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城乡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基本建设迅速发展。随着砌体结构建筑物的大量兴建,房屋质量问题出现很多,特别是砌体结构房屋墙体裂缝表现尤为突出。砌体中产生裂缝不仅影响了房屋自身的美观,还会造成房屋渗漏,甚至影响到房屋的稳定性、刚度和耐久性。因此,我们应积极探索和研究裂缝防治措施,并应用到实际工程当中,以保证房屋建筑的质量。
【关键词】砌体;结构;裂缝
砌体结构是由各种砌块和石头通过砂浆铺缝砌筑而成的结构。特点是整体性较差,抗拉和抗剪强度较低,在工程的建设过程中,由于设计或施工等原因,砌体结构房屋的墙体受温度和不均匀沉降等因素的作用,比较容易产生裂缝,使房屋的安全使用寿命下降,给用户造成心理困扰和压力。因此,我们通过对砌体结构裂缝和变形的分析,可以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1.砌体结构房屋产生裂缝的原因
1.1地基沉降引起的裂缝
房屋在建设完成之后地基都会出现一定程度上的下沉。当地基基础产生不均匀沉降时,其表现形式大多是底层墙体开裂,严重时可能向上继续延伸。由于地基沉降量较大,沉降单元上部受到阻力,使窗间墙受到较大的水平剪力,而发生上下位置的水平裂缝,从而使窗间墙水平产生裂缝。但是假如能够一起沉降其实也没问题,就怕发生不均匀沉降,这个时候唯一不同的部位就会产生相对位移,从而使砌体的内部出现附加的拉力或剪力。例如,斜裂缝的产生。斜裂缝一般发生在建筑物纵墙的两端,或建筑物的中部以及建筑物的阳角。由于这些附加内力逐渐增大超过一定极限的时候,砌体中的裂缝便不可避免了。
1.2温度变化大产生裂缝
一切物体都是遵循这热胀冷缩的基本原理。众所周知,混凝土具有热胀冷缩的特性。当环境或结构内部温度发生变化时,混凝土会发生变形。混凝土具有热胀冷缩性质,当外部环境或结构内部温度发生变化,混凝土将发生变形,若变形遭到约束,则在结构内将产生应力,当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即产生温度裂缝。尤其是北方的一些城市,这样就会对砌体产生裂纹。但是这些裂纹一般都是第一年产生以后,以后时间就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只是裂缝的宽度会随着温度变化而出现略微的变化。有时候突降大雨、冷空气侵袭、日落等可以结构外表面温度突然下降,而内部的温度变化相对较慢而产生温度梯度,由此造成应力变化而出现裂缝。
1.3施工质量不合格产生裂缝
首先,材料不合格。例如,水泥出廠时强度不足,水泥受潮或过期,可能使混凝土强度不足,从而导致混凝土开裂。砂石粒径太小、级配不良、空隙率大,将导致水泥和拌和水用量加大,影响混凝土的强度,使混凝土收缩加大,其次,施工工艺没有达到要求。例如施工时,模板构造不当,漏水、漏浆、支撑刚度不足、过早拆模等都可能造成砼开裂;砼养护,特别是早期养护质量与裂缝的关系密切;钢筋的是否调直就是现浇板产生裂缝的一个重要原因。钢筋未调直就意味着钢筋受力后达不到屈服强度,随着混凝土内部拉应力的增大,应变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应力的增长速度而在板中产生微裂缝。
2.砌体结构房屋产生裂缝的处理措施
2.1加强地基的检查与验收工作
基坑开挖后应及时通知监理到现场验收,对较复杂的地基,设计方在基坑开挖后应要求勘察补钻探,当探出有不利的地质情况时,必须先对其加固处理,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合理设置沉降缝将房屋划分成若干个刚度较好的单元,或将沉降不同的部分隔开一定距离,其间可设置能自由沉降的悬挑结构。要作好地基处理,严格控制地基不均匀沉降,尤其对松软土、填土及湿陷性黄土地基进行必要的夯实和加固处理,避免地基浸水引起不均匀沉降。建筑物的体型力求简单。建筑物体型复杂常常是削弱建筑物整体刚度和加剧不均匀沉降的重要因素。因此,地基条件不好时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采用简单的建筑体型,实践证明,这样的建筑物,由于整体刚度好,地基受荷载均匀,所以较少发生开裂。合理地布置承重墙体,应尽量将纵墙拉通,尽量做到不转折或少转折。避免在中间或某些部位断开,使它能起到调整不均匀沉降的作用,同时每隔一定距离设置一道横墙,与内外纵墙连接,以加强房屋的空间刚度,进一步调整沿纵向的不均匀沉降。
2.2实现温度裂缝处理
