
中职生,指的是进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社会上对于中职生的认识就是不好好学习,行为习惯比较差。而我,作为一名中职教师,与这些孩子相处久了,重新思考这类学生之所以表现出这样的原因。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是中考成绩不理想,无法升入普通高中,而年龄又太小,无法进入社会,父母抱着混毕业证的想法让孩子进入中职学校。中职生普遍表现出来以下几点:
1.中职学生的自制力差,纪律松散、敏感、冲动、思维活跃
这类学生由于没有升学的压力,对自己没有要求,随心所欲,甚至有个别学生对班级及学校的纪律置若罔闻,想来就来,不想来就不来,迟到、早退的现象也是屡禁不止。
2.学习目标模糊,厌学情绪严重
中职生基本都是没有考上高中的学生,年龄普遍偏小,未步入社会,对自己毕业后能够从事哪种职业及在学校所学的知识与要从事的职业有什么关系,也不去主动探究。在这种一味的只是想按时拿到毕业证的想法的趋势下,课堂上学生说话、吃零食、玩手机的现象较为严重。
3.得过且过意识较强,缺少克服困难的勇气
这类学生虽然没有如愿进入高中,无奈只得来到中职学校上学,但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甚至溺爱,未曾减少,所以就导致了孩子们对父母的依赖很强,感觉啥事都有父母,不需要自己做什么就可以解决,遇到了困难,也是尽可能的找父母,久而久之,这种不肯吃苦、逃避困难的意识演变成了对学习毫无兴趣,更谈不上对学习的专研精神及自主学习的意识。恰恰是这种得过且过的态度让这群孩子易受外界的干扰,热衷于玩游戏、追星等影响学习的活动。
当然,与这群孩子相处久了,发现了孩子们的不足,同时也看到了对方的闪光点:虽然中考成绩不理想,但在其他方面确实相当聪明,对新事物具有浓厚的兴趣,适应新环境的能力也很强,喜欢被人夸奖和赞美。看到这群孩子,有时候我会想如何教育好他们,送给他们美好的明天。
二、钟南山医生的事迹深深打动着我的心
2019年底,新冠病毒肆虐,网上有关钟南山医生的视频广为流传,其中有一张图片,我至今记忆犹新,一位老人微闭双眼,坐着动车上。这是已近耄耋之年钟南山带领专家组成员赶赴武汉,与病毒展开斗争,提出了“武汉封城,防止病毒扩散到其他城市。”随后网上关于钟南山的消息铺天盖地,原来在2003年初,非典肆虐中国大地,一时间人心惶惶,都是闻非典之名色变。值危难之时,钟南山院士那句“把病情最重的病人送到我这里来”,掷地有声,振聋发聩,激励了无数人坚定抗击非典的决心,让人动容。
对钟南山的崇敬之情,让我好奇着他究竟出生在怎样的家庭,让他竟然如此优秀,原来钟南山的爸爸就是一位著名的儿科医生,他用自己的严谨、治病救人的态度始终影响着钟南山。父亲的一句话永远让钟南山难忘:“医者人命,没有十足的证据,不可轻下判断。”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润物细无声”,钟世潘对儿子钟南山的爱,无疑是内敛而深沉的。他的“一言一行”都在在日月间融入了钟南山的血液中,
钟南山曾对子女说过“你们要永远记住,钟家的优良传统有两个,永远要有执着的追求,办事要严谨实在。只要有这两条,你们就会不断地取得进步,而且比我们取得的成绩还要大”。人们常谈论学习优秀的家庭教育,我想钟南山的家庭教育就是很好的楷模,值得家长同时也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去学习。
三、“我命由我不由天”刘秀祥的事迹让我坚信我能够当一位好的班主任
刘秀祥,1988年出生在贵州省的一个小山村。刘秀祥四岁时,父亲去世了,而母亲患有精神病,哥哥姐姐也不知去向,三年级的他就成了一家之主,不仅要努力学习还要承担起照顾母亲的重任。
没有大人的庇护,反而成就了他一颗坚强向上的强大内心,面对困难,刘秀祥从不妥协。生活再苦,日子再难,他也从未放弃读书。
皇天不负有心人,刘秀祥终于如愿上了大学。上大学后,他的事迹被媒体报道,很多人要资助他,他却只接受了学校免除学杂费和提供住处等基本学习和生活资助,其他资助一律拒绝。
他在日记本上曾经写下的一句话:当你抱怨没有鞋穿时,你回头一看,发现别人竟然没有脚。大学毕业后,他拒绝了多家知名企业抛出的橄榄枝,毅然决然的带着母亲回到了家乡,成为了一位普通的老师。
“我命由我不由天”,刘秀祥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敢于与天争,结果他赢了。他也希望学生的命运是由自己做主的。于是,到学校,他申请教最差的班,这个班级是被其他老师放弃的班级,然而,刘秀祥不放弃,跟学生一个一个谈话,给他们一个一个打气:“我们现在一无所有,不代表我们未来一无所有。”通过刘秀祥三年的努力,全班47人实现华丽转身,全部考入大学,他创造了教育的奇迹。
钟南山和刘秀祥的事迹深深感染着我,尤其是疫情后人们更多的感触是怎么样做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作为一名中职教师,我也想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尽可能的未我们的学生指引光明。
