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来源 :空中英语教室·科学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nitt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是识字的主要途径,有利于提高识字质量;能够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提高听话、说话和作文的能力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喜爱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同样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1.谈自己的读书感受让学生乐于读书。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或组织学生讲)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
  2.利用榜样的力量让学生想去阅读。教师要经常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及身边成才之人的成才之道,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因为古往今来,凡对人类有作为的人,无不是博览群书、勤奋学习的结果。由于小学生关于形象思维的特点,可选择有精彩画面的书给学生看,学生容易被吸引,就会热情地去阅读,这样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只有适合孩子的口味,他们才会对书感兴趣。
  3.发挥故事的魅力让学生主动去阅读。故事人人都爱听,尤其是从小就伴着奶奶的童谣、妈妈的童话长大的孩子,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立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娓娓渲讲,被激化,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巳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情感交跌,期待大白结局之际,教师嘎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
  二、掌握方法
  读书的方法大体分为两种,即略读和精读。略读是对文章进行粗略地快速地阅读全文,包括文体、作者、说明等。其目的是明确背景,抓住主线,了解文章梗概,把握主旨。而精读则是对全文的研究。精读时注意要结合语境,全面理解;要理清思路,把握文意;要理解文章深层含义。精读时还应引导学生采用品读、背诵、写体会、摘录等方法促进对精读的理解、运用。精读与略读是相互关系、互为补充的。如一本书值不值得精读,一般是先略读一次,看看有没有值得精读的内容。比如读到一些精美的段落、名言警句时,不妨把他摘录下来,背一背。这样,精读与略读有机结合起来,既能保证有较大的阅读量,又能确保阅读效果。
  学生阅读书籍的种类不同,文章的内容深浅不一,学生理解能力也高低有别。为了防止只追求故事情节,忽视文章中心及语言描绘,要注重以下几种阅读方法指导:
  1、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根据不同年级,提出不同要求。低年级摘抄词句、仿句联习;中年级摘录佳句、精彩片断、名人名言等;高年级摘录时要注明出处,写读后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指导学生用读书方法。曾国藩曾指出读书之法:“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阅之书宜速宜多。阅书如攻城,轻骑剽悍,所向无前。”根据不同题材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要求学生初步掌握浏览、略读、精度“三读”法。精读就是要一句一句得读,一句一句的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来,做上记号,以便查工具书或向人请教,弄懂了在继续读;略读就是速度较快,常常一目几行,意在了解大概内容;浏览的速度就更快了,主要用来浏览报纸、搜集信息资料,常常只看看标题。阅读初期,一般以精读为主,为了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经验以后,三种方法可交叉进行,一般内容略读或浏览精彩的部分精读。
  3、指导学生进行仿句、仿段、仿篇的练习。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为文章内容的“空白”处作扩充、填补,不但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进行创造想象力的训练。
  三、寓教于活动,使学生读好书
  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这已是共识。但光一遍一遍的死读,只能让学生感到乏味、疲劳,以致昏昏欲睡,应该巧妙,寓教于活动中,醉翁之意不在酒,旨在“哄”他们读好书。
  1、讲。坚持每日5-10分钟的听说训练,时间可安排在早会或课前,让学生轮流上台,交流课余时间阅读中摄取的语言材料,让大家或说一新闻,或晓一趣事,或背一古诗,或得一好词佳句,或明一道理,变枯燥的读写为有趣的乐事,学生兴趣盎然,视野开阔,语感增强,更令人欣喜的是,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得到源头活水,逐步达到厚积薄发,说话妙语连珠,写文章意到笔随。
  2、办。组织学生自办手抄小报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手抄小报的内容广泛:国家大事、校园生活、环保教育、科学世界等。学生根据需求,独立命题、编辑材料,设计版面,并配以彩色插图。如围绕“建党90年”这一内容,学生就出了《我的祖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党恩如海》等。
  3、赛。为了使孩子的读书热情持之以恒,我利用各节日定期举办故事会、故事朗诵会、辩论会、手抄报比赛、征文比赛等读书交流活动。也可进行快速阅读比赛、读书知识竞赛、读书报告会等,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其他文献
今年暑假参加了杭州继续教育网上的英语课程培训,早就对夏恩力老师有所耳闻,于是便首先选择了夏老师这节关于形容词比较级的课,听完这节课,我心中充满了赞叹和佩服,佩服夏老师有这样的灵气,上出这样行云流水的课——轻松、诙谐并且才气十足。给学生和听课老师一种享受。这节课主要有以下几点值得学习:  第一、扎实基本功优化课堂  小学英语教师作为学生的英语启蒙教师,自身良好的基本功对学生英语的日后学习和发展有很大
“教育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也可能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份报告中的这句话,说明了教育是一把“双刃剑”。很显然,这把“双刃剑”的“一刃”指教育的弊端,而另“一刃”则指创造教育。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深化发展,忽视学生主动学习和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单调枯燥、陈旧重复、脱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的传统传统教育存在的种种弊端已“浮出水面”,它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发展的
信息技术是现代信息社会的重要技术之一,能正确运用信息技术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技能。对于中学生来说,学习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学会一些基本操作,掌握几种常用软件的使用,掌握一些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方法。  一、信息技术课所遇到的问题  1、课型与教法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集知识性和技能性于一体的基础性课程,其操作性和实践性强,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上机练习之后,学生才能初步掌握信
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要“改变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也就是说对学生的学习评价除了试卷的卷面分以外,还要看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表现;不仅评价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还要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尤其注重对学生研究能力的评价,关注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逐步形成观察、归纳和发现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设计实验、调查研究、动手实验的能力以及收集和分
在小学教育中,数学是一门非常关键的学科,学好数学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数学教师必须积极响应课程改革的号召,树立生本教育理念,坚持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注意力集中的前提,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乐意学习。常言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乐”指的正是“兴趣”。如何让学生对英语产生兴趣呢?  一、贴近学生生活,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中学课本知识接近生活,情景性强,是一个多姿多彩的百花园,犹如一个大舞台,老师与快乐的小朋友在舞台上尽情饰演着来自生活的
The 5G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 being de-ployed worldwide and China has been a global leaderin the new technology. The number of base stations for 5G mobile communications is increasing by mor
期刊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语文教育改革的一个主要方向。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创新。  关键词:语文教学 创新能力 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所说的“创新”,是指通过对受教育者施以教育和影响,使他们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思想、新事物、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