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月11日,日本发生9.0级地震,重创日本经济,全球金融市场动荡,经济影响深远。基金方面,国内部分QDII基金经理认为,日本近期的一系列灾难对于QDII基金的投资不会产生太大影响,但也有人态度较为谨慎。
据统计,目前国内投资于日本股市的QDII基金共有6只。根据基金披露的2010年四季报,截至去年12月31日,6只QDII基金投资于日本股市总额约2.9亿元。其中“华夏全球股票”持仓2亿,占净值比例1.05%,“工银全球股票”和“工银全球精选股票”共持仓约5200万,占净值比约5.4%“建信全球机遇股票”约2600万,占比约4.87%“博时亚太精选”620万,占比6.3%。受影响最深的无疑是绝对值最大的“华夏全球股票”和占净值比最大的“博时亚太精选”这两只QDII基金。截至3月15日按照日经指数跌幅10.5%测算,上述基金亏损额共计人民币8333万元。国内一些基金公司表示:短期内会给在日本投资比例较高的QDII基金会带来较大冲击,但总体而言,危机事件对日本之外国家股市的负面影响会比较短暂。所以,不会给主投港股、美股等的QDII带来大的损失。但事实上真是如此吗?
也有机构持观点认为:“对全球经济而言,日本的震后重建将使进口大幅上升,总体看利大于弊。1995年神户大地震尽管使日本遭受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但随后的经济表现却好于预期,而且迅速复苏,灾后重建使得日本进口占GDP比重上升了2%左右,美国、欧盟、中国均从中受益。所以,中长期来看,日本地震对未投资日股的QDII基金,也是利大于弊的。”但历史问题不可简单地重复推论,因此就目前日本福岛日益恶化的核泄漏危机的局势看来,已经不仅仅是地震灾害的影响力这么简单,这种论断现在实在为时过早。
受日本地震影响,3月15日美国股市一开盘即大幅下跌,道指与标准普尔500指数分别下跌了2.1%和2.3%。构成道指的30种股票全部下跌,其中尤以通用电器跌幅最大,直接原因应该是该公司参与了此次受到地震损害的日本核电站的六个核反应堆的建造。美国股市的波动显示投资者的恐慌情绪正在上升。据数据显示,2010年日本私人在国外投资总额为1660亿美元。日本是美国国债的第三大持有者,截至2010年年底共持有美国国债近9000亿美元。如果日本出售美国国债,美元将走低,无疑会令美国债务雪上加霜。
在亚洲,对于许多国家而言,日本都是重要角色。日本是G8重要成员和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也是全球最重要的能源消费国、高端制造业出口国和国际金融重镇。地震后,日本“东京制钢“等5家钢厂停产至少达6个月,日本三大汽车巨头丰田、本田、日产宣布,3月14日起全面停产,且无恢复生产的时间表;索尼、东芝、松下等多家知名日本电子企业也先后关闭了相应工厂。而中国与日本的汽车、电子制造、旅游以及钢铁贸易关联密切。韩国对日本的出口也会遭受严重损失,而作为泰国最大的海外投资国,日本企业在泰国均暂停投资,此外泰国每年接待约100万日本游客,震后日本游客无疑大幅减少,旅游业也将大受影响。2011年泰国经济增长4%目标恐怕无法达到。亚太各国经济所受到的影响可见一般。
目前,日本特大地震引发的灾害仍在不断变化中,9级强震、海啸和随后不断升级的核泄危机,三重劫难叠加影响,日本核泄漏危机情势上升,市场情绪变得异常悲观,日元汇率大幅攀升,并创历史纪录高点。3月17日早盘东京股市日经指数扩大跌幅至4.7%。而香港股市17日跟随外围下跌,恒生指数收市报22284点,全日跌416点,跌幅1.8%,以上种种现象表明,对国内主要配置方向在香港以及境外上市的中国公司股票以及欧美等股票市场为主的QDII产品也将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失。
世界经济正处在缓慢复苏的阶段,还在逐步消化高油价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而地震灾害尤其是核泄漏危机带来的消极影响可能将和高油价一起,使得世界各国的经济复苏更加举步维艰。此次日本强震对全球特别是亚太地区的经济影响还无法完全估算,基金在操作上可采取谨慎的策略,适当控制仓位为上。
据统计,目前国内投资于日本股市的QDII基金共有6只。根据基金披露的2010年四季报,截至去年12月31日,6只QDII基金投资于日本股市总额约2.9亿元。其中“华夏全球股票”持仓2亿,占净值比例1.05%,“工银全球股票”和“工银全球精选股票”共持仓约5200万,占净值比约5.4%“建信全球机遇股票”约2600万,占比约4.87%“博时亚太精选”620万,占比6.3%。受影响最深的无疑是绝对值最大的“华夏全球股票”和占净值比最大的“博时亚太精选”这两只QDII基金。截至3月15日按照日经指数跌幅10.5%测算,上述基金亏损额共计人民币8333万元。国内一些基金公司表示:短期内会给在日本投资比例较高的QDII基金会带来较大冲击,但总体而言,危机事件对日本之外国家股市的负面影响会比较短暂。所以,不会给主投港股、美股等的QDII带来大的损失。但事实上真是如此吗?
