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生为什么要排着队进校,当年我没想过。那是个晴天,午饭后,太阳把我俩的影子贴在校门外的围墙上,短胖,像照着哈哈镜。就在等同学排队盯着影子出神的当儿,我把秘密告诉了我的好朋友,二年级一班的中队长。
“我爱上了佐罗。”没错,我是这么说的,爱上。朋友成绩很好,思想也很端正,她担忧地看了我一眼,那眼神我还记得。
我大概是从邓丽君的歌里知道“爱情”这个词的。本来背着书包上学放学,嘴里含颗话梅唱唱“爱情”毫不费力,跟唱《小白船》没什么区别,但是遇上佐罗,性质完全变了:先是傻了,然后惦记,小痛苦小折磨缤纷落下,丝丝缠绕,要是碰上别的什么不愉快,一场暴风雨是免不了的——就是把眉毛哭到红。别小看女孩子家家,8岁上下,已经能够攀登人类这种较为复杂的情感了。
佐罗是跟一架马车、一骑尘土、一段旋律一起来的。我还记得那歌词是西班牙文,调子没有起承,上来就转,戏谑,潇洒,浪迹天涯,吉普赛人,最后是“啦啦……佐罗斯班”。
我现在在这儿分析自己为什么会“爱上”,但当年它在12寸SONY电视机和我的小心灵之间爆成小火花的时候,我根本没想过要去拆解。用我们这片的方言讲,爱,那是邪气神圣的。
首先,阿兰?德龙英俊,比我们班那些油头粉面穿背带西短、没事就把两块毛巾搭胳膊上抖啊抖甩着水袖唱《宝玉哭灵》或者《问紫娟》的家伙帅2000倍。那时候,我觉得漂亮男人起码应该是个瘦子,其次要有刀削的颚骨和深邃的眼神,如果他的头发还能自来卷,那就Very Good Perfect了。阿兰?德龙的眼睛太特别了,欧洲款式,冷,但有情;就我看过去,那是一对谜,两座新石器时代的山洞,我能在那里面看到彩虹。他太帅了,帅得我成年后一度以他为模板找啊找啊找朋友,苦头吃足——咱们这儿根本不出这品种,就是有几分貌似,从肚子里到骨子里,也全不是那么回事。
我爱佐罗的侠气,爱他用剑指着大胖子嘎西亚的屁股,用狂草划出一个Z。更美妙的是,摄影机不仅交待了嘎西亚露出来的白色衬裤,还给了大胖子一个正面反应镜头,他本来端着一只甲鱼正啜裙边,结果滴滴答答出了洋相。
佐罗在教堂尖顶跟总督决斗的那场戏,是善恶交战的经典,它让我至今相信,恶人只有一个下场,那就是在教堂尖顶被挑下去,摔成206瓣(思考题:人有几块骨骼?)。它也让我深信,恶人的女人也终会弃暗投明,撩起裙子就上马车,上了马车就大喊“我爱你”,最终投向佐罗的怀抱。
劫富济贫充几回刺客那是小侠,战胜邪恶、伸张正义才是大侠。我后来看王亚樵、汪精卫的相片,总觉得他们不如佐罗好看,道理就在这里。
在我们这个国家,恶不在下水道里,恶在权力的太师椅、任命书、公章里,在会所包间、冰镇龙虾古巴雪茄的丝丝薄烟里,在那些无知无畏整天聒噪的行业黑话里,在认权力为干爹亲娘生生把自个儿炼成一坨马屁精的小人的皱褶里……它们无处不在,见风就长,两百个佐罗都忙不过来。所以长大后,每年两会之前,我都盼望着能有个把稍具想象力的政协委员递交一份为克隆佐罗(蝙蝠侠也行)立法的提案,然而至今,如你所见,没有。21世纪,注定是缺乏想象力的世纪。
阿兰?德龙别的电影,译介进来的好像不多,印象中只有一部《黑郁金香》。我觉得德龙先生一辈子能蒙着黑色眼罩,身披大黑斗篷,手执长剑佐罗一回,完全够了。在我心里,他就是佐罗,佐罗就是他。后来西班牙那个安东尼奥?班德拉斯也演过一回佐罗,可他长得口味太重,现代性太强,把一个身轻如燕超凡绝尘的侠客演成一个总惦记着捕猎芳心的情人,可惜了那双也会放电的拉丁美洲的眼睛。
