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大鼠肠缺血冉灌注(II/R)损伤后肠黏膜筹异表达蛋白质的变化,为探讨II/R损伤后肠黏膜损伤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16只SD大鼠,完全随机法分为假手术组(S组)和II/R损伤组(II/R组).每组8只.S组只分离肠系膜上动脉(SMA)但不阻断,II/R组阻断SMA 1 h后冉开放1 h.再灌注结束即刻刮取肠黏膜.利用高分辨双向凝胶电泳对肠黏膜组织进行蛋白质分离,Image Master 2D Elite 5.0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获取肽质量指纹图谱,检索NCBInr蛋白数据库鉴定表达差异的蛋白质,明确其生物学功能.结果 S组和II/R组分别有(1287±20)和(1404±20)个蛋门质点得到分离,组内匹配点数分别有(1136±20)和(1197±20)个,匹配率分别为88.3%和85.3%;组间匹配点数为(1084±20)个,匹配率为84.2%.发现16个表达差异的蚩白质点,其中12个在II/R组中表达下调,4个表达上调.通过质谱分析鉴定13个蛋白质,榆索NCBInr数据库查询到其主要足顺乌头酸酶、丙酮酸激酶和细胞色素C还原酶,蛋白二硫化物异构酶A3、醛脱氢酶和醛糖还原酶,前3种酶与改善能量代谢相关,后3种酶与抗氧化应激、抑制凋亡相关.结论 建立了重复性较好的正常与II/R损伤后大鼠肠黏膜组织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II/R的损伤机制可能与顺乌头酸酶、丙酮酸激酶、细胞色素C还原酶、蛋白二硫化物异构酶A3、醛脱氧酶和醛糖还原酶的下调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