四、班主任工作的幾点思考:
1.不仅是学生的班主任,还是他们的知心姐姐
我有时候在问自己班主任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我想班主任是不同于其他代课老师的。作为班主任,我们更过的是关注学习的心理成长路线。了解学生表现背后的事情,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我们的学生看似调皮、捣蛋,和孩子们沟通后,我才发现,这些孩子其实很善良,每个孩子都渴望被夸奖,被表扬,可能这些孩子从上学开始就一直是被冷落的群体。我想我不仅是学生的班主任,我更要变成他们的知心姐姐,我应像亲人一样全方位陪伴孩子,给孩子传递信心,走进学生内心,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让我们的孩子抛弃自己不被看好的一面,努力变成更好的自己。
2.让赞美之声永驻,让我们的校园时刻跳动着赞美的音符
作为一名班主任,同时我也是一位妈妈,每当我教育自己的孩子时,我就发现:我的孩子喜欢被我夸奖,喜欢得到奖励,哪怕是一块糖也能让他开心好久。想想我们的学生,也许从上学开始就一直是被忽视甚至被批评,久而久之,就变成了我们认为的中职生模样:自制力差、松散、敏感、冲动等等。
当下,我们得改变中职生自制力差、松散、敏感、冲动等行为的法宝就是利用赞美的力量了,让恰到好处的赞美之音变成孩子成长的动力,甚至是约束自己的规矩,让我们的校园时刻伴随着赞美的音符,而非职责、打骂、惩罚……
3.教书育人,让我们在育人的道路上走的更远些
作为中职教育的一份子,我们肩负着为社会培养技能人才的使命,三年时间,我们把着眼点仅仅放在培养学生技能上,我想是远远不够的。毕竟中职毕业的学生一旦走上社会,就会面临着生存的压力和失业的风险。而目前的中小学教育,普遍都是重学业,轻育人,这就造成了很大一批学生在品行、习惯、人格、素养等方面的严重缺失。我想中职这三年,对孩子的品行、人格方面的培养至关重要。作为班主任,我们陪伴学生的时间是最长的,我们应多关注孩子的身心成长,帮助还在建立健全的人格,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习惯,让我们的学生成为技术过硬、品行、素养都能被社会认可的新时代建设者。
中职生,指的是进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社会上对于中职生的认识就是不好好学习,行为习惯比较差。而我,作为一名中职教师,与这些孩子相处久了,重新思考这类学生之所以表现出这样的原因。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是中考成绩不理想,无法升入普通高中,而年龄又太小,无法进入社会,父母抱着混毕业证的想法让孩子进入中职学校。中职生普遍表现出来以下几点:
1.中职学生的自制力差,纪律松散、敏感、冲动、思维活跃
这类学生由于没有升学的压力,对自己没有要求,随心所欲,甚至有个别学生对班级及学校的纪律置若罔闻,想来就来,不想来就不来,迟到、早退的现象也是屡禁不止。
2.学习目标模糊,厌学情绪严重
中职生基本都是没有考上高中的学生,年龄普遍偏小,未步入社会,对自己毕业后能够从事哪种职业及在学校所学的知识与要从事的职业有什么关系,也不去主动探究。在这种一味的只是想按时拿到毕业证的想法的趋势下,课堂上学生说话、吃零食、玩手机的现象较为严重。
3.得过且过意识较强,缺少克服困难的勇气
这类学生虽然没有如愿进入高中,无奈只得来到中职学校上学,但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甚至溺爱,未曾减少,所以就导致了孩子们对父母的依赖很强,感觉啥事都有父母,不需要自己做什么就可以解决,遇到了困难,也是尽可能的找父母,久而久之,这种不肯吃苦、逃避困难的意识演变成了对学习毫无兴趣,更谈不上对学习的专研精神及自主学习的意识。恰恰是这种得过且过的态度让这群孩子易受外界的干扰,热衷于玩游戏、追星等影响学习的活动。
当然,与这群孩子相处久了,发现了孩子们的不足,同时也看到了对方的闪光点:虽然中考成绩不理想,但在其他方面确实相当聪明,对新事物具有浓厚的兴趣,适应新环境的能力也很强,喜欢被人夸奖和赞美。看到这群孩子,有时候我会想如何教育好他们,送给他们美好的明天。
二、钟南山医生的事迹深深打动着我的心
2019年底,新冠病毒肆虐,网上有关钟南山医生的视频广为流传,其中有一张图片,我至今记忆犹新,一位老人微闭双眼,坐着动车上。这是已近耄耋之年钟南山带领专家组成员赶赴武汉,与病毒展开斗争,提出了“武汉封城,防止病毒扩散到其他城市。”随后网上关于钟南山的消息铺天盖地,原来在2003年初,非典肆虐中国大地,一时间人心惶惶,都是闻非典之名色变。值危难之时,钟南山院士那句“把病情最重的病人送到我这里来”,掷地有声,振聋发聩,激励了无数人坚定抗击非典的决心,让人动容。
