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不知道”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l25158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课与自然课差别太大,真不知道怎么教!”“科学课的有些内容,我自己都不会,怎么教学生……”确实。科学课有别于以往的自然课,如果教师完全用老方法来进行教学,这的确上不好科学课。“科学课是由一个个观察、研究、认识周围事物和周围环境的探究活动组成的。”教科学、学科学,其实质是去经历一个个观察、研究、认识的活动。教师在某些方面不知道也不足为怪,只要敢于承认“我也不知道”,用好“我也不知道”,就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一、承认“我也不知道”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
  
  教师不能只在办公室里抱怨自己不知道,而应该在学生面前大胆承认“我也不知道”。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觉得老师愿意亲近我们,肯把心里话告诉我们了。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容纳你、接受你,愿意把老师当作他们中的一分子,乐于跟老师亲近,而不再心存畏惧感。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畅所欲言,在活动中能主动去观察、去研究,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如教学《蜗牛》一课时,我预先申明:“有关蜗牛的知识,老师也有许多的不知道。”我跟学生们一起找来蜗牛,数它壳上的旋,研究它的旋是左旋还是右旋;观察它爬行的痕迹;研究它喜欢吃的食物……在活动中,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畅所欲言:“老师,我发现蜗牛跟我们餐桌上的螺蛳一样。”“不对!螺蛳生活在水里,而我是在菜园里找到蜗牛的。”一个学生反驳道:“老师,蜗牛喜欢吃草莓。”“你是怎么知道的?”“我家种草莓,红了的草莓蜗牛就偷吃。”“老师,蜗牛也喜欢吃青菜。我跟妈妈洗菜时,发现有些菜叶上就有小蜗牛……”随着活动的进一步深入,学生对蜗牛了解得越来越多,研究的兴趣也越来越浓。
  
  二、承认“我也不知道”能促进师生共同研究、共同进步
  
  承认“我也不知道”,教师便可以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潜心地和学生一起去发现、去研究、去认识,实现共同进步。这样,学生观察、研究、认识的热情定会倍增,他们会竭尽全力地展示自己的才能,让老师刮目相看。
  如教学《火山和地震》一课前,我要求学生认真搜集有关火山和地震方面的资料、图片,同时还告诉学生老师对这方面了解得也不太多,也要搜集相关资料,到时比比谁搜集的资料多。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火山和地震”知识的了解,但学生却羞于开口,而我分明看到有不少学生的课桌上就放着准备好的资料。这时,我没有训斥、强迫他们介绍。而是进行了这样的一番谈话:“老师知道许多同学都搜集了资料,对火山、地震有了一定的了解,之所以不愿先说,是想把最好的机会留给老师,老师谢谢你们。今天,老师可以先说,但以后老师也不想搞特殊化。”接着,我把从中央电视台《人与自然》中看到的有关火山喷发的情景绘声绘色地介绍给学生,他们一个个听得非常认真。“现在,谁愿意把你搜集到的资料也跟大家一起分享呢?”由于我的导入,学生们争先恐后地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介绍给大家。有的介绍地球上最大的火山。有的介绍地震前的预兆,有的介绍地震时如何进行自我保护……内容之多,范围之广,气氛之热烈前所未有。这堂课,学生通过展示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合作交流,比较全面地认识了火山和地震,而我也因此增长了许多知识。
  
  三、用“我也不知道”引领学生走进科学探索的大门
  
  学生与生俱来就对周围世界产生一种好奇心和积极的求知欲,他们的脑袋里装满了许许多多的“不知道”。教师不仅要大胆承认“我也不知道”,更应该与学生一起把“不知道”变为“我知道”。
  如教学《开花结果》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了解雌蕊的柱头有黏性,我向学生提问:“为什么风能替花儿传粉呢?”“因为花粉很轻,风儿一吹,花粉就落到了柱头上。”我接着又问:“那落到柱头上的花粉。被风一吹不也跑了吗?”“对呀!我怎么没想到呢?”“老师,那风儿应该不能替花儿传粉呀!”“为什么呢……”“老师也不知道,我们一起来做实验研究,好吗?”我将桃花的花粉放到展示台上,然后将雌蕊的柱头轻轻地接触花粉。这时,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被激发出来了,纷纷拿起自己的实验材料研究起来……
  