在过长房屋墙体中设置伸缩缝。将伸缩缝设在因温度和收缩变形可能引起应力集中、砌体产生裂缝可能性最大的地方。屋盖上设置保温层或隔热层。尽量选用低热或中热降低泥矿渣水泥、粉煤灰水泥;减少水泥用量,将水泥用量2尽量控制在450kg/m以下;降低水灰比,一般混凝土的水灰比控制在0.60以下;改善骨科级配,掺加粉煤灰或高效减少水剂等来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提高抗裂能力,加强养护,防止表面千缩,特别是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对防止裂缝是十分重要,应特别注意避免产生贯穿裂缝,出现后要恢复其结构的整体性是十分困难的,因此施工中应以预防贯穿性裂缝的发生为主。同时,在屋盖的适当部位设置控制缝,控制缝的间距不大于30m,当采用现浇混凝土挑檐的长度大于12m时,宜设置分隔缝,分隔缝的宽度不应小于20mm。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纹处理。
2.3加强施工质量管理
严格按规范规定在适当的位置设置沉降缝,尽量减小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差,在抗震区适当设置基础梁,合理设置伸缩缝,最大间距不超过50米。加强混凝土养护,混凝土浇筑后,及时用湿润的草帘、麻片等覆盖,并注意洒水养护,适当延长养护时间,保证混凝土表面缓慢冷却。在屋盖上宜设置隔热层或者保温层。为了环保起见,而且可以解决了裂缝问题,还不降低抗震能力,屋面保温层都逐渐取代了炉渣保温,对于保温材料的选取的时候一定要严格控制质量、含水率。有的时候对于保温要求比较高的房屋在设置了保温层之后,还要增设架空隔热层。当试用了刚性防水层的时候,还必须设置隔离层、分隔缝、隔热板。还可以在顶板与墙体间设置滑动层,为了保证刚度控制圈梁与顶板之间只可以进行微小的变动即可。对于砌体材料进行含水率检测,从而掌握好使用材料的含水率。混凝土的空心砌块的含水率一般都是控制在5%~8%。其他施工过程中的材料的质量也要控制好。
3.结束语
砌体结构出现裂缝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这些现象提醒我们应从设计和施工阶段提早采取措施来加以预防。因此,对于砌体结构裂缝应从加强设计、施工及使用方面加强管理,从而不断确保结构安全和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参考文献】
[1]曹晓婧.房屋墙体裂缝产生原因及其防治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5).
[2]墙新.墙体构造设计浅述[J].考试周刊,2011(50).
[3]张学宁.浅析砌体结构常见裂缝形成原因与防治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4).
【关键词】砌体;结构;裂缝
砌体结构是由各种砌块和石头通过砂浆铺缝砌筑而成的结构。特点是整体性较差,抗拉和抗剪强度较低,在工程的建设过程中,由于设计或施工等原因,砌体结构房屋的墙体受温度和不均匀沉降等因素的作用,比较容易产生裂缝,使房屋的安全使用寿命下降,给用户造成心理困扰和压力。因此,我们通过对砌体结构裂缝和变形的分析,可以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1.砌体结构房屋产生裂缝的原因
1.1地基沉降引起的裂缝
房屋在建设完成之后地基都会出现一定程度上的下沉。当地基基础产生不均匀沉降时,其表现形式大多是底层墙体开裂,严重时可能向上继续延伸。由于地基沉降量较大,沉降单元上部受到阻力,使窗间墙受到较大的水平剪力,而发生上下位置的水平裂缝,从而使窗间墙水平产生裂缝。但是假如能够一起沉降其实也没问题,就怕发生不均匀沉降,这个时候唯一不同的部位就会产生相对位移,从而使砌体的内部出现附加的拉力或剪力。例如,斜裂缝的产生。斜裂缝一般发生在建筑物纵墙的两端,或建筑物的中部以及建筑物的阳角。由于这些附加内力逐渐增大超过一定极限的时候,砌体中的裂缝便不可避免了。
1.2温度变化大产生裂缝
一切物体都是遵循这热胀冷缩的基本原理。众所周知,混凝土具有热胀冷缩的特性。当环境或结构内部温度发生变化时,混凝土会发生变形。混凝土具有热胀冷缩性质,当外部环境或结构内部温度发生变化,混凝土将发生变形,若变形遭到约束,则在结构内将产生应力,当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即产生温度裂缝。尤其是北方的一些城市,这样就会对砌体产生裂纹。但是这些裂纹一般都是第一年产生以后,以后时间就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只是裂缝的宽度会随着温度变化而出现略微的变化。有时候突降大雨、冷空气侵袭、日落等可以结构外表面温度突然下降,而内部的温度变化相对较慢而产生温度梯度,由此造成应力变化而出现裂缝。
1.3施工质量不合格产生裂缝
