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疍家文化 感受魅力银海

来源 :文史春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jbet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说旅游是北海银海区的亮丽名片,那么寄托悠悠岁月情怀的疍家文化,则成了这张名片中最亮丽的那抹亮色!新的时代潮流,新的族群特色,结合北海市、银海区的实际,通过充分整合辖区自然资源,大力挖掘、传承、创新以疍家文化为代表的海洋文化,必将更好地助力北海银海区全域旅游的发展。
  昔日北海疍家
  而今族群多元化
  据史书记载,早在秦汉时期,产自北海合浦的南海珍珠已负盛名,从事南珠生产的土著疍民,在北部湾“以海为生”的历史已逾千年。明末至清,尤其19世纪中后期,珠三角沿江、大亚湾一带沿海的疍民,经台州、阳江等地不断辗转迁徙来到北海、合浦沿海,他们主要聚落在城区地角外沙、侨港、南湾及合浦县的沙田、山口、白沙、西场等滨海港湾区域。现代,随着疍民的陆续上岸、改行,以及历史的原因,他们对自身族群的认同感越来越弱,导致一代以上的蛋民及后代都散居开来,加上自从有人口普查统计以来一直没有将他们作为一个族群单元进行跟踪统计,所以导致现有人口缺乏有据可考的数量(另一种说法,约有3万人,但其实已包含了很大一部分从事海洋捕捞的本籍渔民)。疍家人世代耕海牧渔为生,或网捕、或垂钓、或驳运,或编织,或晾晒,或罾网、或拖网……他们在与风浪搏斗的漫长历史进程中,最主要的生产工具——渔船,也先后经历了尖形船头的小舢板、带帆的机帆船、四周能放鱼网的罩网船、能进行深海捕捞的钢质渔船等演化。
  曾经的沧海桑田,如今的时代变迁,随着陆上城乡经济的多元化及持续发展繁荣,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疍家人特别是中青年人群上岸定居,他们获得了大量的改行就业机会,部分疍家人不再坚守原来的生产生活方式和习惯,不再涉足海上生计,越来越多的疍民选择了“洗脚上岸”。当然,也有部分疍家尚在从事疍民特有的小艇捕鱼、人货驳运生产,部分从事蛋家特色餐饮、住宿等服务业。
  走进疍家文化
  旅游发展面临新机遇
  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广西视察,提出要发展向海经济。毋容置疑,向海经济已成为我们发展的有力抓手。如何在新时代的发展大潮中,做足疍家文化这个海洋文化遗产的文章,更好地助力向海经济尤其是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优势结合的旅游业,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课题。
  截至目前,银海区辖区内已建成国家4A及旅游景区4家、国家3A级景区1家、自治区级旅游度假区1家、自治区生态旅游示范区1家、广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个、星级农家乐6家。拥有星级酒店8家。2017年,银海区为加快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先后成功举办了银海侨港风情篇、 “魅力银滩·浪漫七夕”篇和“北海开渔节”等系列旅游文化节庆活动,带动了零售业、批发业和餐饮业快速发展,接待国内游客人数776.25万人次,全年实现国内旅游消费90.75亿元,比增14.09%。
  近些年,北海疍家人的生产生活方式随时代进行了变迁、融合发展,但逐水而居的疍家人,在烟波浩渺的水域上,在沧海桑田的岁月里,疍家族群形成的飲食起居、婚聘嫁娶、信仰崇拜等民俗风情,为北海全域旅游发展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弘扬疍家文化
  促进全域旅游融合发展
  传承弘扬疍家文化,促进全域旅游融合发展,更好地融入向海经济的大潮,守“海”有责的银海区,应有担当,时不我待。
  ——着眼向海经济,构建全域旅游空间布局。
