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应力退火对无取向硅钢组织和磁性能的影响

来源 :电工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ofz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连续退火和井式退火两种消应力退火工艺生产35SW440牌号的爱泼斯坦方圈样,并对不同消应力退火工艺与组织、析出及磁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 表明:一次退火板经消应力退火后铁损明显降低,磁感增加.与井式退火工艺相比,连续退火工艺生产的铁心在高磁密条件下磁性能较差,主要原因是带钢表面出现了明显的表面渗氮现象.表面渗氮源于其保护气氛、退火工艺设计不合理,形成大量细小弥散的AlN析出物.AlN析出物通过影响磁畴壁和磁矩运动,恶化磁性能.井式退火工艺由于有效控制了带钢表面渗氮,显著降低了电工钢片高磁密下铁损值,使成品铁心性能指标得到改善.
其他文献
0.20 mm及以下厚度的薄规格取向硅钢由于显著的表面效应生产难度更大,开发时更容易造成降级或废品率.由于这些高端取向硅钢生产技术保密而很少有相关细节报道,并且不同的成分体系对应的组织、织构及抑制剂参数和工艺参数应该有所差异,因此各企业需要自己摸索它们之间的关系.本文基于企业开发成功的0.20 mm产品,在实验室条件下全面考察其工艺的可重复性及组织结构变化的敏感性,揭示了由一次再结晶到高温退火1200℃关键温度下的基体取向类晶粒、异常长大类晶粒的尺寸、取向及抑制剂的特点.希望从理论上澄清薄规格化带来的显著
近年来,新能源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国内外多家石油公司未雨绸缪,以资本运营为重要手段,以关联油气产业、关注长远发展和投资回报为重要原则,拓展新能源业务领域及规模,加快公司能源转型进程,取得了显著效果.通过以资本运营方式推动石油公司新能源发展为主线,在研究国际石油公司发展新能源业务的主要做法及资本运营优势的基础上,深入分析BP和中石化两大石油公司新能源业务发展现状.研究发现,中国的石油公司从事新能源相关业务时间较短,尚未形成系统的新能源发展战略.应通过加强组织机构设置专业化,运作模式灵活化,业绩考核特殊化,投
国有企业组织实施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时,存在部分评价标准适应性差、评价流于形式等问题.本文以某能源企业为例,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对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完善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措施及建议,以便引起各级管理者对完善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重视,推进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建设的优化与改进,促进企业组织机构的有效营运,使各单位部门功能有效发挥,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为早日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我国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弃风弃光率提升,而储能技术可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纳比例,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安全运行,是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十四五”期间,对于解决我国青海省可再生能源消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本文从我国青海省电网电源的构成,储能产业发展现状,对目前限制新能源加储能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对青海省储能项目政策进行解读,并分析了储能的多种存在形式,阐述了其在发电、输配电以及用户侧的重要作用,提出了第三方共享储能商业运营模式解决可再生能源消纳问题,充分发挥储能可灵活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