“我爱上了佐罗。”没错,我是这么说的,爱上。朋友成绩很好,思想也很端正,她担忧地看了我一眼,那眼神我还记得。
我大概是从邓丽君的歌里知道“爱情”这个词的。本来背着书包上学放学,嘴里含颗话梅唱唱“爱情”毫不费力,跟唱《小白船》没什么区别,但是遇上佐罗,性质完全变了:先是傻了,然后惦记,小痛苦小折磨缤纷落下,丝丝缠绕,要是碰上别的什么不愉快,一场暴风雨是免不了的——就是把眉毛哭到红。别小看女孩子家家,8岁上下,已经能够攀登人类这种较为复杂的情感了。
佐罗是跟一架马车、一骑尘土、一段旋律一起来的。我还记得那歌词是西班牙文,调子没有起承,上来就转,戏谑,潇洒,浪迹天涯,吉普赛人,最后是“啦啦……佐罗斯班”。
我现在在这儿分析自己为什么会“爱上”,但当年它在12寸SONY电视机和我的小心灵之间爆成小火花的时候,我根本没想过要去拆解。用我们这片的方言讲,爱,那是邪气神圣的。
首先,阿兰?德龙英俊,比我们班那些油头粉面穿背带西短、没事就把两块毛巾搭胳膊上抖啊抖甩着水袖唱《宝玉哭灵》或者《问紫娟》的家伙帅2000倍。那时候,我觉得漂亮男人起码应该是个瘦子,其次要有刀削的颚骨和深邃的眼神,如果他的头发还能自来卷,那就Very Good Perfect了。阿兰?德龙的眼睛太特别了,欧洲款式,冷,但有情;就我看过去,那是一对谜,两座新石器时代的山洞,我能在那里面看到彩虹。他太帅了,帅得我成年后一度以他为模板找啊找啊找朋友,苦头吃足——咱们这儿根本不出这品种,就是有几分貌似,从肚子里到骨子里,也全不是那么回事。
我爱佐罗的侠气,爱他用剑指着大胖子嘎西亚的屁股,用狂草划出一个Z。更美妙的是,摄影机不仅交待了嘎西亚露出来的白色衬裤,还给了大胖子一个正面反应镜头,他本来端着一只甲鱼正啜裙边,结果滴滴答答出了洋相。
佐罗在教堂尖顶跟总督决斗的那场戏,是善恶交战的经典,它让我至今相信,恶人只有一个下场,那就是在教堂尖顶被挑下去,摔成206瓣(思考题:人有几块骨骼?)。它也让我深信,恶人的女人也终会弃暗投明,撩起裙子就上马车,上了马车就大喊“我爱你”,最终投向佐罗的怀抱。
劫富济贫充几回刺客那是小侠,战胜邪恶、伸张正义才是大侠。我后来看王亚樵、汪精卫的相片,总觉得他们不如佐罗好看,道理就在这里。
在我们这个国家,恶不在下水道里,恶在权力的太师椅、任命书、公章里,在会所包间、冰镇龙虾古巴雪茄的丝丝薄烟里,在那些无知无畏整天聒噪的行业黑话里,在认权力为干爹亲娘生生把自个儿炼成一坨马屁精的小人的皱褶里……它们无处不在,见风就长,两百个佐罗都忙不过来。所以长大后,每年两会之前,我都盼望着能有个把稍具想象力的政协委员递交一份为克隆佐罗(蝙蝠侠也行)立法的提案,然而至今,如你所见,没有。21世纪,注定是缺乏想象力的世纪。
阿兰?德龙别的电影,译介进来的好像不多,印象中只有一部《黑郁金香》。我觉得德龙先生一辈子能蒙着黑色眼罩,身披大黑斗篷,手执长剑佐罗一回,完全够了。在我心里,他就是佐罗,佐罗就是他。后来西班牙那个安东尼奥?班德拉斯也演过一回佐罗,可他长得口味太重,现代性太强,把一个身轻如燕超凡绝尘的侠客演成一个总惦记着捕猎芳心的情人,可惜了那双也会放电的拉丁美洲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