  银海区计划以“打造国家滨海旅游风景道、舞起滨海旅游发展龙头”为目标,以全力配合北海市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平台,以积极参与北海市“筹备百里海岸海滩海景带”建设打造“百里银滩”为抓手,结合银海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资源优势,按照旅游功能区邻近性、整体性、系统性、有机性的空间组织原则,积极构建银海区全域旅游“2 6”的空间格局,打造“两廊道六组团”的全域旅游新态势。
  着力构建蓝色滨海度假旅游廊道。以广西滨海公路为轴带,串联冠岭、侨港风情小镇、银滩疍家小镇、园博园、金海湾等旅游景区集群组团,整合广西滨海旅游资源,加快构建以银滩国家旅游度假区、冠岭高端滨海旅游度假区和竹林滨海休闲康养旅游区为重点的三区并进格局,全面提升滨海旅游景区等级档次,构建以滨海度假、文化体验、康体养生、滨海观光、休闲运动等为重点的旅游产品体系。通过引进高端度假酒店群、主题酒店等住宿设施,完善滨海休闲娱乐、餐饮购物等设施,以便形成一条产品丰富、设施完善、服务一流的蓝色滨海度假旅游串联带。同时,加强与海城区、铁山港区、合浦县、钦州市和防城港市的旅游联动,打造滨海旅游风景带。
  着力构建乡村休闲农业旅游廊道。以北铁一级公路为带,以公路两旁的现代农业旅游资源为依托,以促进银海区农业旅游产品的互补联动为目的,串联金品东盟百家园、北海市果蔬产业示范区、新安村乡村旅游区等现代农业旅游资源富集点,打造一条集美食体验、农业观光、乡村体验和特色民俗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乡村农业旅游串联带,推进银海区全域旅游的步伐。
  着力做好“六个组团”发展。即着力打造冠岭休闲度假旅游组团、侨港风情小镇旅游组团、银滩疍家小镇旅游组团、园博园旅游组团、金海湾生态度假旅游组团、田园综合体组团,发挥协同效应,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重塑疍家之“魂”,丰富全域旅游文化底蕴。
  疍家文化无疑是银海区旅游发展的重要符号,文化先行助力全域旅游大发展。
  在银海区众多疍家文化有迹可寻,可以深入挖掘疍家民俗风情和历史文化,搜集整理疍家物质或非物质文化遗产,筹建疍家文化展示馆、博览馆等;对具有历史积淀的疍家聚落点,可以走“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模式,进行深度发掘和包装推介,打造蛋家旅游平台品牌。当前,可大有作为的着力点,应瞄准具有疍家文化底蕴的旅游节点侨港风情小镇、南冠岭、疍家小镇三大平台。
  侨港风情小镇。其“一大一小”最具全国特色,既是全国最大的越南归侨集中安置点,又是中国大陆行政辖区面积最小的建制镇:更有“侨”特色美食, “渔”本色海鲜特产,且兼具经久传承的咸水歌、哭嫁女、龙舟祭等疍家文化传统,这些独特的自然人文资源,为这个小镇增添了独特风采与强大的发展动力。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坚信,侨港风情小镇的深度发展,定能更进一步光大海洋文化遗产。可在符合电建渔港规划定位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港湾的海洋体验功能,推出海上移动餐厅、海洋牧场等旅游体验平台:加快侨港海滩和浴场的规划建设,完善渔港休闲观光步道、小港水体景观等基础设施,增强游客对疍家文化、海疆文化的快乐体验。   久负盛名的南‘冠岭。该区域具备旅游景点潜力的有冠头岭炮台遗址、宋代交趾王墓、廉阳古洞、青婴古珠池、南五境、最早疍家村等。这些点富有历史内涵,但没有进行提炼和包装。在南港的规划建设上,可尽量保留原始风貌,保护它也就留住了一段历史,就是留住北海疍家子女及土生土长市民的“乡愁”。对于“南第一街”的修建复原,可做足“香火缭绕” “烽火狼烟” “珠光耀世”“宦海浮沉”等多个主题的南沥文章。可推出“北海第一村”一日游精品路线。发展特色民宿、餐饮、购物,开发特色民俗体验和观赏项目,譬如,可以围绕南沥特产和传统工艺,深度挖掘包装旅游产品,如青婴古珠池产的珍珠、各种特色海产、旅游纪念品、各类贝壳,营造一个业态丰富、特色鲜明、富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商业街氛围,拓展、拉长旅游产业价值链。
  银海区疍家小镇。就目前推进的疍家涂鸦、疍家民宿等项目而言,无论是外在和内涵表现都已经凸显疍家本色,旅客走进蛋家小镇,能呼吸到海洋的气息,徜徉在海洋的遐想中。
