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筑设计的发展分析

来源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l_d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信息时代下,各种现代化信息技术逐渐渗入各行各业中,而建筑行业也不例外,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智能建筑设计中能够有效提升设计的质量,改进建筑设计的不足,并且可以提升设计的效率和效果,继而为居民提供更加优质、舒适的生活环境.本文对智能建筑设计的发展分析进行探讨,希望可以为相关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其他文献
选取长势良好、没有病虫害、株高基本一致的1年生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a Bunge)幼苗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浓度中性盐NaCl(70、140、210、280 mmol/L)、4个浓度碱性盐Na2CO3(35、70、105、140 mmol/L)、1个清水处理(对照),共9个处理组,在河南牧业经济学院的苗圃地(东经113°81′,北纬N34°79′)进行盐碱胁迫试验;采用石蜡切片技术,测定叶片的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上表皮层厚度、下表皮层厚度等,计算栅海比、栅栏组织和
赖氨酸作为反刍动物最主要的限制性氨基酸之一,饲粮中添加过瘤胃赖氨酸有助于调控饲粮蛋白质水平,提高氮的转化效率和动物的免疫机能,并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动物的生产性能.加工制备方法、饲粮和氨基酸的互作等因素均会对过瘤胃赖氨酸的饲用效果产生影响.本文就过瘤胃赖氨酸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相关研究与应用以及影响其饲用效果的因素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今后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推动反刍动物养殖业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
以滇西南巨龙竹为研究对象,设计择伐留竹量(7、15、25、35株/丛)和有机肥施用量(0、40、80、120 kg/丛)的2因素4水平正交试验,分析各处理对巨龙竹发笋成竹和新竹直径及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择伐留竹量,显著影响巨龙竹发笋数、发笋率、成竹数、退笋数、新-母竹直径比率、竹丛新竹生物量增长率(P<0.05),对成竹率、退笋率、新竹直径、新竹平均生物量影响不显著;随着择伐留竹量增加,发笋数、成竹数、成竹率、竹丛新竹生物量增长率先提高后降低(转折点在25株/丛),发笋率逐渐降低,退笋数逐渐增加,退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