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田径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来源 :体育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res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9-000-01
  摘 要 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体育传统教学内容之一的高校田径运动倍受冷落,并出现倒退现象,这显然与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相违背。本文就当前普通高校田径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研究,并提出我国高校田径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及具体措施。
  关键词 田径项目 教育 技能迁移
  一、高校田径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课程内容设置、重点教学项目的确定与市场需求存在不相匹配
  现代社会是科学技术和经济高度发达的社会,高校田径教育的课程设置及教学重点应于时代接轨,符合社会发展需求。作为体育教学工作者都清楚田径运动是一切体育运动包括健身活动的基础,我们院校的各项运动学习应该有典范性和全面性以及专业性。而目前田径教育专修课程内容的更新速度较慢,对教学和运动训练领域的新理论敏感性不高。
  (二)传统田径课程重视知识技能的传授,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优良的东西不能丢弃,只能在现代发展基础上使得传统的东西更加发扬光大。重视知识技能的传授没有错(特别是在专业院校的学习),同时更应重视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这是现代教育教学思想理念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的学习,决不能固步自封,不看书、不学习误人子弟。
  (三)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得以体现,部分学生学习田径课的兴趣较低
  目前的学生思想和思维远远没有达到一名职业体育教师的全面要求和素质要求,部分学生盲目追求“时髦”项目,他的出发点可能是怕苦怕累,缺乏顽强的意志品质。另外由于田径运动缺乏自身内涵实质的开发,增加了学生对田径项目的抗性。
  (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手段单一,学生教学、训练及科研三部分不能有机组合
  传统田径课程重视技术技能的传授,忽视学生教学、训练及科研综合能力的培养。教法过于陈旧,由于各种原因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使用受阻。主客观因素都存在过分注重学生学习效果的最终考核,忽视学习过程的考核。
  二、我国高校田径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及具体措施
  (一)优化课程内容体系,增设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竞争力的实用课程
  社会发展对人才种类、类型、规格要求的变化往往通过学校课程改革来体现,以使学校教育改革保持与社会发展的相适应,传统的、经典的课程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仅仅靠这些课程来完善人才的素质、全面提高学生能力在当今的社会是远远不够的。如我们学校根据近年来学生就业的反馈情况,在系统总结优势和差距的基础上,2007年增设《体育课的教学设计》,《田径规则与裁判法》等任意选修课程,此外又于2009年以后开设《基层体育竞赛的组织与管理》选修课程,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课程体系的缺陷。
  (二)调整学时比例,增减教学项目,实现田径课程内容结构的优化
  构建以实习基地、我院毕业生为反馈源的反馈体系,建立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变化的定期反馈机制,形成“社会需求指导课程改革”的课改理念。在充分了解社会需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各专业的田径教学大纲进行修正,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社会对该专业人才规格的需求特点对部分田径项目删减和调整学时,保证了学生在有限学时内能够掌握最有用的、社会最需要的专业技术和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增加比赛性质的教学内容,组合拓展田径运动的内容与形式
  竞赛是提高学生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的途径。比赛本身就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学生通过参与各种性质的比赛检验自身的技术、技能水平。以我们学校为例,自2006年开始我们定期组织“教学技能大赛”和“运动等级通级赛”等各种比赛,既活跃了学习气氛,又使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充分发挥以“赛”代“教”的教学理念。
  (四)遵循田径项目内在规律,调整部分项目的教授顺序,充分发挥技能迁移的作用
  由于田径教学时数的缩减和学生身体素质水平的普遍降低,给田径教学带来了一定困难,为了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根据田径项目的内在规律,调整了项目的教学顺序,将所有的田径项目划分为走、跑、跳、投四个教学单元进行集中学习,解决了同类项目同一环节技术重复学习的弊病。从前期的实验效果看,学生的学习效果明显提高。
  (五)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充分发挥项目的“自然强化和非自然强化”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过程中能否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决定教学效果好坏的关键。传统的教学中我们也十分重视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绝大多数从学生的思想、体质特点、性格等外围因素入手,而较少考虑项目自身的“自然强化作用”。而自然强化作用的发挥有赖于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步骤的安排。而在日常教学和训练中,应密切注意新理论和新知识,及时充实和丰富田径教学和训练的理论体系,只有如此,才能始终使学生始终站在前沿的高度去服务社会。
  三、结语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田径教学改革应充分考虑我们的国情和当前学校的体育现状,围绕学校体育教学目标,建立“求知创新”、“健康第一”的田径教学思想,建立以提高全面素质为基础的创新教育体系,开拓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主要内容的创新教育,加强学校田径体育的整体研究,促进学校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 叶展红,林文驼.体育教学与训练[M].广州体院.1988(3).
  [2] 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
  [3] 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
  [4] 曲宗湖,杨文轩.现代社会与学校教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82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9-000-01  摘 要 跳远作为传统的体育竞技运动项目之一,在学校体育教学和运动竞赛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本文结合笔者和部分体育教师、教练员的多年教学与训练的经验,从分析影响跳远起跳准确性的因素入手,提出了几点提高跳远起跳准确性的策略,以期为广大体育工作者在进行跳远教学与训练中提供帮助。  关键词 跳远
我国是多地震国家,而云南省又是一个地震多发省份,仅1970年通海7.8级大地震就造成过万的死伤人员.近些年来政府部门在地震科普方面也加大了宣传力度,地震部门在防震减灾方面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9-000-02  摘 要 大学生由于生理、心理、环境、学习、人际交往、就业择业等各方面的压力,极易产生一些心理健康问题。文章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安康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进行了比较分析与思考,以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思考了策略并提出了建议,为大学生的健康
中图分类号:G849.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9-000-01  摘 要 橄榄球因为具有独特的运动方式,不但能够培养人的勇敢协作精神,还有很强的对抗性和观赏性,在欧美很多国家,橄榄球是深受人们喜爱的大众体育运动。由于橄榄球刚引进我国不久,又受到传统观念等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在我国尚未得到普及。自从七人制橄榄球被国际奥委会列为奥运会以及我国把它列为全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9-000-01  摘 要 教学要创新,怎样来创新,体育课该怎么创新,是我们每个体育老师所要思考的。推行创新教育,实际上就是实施主体性教育思想,因为创新教育是一种重视人的主体作用,弘扬人的主体精神的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模式。这里所说的主体作用,是指在教育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9-000-01  摘 要 体育教学理论来源于不断的教学实践,同时教学理论也指导着教学实践,并在教学实践的发展中不断的发展与完善。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现行的体育教学理论观念不足产生的分析,提出当前体育教学应如何改变理论观念来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 体育教学 理论观念 发展  一、引言  由于我国的经济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9-000-01  摘 要 足球运动是一项对抗性强的体育运动,它不仅仅是比技能、比智能、比体能和比心理的竞争,而且也是比思想、比作风的竞争。构建良好的中学校园足球文化氛围,可以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促成终身体育的形成与发展。  关键词 中学 校园足球文化  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