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素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来源 :中国医药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ong9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讨葛根素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脑梗死患者1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82例采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82例采用葛根素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检测指标、评定结果、治疗情况、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检测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C反应蛋白、梗死体积)和相关评分(CSS评分、NIHSS评分)降低(P<0.05)。两组患者相关评分(MAS评分、ADL评分)增加(P<0.05)。观察组患者检测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C反应蛋白、梗死体积)和相关评分(CSS评分、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相关评分(MAS评分、ADL评分)、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葛根素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显著,可减轻机体炎症反应,改善神经功能。
  [关键词]葛根素注射液;依达拉奉;脑梗死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0616(2016)12-26-04
  缺血性脑卒中又称急性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病症,具有较高死亡率,可达5%~15%,直接影响着患者的预后状况。由于血栓特性,也容易发生再灌注损伤,而引发脑血管痉挛,风险性较高。临床治疗多采用药物治疗,不同的药物组合取得的治疗效果,是不同的,如何提高药物疗效的同时,降低相关并发症风险,是临床医生关注的热点问题。此次研究对82例脑梗死患者实施了葛根素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2013年10月-2015年10月诊治的脑梗死患者164例,纳入标准: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经临床表现、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发病48h内,治疗前未使用过脑保护剂或溶栓、抗凝治疗,研究取得患者家属同意,签订知情同意书,经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排除标准:患有器质性疾病、免疫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精神疾病、药物过敏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82例,男49例,女33例,年龄51~73岁,平均(62.5±4.6)岁,病程3~11h,平均(6.5±2.1)h,观察组患者82例,男48例,女34例,年龄50~75岁,平均(62.8±5.1)岁,病程3~12h,平均(6.6±2.3)h,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万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依达拉奉注射液(国药集团国瑞药业有限公司,H20080056,规格20mL:30mg)治疗。将30mg依达拉奉注射液加入到0.9%氯化钠注射液(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H20056626,规格100mL)中静脉滴注,2次/d,疗程14d。
  观察组患者采用葛根素注射液(亚宝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H20058882,规格5mL:0.2g)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依达拉奉注射液的用法同对照组,将0.4g葛根素注射液加入到5%葡萄糖注射液(山东华鲁制药有限公司,H37022753,规格500mL:25g)中静脉滴注,1次/d,疗程14d。
  1.3观察指标
  检测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C反应蛋白、梗死体积)、评定结果(CSS评分、NIHSS评分、MAS评分、ADL评分)、治疗情况(基本治愈、显著进步、进步、无变化、恶化或死亡、治疗总有效)、药物不良反应情况(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皮疹、发热、肝功能异常)。
  1.4评定标准
  CSS评分标准:中国卒中量表,满分19分,分数越高,病情越严重。
  NIHSS评分标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满分42分,分数越高,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
  MAS评分标准:运动功能评估量表,满分48分,分数越高,运动功能越好。
  ADL评分标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参考Batthel指数,满分100分,分数越高,日常生活能力越好。
  临床效果的评定标准:参考NIHSS评分,(1)基本治愈。NIHSS评分减少>90%。(2)显著进步。NIHSS评分减少46%~90%。(3)进步。NIHSS评分减少18%-45%。(4)无变化。NIHSS评分减少或增加≤17%。(5)恶化或死亡。NIHSS评分增加>18%或死亡。(6)治疗总有效=基本治愈+显著进步+进步。
  1.5统计学方法