  四、借助“我也不知道”将学生的探索引向深入
  
  其实,教师并不是真的什么都不知道,“我也不知道”有时也是一种教学机智,可以借此将学生的探索引向深入。我们要让学生知道:今天人类所有令人惊叹不已的科学技术成就,全都是建立在科学家们对身边事物的观察、研究基础上的。我们现在经历的这些观察、研究、认识活动就是沿着科学家的足迹,学着像科学家那样真刀真枪地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为我们今后的美好生活打下扎实的基础。
  “不知道”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还装知道。愿我们所有的教师都能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大胆地对学生说:“老师也和你们一样有许多的不知道,让我们一起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吧!”
其他文献
[案例] 人教版课标本第九册《珍珠鸟》  师:珍珠鸟由胆小变成胆大,是什么原因?  生:是因为作者对小鸟的爱。  师:爱是作者对小鸟的一种情感,那么这种情感是通过作者的哪些行为表现出来的呢?请默读课文,找到作者爱小鸟的行为的句子。  生:“我呢,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连添食加水时也不睁大好奇的眼睛去惊动它们。”我从这句话中读出作者对小鸟非常喜爱。  师:说得很好。读书不但要读懂它的字面意思,还要咬文
一、问题的引出  相对于幼儿园而言,学习成了一年级学生生活的主题。如果说幼儿园教育以“抚育”为主,兼顾学习,那么,小学一年级教育则完全转向了学习,而且更关注孩子的“自理”和‘自立”,这一时期的孩子必须要经历生理上的“断奶”到“自立”的艰难历程。从笔者多年的工作所见,处在转型期的学生必须要经历以下变化:  (一)生活内容的变化  未入学前,孩子的主要活动是玩。进入一年级后,孩子的主要活动是学习。生活
语文课堂应是人文的课堂,个性的课堂,应是生动的、富有生命力的。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课程的改革蓬勃发展的今天,更要求语文学科具有鲜活的个性。然而,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们总能发现一些不和谐的音符。语文课堂上,老师似乎永远处于一种优势地位,不管多么提倡学生的主体地位,发言的总是那么几张熟悉的面孔。在作文课上,学生冥思苦想,抓耳饶腮,挤出的永远是那么几个一成不变的话题,再熟悉不过的词语。作业始
一、教学案例    (一)教学理念  本设计以新课程为导向,以学生的交流探索活动为主要手段,力求实现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的有机整合,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学习。    (二)教学媒体选择与应用设计  制作的专题学习网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版块:  1 教学目标:提出本课的教学目标。  2 信息导向:提供有关《清明上河图》的网站。(竹阁网下载的音乐《清明上河图》)  3 情感剧场:提供在线交流的场所,是一个BB
活動目标  1. 学习画出小蚂蚁搬食物时的不同动作姿态。  2. 体验小蚂蚁共同搬食物的合作精神。  活动准备  记号笔、水彩笔、打好底的图、道具苹果、道具蛋糕、小蚂蚁搬食物的图片、小蚂蚁搬食物PPT等。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师:有一只小蚂蚁好几天没吃东西了,肚子饿得咕咕叫。于是它来到了外面寻找食物呢,你们觉得它可能会找到哪些好吃的食物呢?(幼儿猜测)  小结:对呀,可能会有苹
教学质量是一所学校的生命线。这在农村小学显得尤为突出。与城镇小学相比,农村小学办学的硬件陈旧落后是目前存在的普遍现象,其存在和发展的最大理由应是过硬的教学质量。广大农村小学正是依靠简陋的办学条件,凭着过硬的教学质量,为高一级的学校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合格学生,为社会建设人才的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是一个值得和需要探讨的课题。笔者结合多年的实践,将相关的成功经验总结如下,供各位读者讨论
2013冬天,就读于大连工业大学的王月刚放寒假回采,就急着和妈妈去逛街放松一下,顺便感受一下家乡石家庄的变化。久违的街道使人感觉很是亲切,只是冬日的寒冷和雾霾,让街道显得有些空旷。无意间,街道两侧树木上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树疤映入眼帘,这些树疤有些是人为造成的。王月似乎能感觉到,这些为人类制造氧气、吸附灰尘的朋友在向人们诉说着什么。心情沉重的同时,灵感也在王月脑海里进发——她要用画笔便这些树疤灵动
[活动目的]    通过活动,使学生对男生女生在生理特点、兴趣爱好、个性特征、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有所了解,从而正确地看待学习、生活中的成功与失败,争当具有创新精神的阳光男孩和快乐女孩。    [活动过程]    中队长:俗话说男女有别,可有别在哪儿呢?大家都很好奇。前段时间,我们班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终于发现了男女生之间的差异。今天,我们以主题队会的形式,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向大家汇报。下面,我
我校是一所联合办学的小学。由于教师来自各小学,为了对每位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整合教师的资源,挖掘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我校开展以校本教研为载体的教学活动,全面推进了新课程的实施。下面谈谈我校以校本教研为载体,开展的教研活动的一些做法。    一、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提高教师钻研教材的能力    备课是上课的前提。为了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心中有教材,心中有
在幼儿园美工室的设计中,营造有创意艺术氛围的环境十分重要。要具有开放的、新形态的教育环境是幼儿园开展创意美术活动的切入点。幼儿园在此进行美术活动前,首先需要环境创设。因为,适宜学习生活的环境,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具有创意的美工室设计,也是为了让幼儿从小热爱生活,启迪他们的审美和创新意识,也是现在教育中所大力提倡发展的。一、布局设计  要从区域功能、活动内容来划分达到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