也有机构持观点认为:“对全球经济而言,日本的震后重建将使进口大幅上升,总体看利大于弊。1995年神户大地震尽管使日本遭受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但随后的经济表现却好于预期,而且迅速复苏,灾后重建使得日本进口占GDP比重上升了2%左右,美国、欧盟、中国均从中受益。所以,中长期来看,日本地震对未投资日股的QDII基金,也是利大于弊的。”但历史问题不可简单地重复推论,因此就目前日本福岛日益恶化的核泄漏危机的局势看来,已经不仅仅是地震灾害的影响力这么简单,这种论断现在实在为时过早。
受日本地震影响,3月15日美国股市一开盘即大幅下跌,道指与标准普尔500指数分别下跌了2.1%和2.3%。构成道指的30种股票全部下跌,其中尤以通用电器跌幅最大,直接原因应该是该公司参与了此次受到地震损害的日本核电站的六个核反应堆的建造。美国股市的波动显示投资者的恐慌情绪正在上升。据数据显示,2010年日本私人在国外投资总额为1660亿美元。日本是美国国债的第三大持有者,截至2010年年底共持有美国国债近9000亿美元。如果日本出售美国国债,美元将走低,无疑会令美国债务雪上加霜。
在亚洲,对于许多国家而言,日本都是重要角色。日本是G8重要成员和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也是全球最重要的能源消费国、高端制造业出口国和国际金融重镇。地震后,日本“东京制钢“等5家钢厂停产至少达6个月,日本三大汽车巨头丰田、本田、日产宣布,3月14日起全面停产,且无恢复生产的时间表;索尼、东芝、松下等多家知名日本电子企业也先后关闭了相应工厂。而中国与日本的汽车、电子制造、旅游以及钢铁贸易关联密切。韩国对日本的出口也会遭受严重损失,而作为泰国最大的海外投资国,日本企业在泰国均暂停投资,此外泰国每年接待约100万日本游客,震后日本游客无疑大幅减少,旅游业也将大受影响。2011年泰国经济增长4%目标恐怕无法达到。亚太各国经济所受到的影响可见一般。
目前,日本特大地震引发的灾害仍在不断变化中,9级强震、海啸和随后不断升级的核泄危机,三重劫难叠加影响,日本核泄漏危机情势上升,市场情绪变得异常悲观,日元汇率大幅攀升,并创历史纪录高点。3月17日早盘东京股市日经指数扩大跌幅至4.7%。而香港股市17日跟随外围下跌,恒生指数收市报22284点,全日跌416点,跌幅1.8%,以上种种现象表明,对国内主要配置方向在香港以及境外上市的中国公司股票以及欧美等股票市场为主的QDII产品也将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失。
世界经济正处在缓慢复苏的阶段,还在逐步消化高油价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而地震灾害尤其是核泄漏危机带来的消极影响可能将和高油价一起,使得世界各国的经济复苏更加举步维艰。此次日本强震对全球特别是亚太地区的经济影响还无法完全估算,基金在操作上可采取谨慎的策略,适当控制仓位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