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立德树人 完善育人体系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1s2d3n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这是习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的重要组成,是对新时代我国各级各类学校育人目标、培养体系、管理体系、评价体系的总体要求,体现了新时代我国教育的价值选择和实践导向,必须长期坚持,抓好贯彻落实。
  坚持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我国教育实践的根本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和目标。
  坚持立德树人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根本任务。其本质是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些教育目的与过程的基本问题。当前,我国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代越是向前,知识和人才的重要性就愈发突出,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就愈发凸显。”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发展目标,关键在人,关键看教育。要实现从“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的历史跨越,必须努力深化教育改革,實现教育现代化。要确保我们培养的是“与党和人民同心同行的人”,就必须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坚持立德树人体现了全面发展的育人观。习近平总书记用“打底子”来比喻基础教育的育人作用。他说,基础教育阶段“要为孩子打好身体的底子”“打好道德、精神的底子”“打好知识、能力的底子”。以立德树人为标志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的育人目标体系,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鲜明特征,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中国化的时代表达。从教育价值的哲学分类看,教育肩负着发展人的个体生命价值的职责,这是教育的元价值,或个体性价值;同时,教育也肩负着社会和家庭对人的生产劳动能力发展的需要,这种价值可以称为教育的生产劳动价值或工具性价值;此外,教育还肩负着发展人的良好思想品德的任务,使其能够在社会中很好地交流合作、担当责任,这种价值被称为教育的消费性价值或社会性价值。立德树人将教育对人的个体性发展价值、工具性发展价值、社会性发展价值有效统一起来,是新时代我国学校育人体系建设的重要理论基础。三大价值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相互渗透,实现了学校教育价值体系的系统建构。
  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必须完善中国特色的育人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凡是不利于实现这个目标的做法都要坚决改过来。如何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六个“下功夫”。这是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是对学校教育内涵发展的顶层设计。
  一是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
  二是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
  三是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
  四是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珍惜学习时光,心无旁骛求知问学,增长见识,丰富学识,沿着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进。
  五是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高远志向,历练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精神,具有勇于奋斗的精神状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做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
  六是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养综合能力,培养创新思维。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六个方面的“下功夫”是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目标的具体化、深化和细化,是对新时代我国教育目标的新发展、新部署、新要求。要落实六个“下功夫”,就要系统完善新时代学校育人目标体系,让育人目标更加细化、系统化,充分体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要完善新时代学校课程和教学体系,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六个“下功夫”切实贯穿落实在学科体系、课程体系、教材体系、教学体系、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中,优化活动体系、实践体系、文化体系、管理体系、协同体系等,实现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要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切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德育、美育、体育、劳动教育等薄弱环节,完善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素质教育新体系;要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六个“下功夫”纳入学校干部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课程体系,让学校干部教师充分领会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战略意义,充分理解并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六个“下功夫”的总体要求;要加强宣传引导,培育和发现一批创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典型经验,用中国风格、中国特色的新时代教育典范引领新时代立德树人培养体系新发展。
