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如诗

来源 :现代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dskc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画家尧琳在近年画了大量的作品,每隔一段时期,她都会邀请我去欣赏。尧琳喜欢把她的作品发在网络上,及时与网友沟通,这种沟通的结果也反映在她的作品中。从近半年的作品来看,我觉得她的作品有以下特征:
  首先,作品的題材来源于她的周边环境。尧琳属于感受型画家,她每天要上班,单位要打卡,所以画画的时间对她来说比较宝贵,也比较零碎。但她坚持每天都画画,这种时间安排决定了她不可以像其他明星画家一样到名山大川挥毫写生,只能在她工作地点身边取景,所以她的画面基本上是她居住的周边环境,范围不超过十公里。
  普通人因为自认为熟悉自己居住的周边环境,很容易漠视办公楼和家属楼旁一草一木的变化,尧琳的可贵在于把身边的点点滴滴反映在她的作品中,这些题材不是宏大的主题,而是一些平常小景。画平常小景是一件非常不出彩的事情,也不如画宏大主题过瘾。从工作地成都到婆家山东,观看她的描绘对象就像看日记一样,展示了她每天的活动轨迹,这也是女性画家区别于男性画家的地方。
  其次,在构图上,尧琳取小景,而不是大场景。画大场景很过瘾,因为有很多可以供画家调配的元素来进行驱使,在画面的组合、挪动上有很大的空间,而小情小景非常受限。尧琳的大多数画面取自身边的一边一角,不被常人所关注的小花、小草、灌木丛、小树林、小水沟、一段小桥,甚至是破烂的墙角,经常行走的小径。从这种细微之中去感受生活的点点滴滴,并转化成艺术。所以浏览她的画,感觉就像在写日记,在写诗,每天画一点,每天记录一点,点点滴滴,最后积累了大量的作品。
  第三,尧琳非常讲究色彩的运用。她的画面都画得很薄,没有变化很大的笔触和起伏很大的肌理来对画面进行丰富。色彩在她的画面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这种色彩不是一种教科书式的色彩,她的色彩讲究平面的对比,形状的分割,冷暖的协调,在对比中,讲究细微的冷暖推移,画面靠色彩冷暖对比本身的魅力起作用。所以,色彩从画面里散发出光来,使她的画显得很干净、很明亮,因为色彩在其中代替了光。
  第四,女性的观看方式使她的画面区别于众多的画家。女人对生活中间的细节非常敏感,对情绪的变化也很敏感。尧琳的画面给我们打开了一扇女性的视角窗户,从她的选景、构图、用色、作画的顺序以及作画的时间长度,淋漓尽致的体现了一个女性艺术家的视角。譬如她很多画面中的灌木丛或者树林,都是绿色的同类色,这种相同的绿在她的笔下用不同的冷暖和色度依次展开,有条不紊。从画面中间可以看出她非常享受这种作画的过程,就像儿童作画一样,边画边口中念念有词,画画对儿童是一种享受,是一种情绪的宣泄,画画绝不是一种任务。画中前面需要加点点,后面需要平涂一块色,对他们来说都是一种快乐。甚至很多画面就是从尧琳脚边的景物开始画的,从脚指头开始往前推移的近距离的一些小景,她把身边的这些小景画得情趣盎然。
  第五,音乐和诗歌在她的画面中间得到完美的展现。音乐的抽象性完全是一种情绪的表达,没有办法写实,音乐和诗歌都讲究节奏和韵律,更讲究情调和情绪。尧琳的母亲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音乐系,父亲毕业于中文系,后来母亲是音乐教师,父亲做到了校长,是一个典型的才子佳人的组合,所以她从小就受到专业的音乐熏陶,她喜欢古琴和古典吉他,也能够独立演奏完美的曲调。绘画对尧琳来说,和音乐一样都是她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尧琳画面当中的点、线、面、色、形、体,换成黑白画,画面中的节奏和韵律是非常完美的,我在教学中经常用尧琳的油画跟梵高的素描进行对比讲解画面的结构。
  艺术作品有三大功能:一是图示,二是教化,三是审美。随着摄影等电子科技的发展,图像记录的功能已经被各种便捷手段替代,教化的功能也被电影等其他的手段弱化。绘画就是画,所以审美的功能,愉悦的功能上升到重要地位。
  画家为什么画画?画什么?怎么画?是每一个专业人员都不停地在追问的一个问题。作为一个现实社会中间有很多约束的人来说,表达愉悦更重要。当代社会压力重重,普通人都活得艰难,因此,尧琳回归自我本性,把每一天的生活过成艺术,把艺术融入每一天的生活,生活艺术两不误,每天从生活环境周边中找出点点滴滴的小景,像写日记一样地描绘,其乐无比。
  尧琳把平常的一个小景诗意化,把生活艺术化,艺术和生活不脱节,完美的融合在一起,这就是她这一批作品的寓意所在。
其他文献
秋天的树叶,种类多样,有枫叶、梧桐叶、银杏叶……它们有绿色、黄色、红色、红里透黄的、黄里泛红的……五彩缤纷,美丽至极!  远处看着,枫叶随着秋风翩翩起舞,像一只只红色的小蝴蝶,在空中飞呀、飞呀……近处看,枫叶像一只只在火炉旁被烤得通红的小手,可爱极了。  梧桐叶穿着花衣裳在秋风中“唰唰”地响,像在演奏一首秋天的赞歌。当它们累了,便悄悄从妈妈的怀抱里挣脱出来,落下来躺在妈妈的脚趾上,安详地入睡。  