  就产业谋篇而言,应以旅游业为主导。一是注重旅游环境的保护和生态发展。开展海滩环境的净化美化、港区的定期清淤清洁、周边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提升等常态化的环保行动:二是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做好制度安排,引导村民群众积极参与特色小镇共建同荣行动,既可成立股份合作制法人公司,统一开发建设运作集体旅游服务设施等项目,担负村庄公共管理的部分职能,也可利用白有不动产,发展特色民宿;三是立足当下着眼长远发展。在衔接各项规划的前提下,可以整合一定范围的村庄建设用地,建设露营营地,为多种背包客(徒步、骑行、摄影)、青旅大学生提供一个既可安身过夜还可相识结缘的平台。
  ——广拓海洋经济新空间,夯實全域旅游基础。
  成熟稳定的产业基础可为全域旅游发展的提供支撑基础。倘若渔业为主,每年3个多月的休渔期,对经济的影响不言而喻,拉低经济增长速度不说,也严重影响渔民的收入。与此同时,本地“耕海牧渔”传统大行业,也存在着经营模式粗放、价值链低端、增长质量不高、动能不足等问题,亟待推进“供给侧改革”。在向海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中,产业主线围绕疍家“以海为生”“临海而旺”本色,做大海洋经济总量仍可大有作为。
  比如,在巩固发展近海捕捞、浅海生态养殖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坚持提质增效理念,通过统筹各级海洋渔业产业政策的扶持深度,积极推进渔船更新改造,增强赴三沙海区乃至更远外海远洋捕捞的生产能力与质量:扶持和鼓励有实力的公司企业,沿着“一带一路” “走出去”,前往东南亚、海湾、西非等地区及国家,开展远洋捕捞及实体加工贸易投资:深挖海洋经济潜能,做大做强海产品加工业,发展适销对路的即食食品、旅游手信等品种:结合当前在消费潮流及市场需求,挖掘海洋与旅游在产业融合绿色发展功能,包括但不限于建设海洋牧场、海洋公园(或VR乐园)更多与时俱进的经济平台,不仅可以深度扩展延长海产品的产业链,还可以更好地解决部分上岸疍家人的就业选择难题,等等。提升海洋经济三次产业的融合发展,才能给全域旅游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挖掘和创新并举,丰富旅游新业态。
  传承创新,打造蛋家品牌餐饮体系。以银海区饮食文化、特色餐饮为基础,形成疍家菜系。加强疍家名菜的挖掘、整理、保护、传承及研发、推广,着力培育和打造菜式丰富、味型多样、用料考究、格调高雅、营养平衡的疍家菜系。
  丰富住宿产品形态,打造精品旅游住宿体验。鼓励发展特色型、主题型、度假型的疍家住宿精品产品和特色民宿。支持短租公寓、汽车露营、帐篷露营等住宿新业态,通过品牌引进或引导农户改造等方式,创造特色住宿体验。
  构建立体化交通游憩方式,丰富旅游体验。打造多种交通游憩方式,开发多功能、多类型的低空旅游产品。白驾车营地建设,推广白驾车旅居车旅游,策划精品旅游公路自驾游线路。加强蛋家特色旅游交通产品开发,提高景区(点)公交覆盖率,设计一疍蛋家特色、个性化的水上旅游观光巴士。
  提升旅游商品品质,提高旅游消费水平。策划“银海区旅游商品创意大赛”,策划爱情主题系列、蛋家风情主题系列、海洋主题系列三大主题系列旅游商品,并对旅游商品进行市场化开发。鼓励建设大型旅游商品购物超市、特色商品购物商店等,并提供旅游购物、配送、邮寄等一条龙服务,实现旅游购物场所全域覆盖。成立旅游商品行业协会,组织制定旅游商品的行业标准,促进业界交流与合作:组织椎介会、交易会等活动,推动旅游商品行业稳步发展。
  培育城市休闲业态,完善旅游时空体验。举行蛋家风情实景演艺活动,以实景演出的形式,结合灯光、音乐、3D投影等现代技术,打造成银海区的演艺品牌项目。举办大型的民俗节庆活动,配套多个蛋家民俗演艺项目。
  推动旅游主体创新,培育旅游品牌企业。支持众创空间、乡村创客、 “双创”基地等建设,培育一批旅游创新型企业。构建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加强与科研机构、教育机构的交流合作,提升银海区旅游业创新、创业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倾力宣传推介,打造全域旅游新名片。
  走进北海,走进银海区,目前能让世人眼前一亮的蛋家元素、海洋元素还不够多,蛋家文化“吸睛”效果远远不够。如何让蛋家文化凸显银海城区风貌、全域旅游形象,需倾力打造。