  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必须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
  评价是实践的导向工具。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就要构建与之相适应的评价导向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视察时,他指出:“基础教育是立德树人的事业,关系到每一个孩子身心成长……”;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说:“大学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地方。”“古今中外,关于教育和办学,思想流派繁多,理论观点各异,但在教育必须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这一点上是有共识的。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说具体了,就是培养社会发展、知识积累、文化传承、国家存续、制度运行所需要的人。”“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要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首先,要在党委和政府层面构建科学系统的学校教育综合评价督导体系,切实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作为教育评价的根本要求,要科学系统地将六个“下功夫”纳入学校评价体系。其次,各级各类学校要切实形成学生成长和教师专业发展的综合评价体系,着力评价学生在六个“下功夫”方面的成长和发展,充分体现立德树人的评价导向。要在各级各类考试命题中体现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考查,将六个“下功夫”的要求渗透于对学生学习的考察过程中。最后,要引导社会教育评价导向,用立德树人、全面发展、六个“下功夫”等科学评价导向引领社会教育评价舆论,逐步形成全社会共同认可的立德树人舆论氛围和价值取向。
  编辑 _ 王雪莉
其他文献
“天南一支笔”李曰垓  艾思奇故居的大门上写着毛泽东给艾思奇的评价“学者、战士、真诚的人”,这八个字同样可以用来形容艾思奇的父亲李曰垓。  李曰垓,1881年3月4日生于云南省腾冲县和顺乡水碓村,性格沉静、聪敏、好思。11岁即通读《资治通鉴》,并对这本史学巨著做出如下评价:此书阐述兴衰之迹、治乱之数,简而详尽,深解其意。1903年,23岁的李曰垓和同乡李根源、张德溶、张德泽、张德洋一起,带着七两纹
整理者按:马宁是新中国空军第一位驾驶过飞机的司令员,他历经战火考验,是一位具有传奇经历的将军。1954年夏,他任空20师师长,奉命紧急率部转场至广州,执行为苏联及东欧国家援华运输船只的护航任务。由于对新任务的环境不熟悉,发生了一起误击英国民航班机事件,这也是新中国空军第一次涉外事件,马宁作为亲历者,讲述了这一事件的详细经过。  突然调防参加护航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人民解放军很快转入解放台湾的准
《百年潮》2018年第6期刊发了笔者的《粟裕率新四军先遣支队初战江南》一文,同年第12期“读者来信”栏目刊发了王辅一研究员的《对〈粟裕率新四军先遣支队初战江南〉史实的考证》(以下简称《考证》)。王辅一研究员既是革命前辈,也是新四军研究的资深专家,其意见不能不引起重视;《考证》对拙文点名提出批评意见,亦不能不作出回应。  《考证》认为新四军军部于1938年4月派出的是“先遣队”而非“先遣支队”,并对
1932年,一位与当时曾任党的重要领导人瞿秋白很熟的同志被国民党抓捕,敌人根据获得的线索加紧搜捕当时隐蔽在上海的瞿秋白。1932年旧历年底前夕,中央特科又获得情报,敌人已经侦知,瞿秋白夫妇正躲避在鲁迅家里。由于鲁迅和瞿秋白的身份都非同一般,情况又十分紧急,陈云根据中央指示,亲自前往鲁迅家中,安排瞿秋白夫妇转移。  为避人耳目,深夜11点多,陈云独自一人坐一辆黄包车来到位于北四川路的鲁迅住宅。这时天
1956年4月,在福建省政协第一届二次全委会上,中共福建省委第一副书记江一真当选为省政协主席,成为福建省政协史上第二任主席(第一任为曾镜冰)。7月30日,江一真向省直机关全体党员传达第一次省党代会精神时,特别谈到统战工作。此前,不少民主人士对参政议政有过一些议论,说什么“党员能提拔,民主人士不能提拔”,“民主人士有职无权”,“调动积极性是党员干部的事,民主人士是后娘生的孩子”,等等。有人认为这是攻
中日经济交流会成立于1980年(第一届年会1981年在日本召开),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产物。它见证了近40年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也见证了近40年中日关系的时代变迁。  1978年,粉碎“四人帮”后经过初步整顿的中国百废待兴,处于历史抉择的关键时刻。中央多次开会讨论,达成共识:再也不能走过去闭关自守发展经济的老路了,必须改革開放!但是,改革开放的路怎么走,经济发展以谁为参照系,一时间还难以厘清。  
1934年,陳独秀被国民政府判刑八年,送往南京老虎桥监狱服刑。1937年南京沦陷前,陈独秀被提前释放。他在全民团结抗战的氛围中,未能去延安,也没有出任国民政府高官。他流亡到四川江津,在贫病交加中,继续他的训诂音韵学研究。他立志要在《识字初阶》等书稿的基础上,为中国的汉字教育,写一本教师参考书《小学识字教本》。这本书是用“象数、象天、象地、象草木、象人身体……”等十大“象”之谱系,用这十大谱系来统属
1951年9月18日,宋庆龄在北京接受了“加强国际和平”斯大林国际奖金10万卢布。她在奖金支票背面亲笔批示:“此款捐赠中国福利会作妇儿福利事业之用”。  10万卢布,在20世纪50年代,是一笔巨款。相当于一个中央机关干部工作160年的总收入。60多年过去了,当年宋庆龄捐出的10万卢布究竟发挥了什么作用?1951年9月18日,宋庆龄在斯大林国际和平奖颁奖仪式上留影建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  坐落在上海徐
1926年5月,中共广东区委派由国民党中央任命为国民党云南省党部筹备员的中共党员王复生和杨青田回云南,准备建立中共云南地方组织和筹备建立国民党云南省党部。两人先后回到昆明,由于受到阻挠,处境危险,后返回广州。  8月,中共广东区委又派由国民党中央农民部委任为农民运动特派员的滇籍共产党员李鑫回云南工作。9月,毛澤东主持的广州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结束,中共党员、云南学员周霄、黄丽生和进步青年罗彩主动要
又是一个美好的金秋时节;  又是一次党的历史上划时代的盛会。  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全党振奋,举国欢庆,世界瞩目。  站在时代和历史的高度,着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顺应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道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并写入党章。这是十九大的伟大思想理论成果,是十九大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