好的诗歌总会感染人、打动人,引起广泛的共鸣,因为它注重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不要为了写诗而写诗,既不要过分玩技巧,也不要用生涩而冷僻的句式把人绕晕,更不要停留在苍白的喊口号和浅表的词汇堆砌上。任何时候,我们都反对诗歌中的虚情假意和矫揉造作。诗人和诗歌要融入生活、感悟生活,在炉火里锤炼诗情。先点亮自己,才可能照亮别人。   嘹亮的诗歌是时代的脉搏,岁月的心跳,战斗的号角,情感的依托。最近,有人提出
教书是手段,目的是育人。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素养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不仅要以其人格力量、思想境界、精神状态和行为表现,将言传和身教有机结合,更应在教学环节的每个阶段与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行为示范,使“亲其师”“信其道”不再居高临下,共同探索是未来教学的常态。  一、作为实践教学:激发潜能的开设背景  推动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是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是
“雅”是一个好字,跟它组合的词语,雅致、文雅、优雅,无不是好词。而我对雅安这座城市,早已心向往之。去年仲秋后某日,我们一行终于来到位于雅安市名山区的上里古镇,与“雅文化”来了一次亲密接触。  上里古镇美极了!右侧是青碧的山野,左侧是两河环抱的大坝,坝上围合着吊脚楼式的明清木楼群,明镜似的河水倒映着她,像从天而降的蓬莱仙境,又像不经世事的处子,惊艳、唯美、秀丽。  上里古镇天生两河夹一坝,是个聚宝盆
蜀中有奇才,名日陈明德。其人,圆脸长发,敦实短腿,其貌不扬,却气场十足。  西泠印社自清光绪三十年创建,至今一百余年,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兼及书画”为宗旨。社长起于著名金石考古学家吴昌硕先生。至此名家辈出,中有李叔同、黄宾虹、马一浮、丰子恺等大家。百余年间,此天下第一名社,社员仅四百余人,陈明德先生位于其中。明德先生精于大小篆籀文,兼及秦汉。篆刻作品或清雅古拙,沉雄茂密,端整壮丽,俊朗多姿,可
近几年,在广汉三星堆、广元昭化相继发现了古蜀国古城,这在《蜀王本纪》和《华阳国志》中都是没有记载的,说明它们所记载的古蜀历史很有限。成都县、成都城的出现是在秦灭古蜀后的公元前311年后“(张)仪与(张)若城成都”之后才有的。在此之前,既然在“成都”的50公里外已有三星堆大城,还有必要在这并不适合建都城的地方再劳神费力地去建大城吗?  “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自上世纪80年代在四川广汉三星堆发掘
1869年,法国传教士阿尔芒·戴维在四川雅安宝兴县和一只熊猫不期而遇。作为第一个亲眼目睹大熊猫的西方博物学者,他看到了“一只完美的、黑白分明的熊”。这位传教士的“发现”让大熊猫有了动物物种的科学描述,熊猫从此开始成为人类的大众偶像。  近百年以来,大熊猫也是全球艺术家所追逐的创作主题,从波普艺术大师Andy Warhol到美国當代艺术家Rob Pruitt;从吴作人的写意熊猫再到趴伏在成都IFS的
杨建川是中国当代极具实力的摄影家,艺术功底深厚,从小就对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八年的大提琴专业学习和训练,让他的音乐才能和艺术鉴赏力得到极大地提升,也为他日后的摄影艺术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杨建川为人低调,注重厚积薄发。1978年,他开始从事摄影工作,3年的专业摄影经历(工业机械产品、设备零部件摄影及照片冲洗放晒),培养了他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和职业精神,同时也练就了他娴熟的摄影艺术技
主管单位:成都市新都区娄宣传部  主办单位:成都市新都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谭宁君  TANNINGJUN  《桂湖文艺》主编。中国作协会员,成都市作协全委会委员、新都区文联副主席、作协主席。成都时代职工文学创作院常务副院长。在国内外上百家刊物发表作品逾百万字,作品获“第九届中国人口文化奖(小说)”“首届天府文学奖(小说)”“首届四川散文奖(散文集)”“清廉四川文艺工程优秀作品奖(诗歌)” “中华
王俊  1966年9月出生于四川资中。大学本科毕业,获工士学位。1996年毕业于中国书画函授大学书法研究班,师从谢季筠先生。现为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成都市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成都市政协书画院画师。曾参加2009年“锦城墨韵”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成都书法大展;2011年成都“千件艺术品进千家”大型公益活动作品展;2016“翰墨托起共同的梦”深化互动,助推发展七地书法联展。  今晨,夜雨连绵,凉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