首先,材料不合格。例如,水泥出廠时强度不足,水泥受潮或过期,可能使混凝土强度不足,从而导致混凝土开裂。砂石粒径太小、级配不良、空隙率大,将导致水泥和拌和水用量加大,影响混凝土的强度,使混凝土收缩加大,其次,施工工艺没有达到要求。例如施工时,模板构造不当,漏水、漏浆、支撑刚度不足、过早拆模等都可能造成砼开裂;砼养护,特别是早期养护质量与裂缝的关系密切;钢筋的是否调直就是现浇板产生裂缝的一个重要原因。钢筋未调直就意味着钢筋受力后达不到屈服强度,随着混凝土内部拉应力的增大,应变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应力的增长速度而在板中产生微裂缝。
2.砌体结构房屋产生裂缝的处理措施
2.1加强地基的检查与验收工作
基坑开挖后应及时通知监理到现场验收,对较复杂的地基,设计方在基坑开挖后应要求勘察补钻探,当探出有不利的地质情况时,必须先对其加固处理,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合理设置沉降缝将房屋划分成若干个刚度较好的单元,或将沉降不同的部分隔开一定距离,其间可设置能自由沉降的悬挑结构。要作好地基处理,严格控制地基不均匀沉降,尤其对松软土、填土及湿陷性黄土地基进行必要的夯实和加固处理,避免地基浸水引起不均匀沉降。建筑物的体型力求简单。建筑物体型复杂常常是削弱建筑物整体刚度和加剧不均匀沉降的重要因素。因此,地基条件不好时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采用简单的建筑体型,实践证明,这样的建筑物,由于整体刚度好,地基受荷载均匀,所以较少发生开裂。合理地布置承重墙体,应尽量将纵墙拉通,尽量做到不转折或少转折。避免在中间或某些部位断开,使它能起到调整不均匀沉降的作用,同时每隔一定距离设置一道横墙,与内外纵墙连接,以加强房屋的空间刚度,进一步调整沿纵向的不均匀沉降。
2.2实现温度裂缝处理
在过长房屋墙体中设置伸缩缝。将伸缩缝设在因温度和收缩变形可能引起应力集中、砌体产生裂缝可能性最大的地方。屋盖上设置保温层或隔热层。尽量选用低热或中热降低泥矿渣水泥、粉煤灰水泥;减少水泥用量,将水泥用量2尽量控制在450kg/m以下;降低水灰比,一般混凝土的水灰比控制在0.60以下;改善骨科级配,掺加粉煤灰或高效减少水剂等来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提高抗裂能力,加强养护,防止表面千缩,特别是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对防止裂缝是十分重要,应特别注意避免产生贯穿裂缝,出现后要恢复其结构的整体性是十分困难的,因此施工中应以预防贯穿性裂缝的发生为主。同时,在屋盖的适当部位设置控制缝,控制缝的间距不大于30m,当采用现浇混凝土挑檐的长度大于12m时,宜设置分隔缝,分隔缝的宽度不应小于20mm。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纹处理。
2.3加强施工质量管理
严格按规范规定在适当的位置设置沉降缝,尽量减小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差,在抗震区适当设置基础梁,合理设置伸缩缝,最大间距不超过50米。加强混凝土养护,混凝土浇筑后,及时用湿润的草帘、麻片等覆盖,并注意洒水养护,适当延长养护时间,保证混凝土表面缓慢冷却。在屋盖上宜设置隔热层或者保温层。为了环保起见,而且可以解决了裂缝问题,还不降低抗震能力,屋面保温层都逐渐取代了炉渣保温,对于保温材料的选取的时候一定要严格控制质量、含水率。有的时候对于保温要求比较高的房屋在设置了保温层之后,还要增设架空隔热层。当试用了刚性防水层的时候,还必须设置隔离层、分隔缝、隔热板。还可以在顶板与墙体间设置滑动层,为了保证刚度控制圈梁与顶板之间只可以进行微小的变动即可。对于砌体材料进行含水率检测,从而掌握好使用材料的含水率。混凝土的空心砌块的含水率一般都是控制在5%~8%。其他施工过程中的材料的质量也要控制好。
3.结束语
砌体结构出现裂缝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这些现象提醒我们应从设计和施工阶段提早采取措施来加以预防。因此,对于砌体结构裂缝应从加强设计、施工及使用方面加强管理,从而不断确保结构安全和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参考文献】
[1]曹晓婧.房屋墙体裂缝产生原因及其防治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5).
[2]墙新.墙体构造设计浅述[J].考试周刊,2011(50).
[3]张学宁.浅析砌体结构常见裂缝形成原因与防治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