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度评分量表(RAPT)评分≤5分的低风险组下肢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率及预防性应用抗凝药物的安全性和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9—2016-10诊治的348例RAPT评分≤5分的低风险组下肢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应用抗凝药物分为抗凝组和对照组,抗凝组每日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4 100 IU qd),术前12 h停药,术后12 h伤口无明显出血,拔除引流管时再次给药,对照组则不应用抗凝药物,2组均给予足底静脉泵物理治疗;术后2、30 d行双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超声检查结果统计血栓发生率、分布及转归情况。结果术后发生DVT 17例(4.89%),抗凝组7例,对照组10例。术后2组DVT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53,P=0.385);2组术后在DVT分布、累及肢体和静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843,P=0.656;χ~2=2.205,P=0.364;χ~2=0.957,P=0.916)。所有患者获得30 d随访,2例仍存在远端肌间静脉血栓,但无临床症状;复查超声显示血栓未向近端蔓延,均未出现致死性肺栓塞(PE)。结论低风险组下肢骨折患者术后DVT发生率较低,给予基本预防和物理预防即可,临床上应结合RAPT评分充分评估患者并发VTE的危险程度,避免盲目进行抗凝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