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肠黏膜差异表达蛋白质组的分离与鉴定

来源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12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大鼠肠缺血冉灌注(II/R)损伤后肠黏膜筹异表达蛋白质的变化,为探讨II/R损伤后肠黏膜损伤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16只SD大鼠,完全随机法分为假手术组(S组)和II/R损伤组(II/R组).每组8只.S组只分离肠系膜上动脉(SMA)但不阻断,II/R组阻断SMA 1 h后冉开放1 h.再灌注结束即刻刮取肠黏膜.利用高分辨双向凝胶电泳对肠黏膜组织进行蛋白质分离,Image Master 2D Elite 5.0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获取肽质量指纹图谱,检索NCBInr蛋白数据库鉴定表达差异的蛋白质,明确其生物学功能.结果 S组和II/R组分别有(1287±20)和(1404±20)个蛋门质点得到分离,组内匹配点数分别有(1136±20)和(1197±20)个,匹配率分别为88.3%和85.3%;组间匹配点数为(1084±20)个,匹配率为84.2%.发现16个表达差异的蚩白质点,其中12个在II/R组中表达下调,4个表达上调.通过质谱分析鉴定13个蛋白质,榆索NCBInr数据库查询到其主要足顺乌头酸酶、丙酮酸激酶和细胞色素C还原酶,蛋白二硫化物异构酶A3、醛脱氢酶和醛糖还原酶,前3种酶与改善能量代谢相关,后3种酶与抗氧化应激、抑制凋亡相关.结论 建立了重复性较好的正常与II/R损伤后大鼠肠黏膜组织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II/R的损伤机制可能与顺乌头酸酶、丙酮酸激酶、细胞色素C还原酶、蛋白二硫化物异构酶A3、醛脱氧酶和醛糖还原酶的下调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 采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对正常中老年人进行研究,检测与词语联想功能相关脑区的激活特点.方法 采用GE 1.5 T磁共振扫描仪对23例(男12例,女11例)正常中老年人行组块设计的词语联想任务fMRI研究.采用SPM 2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通过组分析获得平均脑激活图,观察脑激活区的部位和激活强度.结果 12例符合入组条件,激活脑区为运动前区(PMC)、双侧额下回后部(Broc
据标准银行最近出版的《铂市场年报》,2001年铂的成交价格将在515美元/盎司~660美元/盎司。年报称伦敦金属交易所2000年铂的最低价为414美元/盎司,最高价625美元/盎司,平均价为5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BNAi)是1998年Fire等[1]首次发现并命名的,是由双链RNA(dsRNA)分子在细胞内特异性诱导与之同源mRNA降解或翻译抑制,导致基因沉默的现象,是一种典型的转录后基因沉默(post-transcriptional gene silencing,PTGS).RNAi最主要的功能特点是其可以调节和关闭基因的表达,进而调控细胞的各种高级生命活动
目的 对制作人工气管的相关组分材料进行生物相容性评价.方法 皮肤致敏实验:雄性豚鼠分5组(n=8),纳米碳纤维组、胶原蛋白-羟基磷灰石组、混合材料组、阳性对照组(甲醛)和阴性对照组(生理盐水),观察各组的材料浸渍液是否引起豚鼠皮肤过敏反应.热原实验:新西兰兔分4组(n=3),纳米碳纤维组、胶原蛋白-羟基磷灰石组、混合材料组和阴性对照组(生理盐水),观察各组的材料浸渍液是否含有热原物质.以及通过溶血
目的 构建手术修复的三维眼眶骨折计算机辅助模拟系统(3D-OFCAS),实现眼眶骨折的解剖、诊断分析、手术设计、疗效预测和三维测量.方法 系统基于Windows XP,使用Microsof Visual C++开发平台,借助OpenGL辅助开发工具构建3D-OFCAS.对1名健康成年男性眼眶进行连续CT扫描,采用优化的MC(Marching cube)算法对CT数据进行三维重构.OpenGL工具进
期刊
目的 采用内源信号光学成像(OISI)在体监测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对颅脑外伤后SD大鼠损伤区微循环的改变.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完全随机法分为止常组、对照组(外伤组)和实验组(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治疗组),每组各20只.应用钢针刺入脑体感区制造大鼠脑损伤模型.实验组大鼠脑损伤后腹腔注射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3 mg/ks);对照组只造模不使用药物;正常组大鼠小予以处理.观察(54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