  数据资料用SPSS16.0软件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检测指标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C反应蛋白、梗死体积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C反应蛋白、梗死体积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的评定结果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CSS评分、NIHSS评分降低(P<0.05)。两组患者MAS评分、ADL评分增加(P<0.05)。观察组患者CSS评分、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MAS评分、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基本治愈17例、显著进步50例、进步13例、无变化1例、恶化或死亡1例。对照组患者基本治愈6例、显著进步35例、进步32例、无变化7例、恶化或死亡2例。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6%)高于对照组(8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两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3例、腹胀腹痛1例、皮疹1例、发热1例、肝功能异常2例。对照组患者恶心呕吐3例、腹胀腹痛1例、皮疹1例、肝功能异常1例。观察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9.8%)高于对照组(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脑梗死发生后,机体脑部血供将大幅减少,脑组织缺氧发生,当细胞内能量耗竭,乳酸会增多,细胞内钙离子和细胞外钾离子将增加,细胞外兴奋性神经递质将增加,缺血再灌注损伤时,会产生过多的自由基、血小板活化因子、一氧化氮和各种炎症因子,从而加重患者病情,因而临床治疗时,要考虑到患者的脑部血流状况,尽量减少脑细胞损伤的发生。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C反应蛋白、梗死体积降低。观察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C反应蛋白、梗死体积低于对照组。说明葛根素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是临床治疗脑梗死的有效方法,可明显改善机体炎症水平,改善病情,缩小梗死面积。程文静等研究结果显示,葛根素联合依达拉奉能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TNF-α水平,提示葛根素注射液、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作用与减轻炎症反应有关。张冰等研究结果显示,依达拉奉联合葛根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可缩小梗死体积和改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是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
  分析如下:(1)依达拉奉是一种脑保护剂,作用于机体后,可抑制梗死周围局部脑血流量的减少,可阻止脑水肿和脑梗死的进展,并缓解所伴随的神经症状,抑制迟发性神经元死亡。分析其机理是:依达拉奉可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从而抑制脑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神经细胞的氧化损伤。因而认为,依达拉奉用于脑梗死的临床治疗,疗效显著。(2)葛根素存在于豆科植物野葛的根中。葛根中的总黄酮能增加脑及冠状动脉的血流量,对机体脑循环以及外周循环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葛根总黄酮在改善高血压及冠心病患者的脑血管张力、弹性和博动性供因等方面均有温和的促进作用。葛根素不仅改善人体的正常脑微循环,而且对微循环障碍也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主要表现为局部微血管血流和运动的幅度增加。葛根素还可以加快微血管血流速度,对缺氧心肌具有保护作用,能明显降低缺血心肌的耗氧量,保护心脏免受缺血再灌注所致的超微结构损伤。诸多研究显示,葛根素用于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显著。
  治疗后,两组患者CSS评分、NIHSS评分降低。两组患者MAS评分、ADL评分增加。观察组患者CSS评分、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MAS评分、ADL评分高于对照组。说明葛根素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也得到了大幅提升。这与诸多研究结果是相似的。朱维群等研究结果显示,依达拉奉联合葛根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显著。谢勇的研究结果显示,葛根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显著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值得在临床推广。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葛根素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时,不仅疗效显著,还不会引发过多药物不良反应,具有较高安全性。因而认为葛根素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可用于临床治疗脑梗死,值得临床推广使用。但此次研究也存在一定弊端,样本量较少,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再进行探讨。观察时间较短,仍需要进一步延长再进行探讨。葛根素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是否为临床治疗脑梗死的最佳方案,仍需要进一步探讨。
其他文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2015年版一部附录1105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的要求,采用薄膜过滤法(每筒冲洗量300mL)进行需氧菌、霉菌和酵母菌总数检测,对泰地罗新原料药
目的 探讨先天性生殖道畸形女性经妇科内镜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和对妊娠结局影响的研究。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先天性生殖道畸形女性患者120例,根据治
2018年下半年和2019年上半年上海浦东新区兽医实验室对各乡镇规模羊场及散养户进行羊小反刍兽疫的血清学和病原学调查,血清抗体检测采用ELISA方法,病毒检测采用荧光RT-PCR方
采集上海水牛成年公牛精液进行冷冻保存,从而抢救性保护该品种。测定结果表明:上海水牛原精活率平均高于50%,活力平均高于45%;冻精解冻后精子活率平均高于45%,活力均高于40%
2018年7月份,扬州大学动物医院接收到宿迁送检的1份羊驼病料,根据发病情况及剖检结果怀疑为产气荚膜梭菌感染,对其肠道、肝脏、肾脏病料进行厌氧菌分离培养,对分离菌进行了纯
2019年5月盐城市某蛋鸡养殖场发生疑似马立克氏病病例:主要的临床表现为严重消瘦,肢体麻痹;剖检可见单侧坐骨神经肿大,肝脏和脾脏上出现弥漫性肿瘤;羽囊浸液琼脂扩散实验中,
奶牛结核病和布鲁菌病(简称“两病”)是人畜共患病,具有易传染、发病率高、死亡率低、净化难度大的特点,已严重危害奶业的持续发展和人体健康。为了更好地组织实施奶牛两病的
为更好地发挥实验动物管理团队在科学研究的支撑作用,针对动物房管理实时化、动态化、精细化的需求,研究开发实验动物管理软件,以解决使用频繁、数量庞大的实验动物科学管理
北极狼为犬科犬属灰狼亚种,分布于欧亚大陆北部、北美洲北部(加拿大北部和格陵兰岛),是动物园常见兽类观赏动物的一种。本文结合上海动物园北极狼日常饲养管理经验,阐述了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