对钟南山的崇敬之情,让我好奇着他究竟出生在怎样的家庭,让他竟然如此优秀,原来钟南山的爸爸就是一位著名的儿科医生,他用自己的严谨、治病救人的态度始终影响着钟南山。父亲的一句话永远让钟南山难忘:“医者人命,没有十足的证据,不可轻下判断。”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润物细无声”,钟世潘对儿子钟南山的爱,无疑是内敛而深沉的。他的“一言一行”都在在日月间融入了钟南山的血液中,
钟南山曾对子女说过“你们要永远记住,钟家的优良传统有两个,永远要有执着的追求,办事要严谨实在。只要有这两条,你们就会不断地取得进步,而且比我们取得的成绩还要大”。人们常谈论学习优秀的家庭教育,我想钟南山的家庭教育就是很好的楷模,值得家长同时也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去学习。
三、“我命由我不由天”刘秀祥的事迹让我坚信我能够当一位好的班主任
刘秀祥,1988年出生在贵州省的一个小山村。刘秀祥四岁时,父亲去世了,而母亲患有精神病,哥哥姐姐也不知去向,三年级的他就成了一家之主,不仅要努力学习还要承担起照顾母亲的重任。
没有大人的庇护,反而成就了他一颗坚强向上的强大内心,面对困难,刘秀祥从不妥协。生活再苦,日子再难,他也从未放弃读书。
皇天不负有心人,刘秀祥终于如愿上了大学。上大学后,他的事迹被媒体报道,很多人要资助他,他却只接受了学校免除学杂费和提供住处等基本学习和生活资助,其他资助一律拒绝。
他在日记本上曾经写下的一句话:当你抱怨没有鞋穿时,你回头一看,发现别人竟然没有脚。大学毕业后,他拒绝了多家知名企业抛出的橄榄枝,毅然决然的带着母亲回到了家乡,成为了一位普通的老师。
“我命由我不由天”,刘秀祥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敢于与天争,结果他赢了。他也希望学生的命运是由自己做主的。于是,到学校,他申请教最差的班,这个班级是被其他老师放弃的班级,然而,刘秀祥不放弃,跟学生一个一个谈话,给他们一个一个打气:“我们现在一无所有,不代表我们未来一无所有。”通过刘秀祥三年的努力,全班47人实现华丽转身,全部考入大学,他创造了教育的奇迹。
钟南山和刘秀祥的事迹深深感染着我,尤其是疫情后人们更多的感触是怎么样做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作为一名中职教师,我也想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尽可能的未我们的学生指引光明。
四、班主任工作的幾点思考:
1.不仅是学生的班主任,还是他们的知心姐姐
我有时候在问自己班主任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我想班主任是不同于其他代课老师的。作为班主任,我们更过的是关注学习的心理成长路线。了解学生表现背后的事情,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我们的学生看似调皮、捣蛋,和孩子们沟通后,我才发现,这些孩子其实很善良,每个孩子都渴望被夸奖,被表扬,可能这些孩子从上学开始就一直是被冷落的群体。我想我不仅是学生的班主任,我更要变成他们的知心姐姐,我应像亲人一样全方位陪伴孩子,给孩子传递信心,走进学生内心,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让我们的孩子抛弃自己不被看好的一面,努力变成更好的自己。
2.让赞美之声永驻,让我们的校园时刻跳动着赞美的音符
作为一名班主任,同时我也是一位妈妈,每当我教育自己的孩子时,我就发现:我的孩子喜欢被我夸奖,喜欢得到奖励,哪怕是一块糖也能让他开心好久。想想我们的学生,也许从上学开始就一直是被忽视甚至被批评,久而久之,就变成了我们认为的中职生模样:自制力差、松散、敏感、冲动等等。
当下,我们得改变中职生自制力差、松散、敏感、冲动等行为的法宝就是利用赞美的力量了,让恰到好处的赞美之音变成孩子成长的动力,甚至是约束自己的规矩,让我们的校园时刻伴随着赞美的音符,而非职责、打骂、惩罚……
3.教书育人,让我们在育人的道路上走的更远些
作为中职教育的一份子,我们肩负着为社会培养技能人才的使命,三年时间,我们把着眼点仅仅放在培养学生技能上,我想是远远不够的。毕竟中职毕业的学生一旦走上社会,就会面临着生存的压力和失业的风险。而目前的中小学教育,普遍都是重学业,轻育人,这就造成了很大一批学生在品行、习惯、人格、素养等方面的严重缺失。我想中职这三年,对孩子的品行、人格方面的培养至关重要。作为班主任,我们陪伴学生的时间是最长的,我们应多关注孩子的身心成长,帮助还在建立健全的人格,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习惯,让我们的学生成为技术过硬、品行、素养都能被社会认可的新时代建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