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缅联合勘界警卫作战的经验与启示

来源 :军事历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x_po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缅联合勘界警卫作战是一场中缅联合打击盘踞在两国边境地区的国民党军残部的特殊战争,是新中国支援友好邻邦缅甸的正义战争,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第一次在热带山岳丛林地区跨境作战,在我军历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此次作战服从于国家利益大局,破解了当时的政治外交难题,提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影响力。双方不仅协同聚剿残余之敌,也为我军积累了作战经验,为当今发展良好的中缅关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China-Myanmar joint survey of border guard operations is a special war between China and Myanmar in the joint fight against the Kuomintang army remnants entrenched along the border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It is the just war for the new China to support its friendly neighbor Myanmar. It is the first time in the history of the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Cross-border operations in the mountain and jungle areas have a milestone in the history of our military. The operation was subject to the overall interests of the state, solved the current political and diplomatic problems and raised the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two sides not only coordinated the encirclement of the remaining enemy but also accumulated operational experience for our army and provided useful less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 good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 and Burma.
其他文献
中国古代军事理论历来重视思想教育,开展思想教育的方法主要有:在筑牢与士卒感情基础上开展思想教育,以将领的言传身教来感召、提高士卒的思想觉悟,将传统修身理论融入思想教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是人民军队的象征。它是在革命战争年代产生和逐步定型的,经历了从工农革命军军旗、中国工农红军军旗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军旗的演变。这一过程,是人民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人民解放军的建军之魂,立军之本,制胜之道。人民军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正是在毛泽东军事思想指引下一步步走来。毛泽东军事思想博大精
尹隆河之战是清朝镇压捻军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号称“淮军第一”的铭军在作战初期即告失利,幸得霆军及时赶到方得以脱离险境。本文充分发掘现有史料,在总结捻军作战特点的
人民军队建军9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始终把从严治军作为建军治军的基本方略,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高度重视严明军队纪律,不断健全完善军队法规制度,紧紧抓住领导干部这个
我军历来注重运用战场地理环境筹划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是出国作战,且朝鲜半岛狭长环海,山脉错综,河流交织,不符合我军熟悉的作战模式需求。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依托
在新中国海权发展的重要时期,刘华清把握历史机遇,提出“近海防御”战略,进一步拓展了国家海洋战略视野,确立了国家走向海洋的战略基点。其海权思想突出表现为推动海军“关键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高强度的国际压力迫使美国不断调整其军事制度,分别于1947年、1949年、1953年、1958年、1986年进行了军事制度改革。冷战结束后,美国参与了海湾战争、科
阵与阵法在中国古代军事理论和战争实践中占有重要地位,并伴随军事技术的进步、战争形态的更替、战争指导者指挥素质的提高而不断演进。诸葛亮推陈出新,在古八阵的基础上创新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进疆进藏前高度重视新疆、西藏的民族、宗教工作,并作了诸多准备。在进疆进藏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根据新疆、西藏的民族、宗教、风俗习惯等,实行以民族团结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