  就市场推广方面,通过蛋家文明的“眼球”效应,打造全域旅游新“名片”,可以做的有很多。比如,可引进有实力的创意策划公司或者小镇品牌管理运营公司,策划举办北部湾疍家风情摄影展、海景婚纱摄影大赛、疍家民俗节庆活动、滨海风筝节,等等。奖励奖品的方式可设奖金加疍家民俗纪念品、疍家民宿全年VIF会员服务、疍家出海捕鱼生产免费体验、赢取特色海产品多种类型。可以设立专门基金,采购第三方技术力量支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扩大疍家风情旅游的品牌影响力。
其他文献
2009年,是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诞辰111周年和逝世33周年。周总理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永远为人们所称颂。提到周总理,总会让我的内心充满崇敬和感动,总会让我想起43年前总理视察石河子的情景,想起总理对石河子人民的亲切关怀和他那和蔼可亲的笑容、平易近人的态度。当时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每当想起时,无不令我动容。    举城沸腾迎总理    1965年
清明,是农历节气之一,其名称最早见于《淮南子·天文训》,一是说“八风”,其中有“清明风”,清明风至的日期在冬至后135日;二是说春分后15日,斗指乙, “则清明风至”。其实这两种说法是一致的。  清明节气之时, “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此时,华夏大部分地区春光融融,晴和明朗,盎然着一片生机。人们纷纷走向郊外,开始一年一度的踏青游乐活动。这一活动大致始于唐代,与扫墓
梧州国民学堂创建于1904年2月,不仅为新政新学培养了一批有用人才,更为广西辛亥革命培养了一批革命志士。该校大部分教员曾远渡日本留学,并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学成回国后参加了辛亥革命,成为广西辛亥革命中的栋梁。曾担任过广西代理省长的杨愿公,广西大学原副校长盘珠祁,梧州第一批到日本留学的学生陆更存、陆涉川等,还有广西第一批到日本留学的女学生陆书蕉、陆菱绢及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的李炳辉,都是
“不是说好了,过完年就去北京玩吗?为什么不去了呀!”我气冲冲地喊道。  “新冠肺炎疫情这么严重,我们没法去了。”爸爸耐心地给我解释。  都怪这该死的病毒害得我们不能出门,弄得我都变胖了。朋友们可能会有疑问了,你虽然不能出门,但总有事情干吧?当然有啦,我的事情呢,就是待在家里预习下学期的新课文。我的安排是这样的:上午预习英语,下午预习数学。  英语教材四年级下册上的八篇课文中,我觉得最难的是第五课《
“张文祥刺马案”,是141年前发生在南京的“清代四大奇案”之一。案情牵扯到宫廷、刑部、兵部、督省、湘军等要害部门与环节,错综复杂的背景深不可测……  一起发生在141年前的刺杀案究竟有多少难解之谜?有史料说,1870年8月21日,也就是时任两江总督马新贻遇刺的前一天,时任江苏巡抚的丁日昌自南京急匆匆赶到天津,与曾国藩密谈良久。22日,曾国藩回拜丁日昌,也就是这个时候,远在南京的马新贻被张文祥刺死。
以合浦为始发港的汉代海上丝路的开通,广西境内的一条河流曾经起了重要的枢纽作用,这就是南流江。  南流江古称合浦水,发源于玉林市北流大容山,流经玉林盆地后,从博白江口出玉林市境,流入钦州市的浦北县,再自北而南贯穿北海市境汇人北部湾。全长287公里,流域面积9704平方公里,是广西南部独自流人大海的河流中,流程最长、流域面积最大、水量最丰富的河流。  南流江在合浦境内的干流约100公里,入海口的海岸线
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往的一些历史琐事,会在人们的记忆中慢慢地淡化,然而建国之初,活跃在八桂大地上的税工人员出生入死,为国聚财的英雄事迹,却深刻地镌刻在壮乡群众的脑海里,那些在共和国建国初期牺牲的广西税工人员英名长存。  1949年12月11日,广西全境解放,1875万的广西各族人民额手相庆,广西的社会主义税收事业从此进入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崭新时代。然而,当时的广西,经济落后、农村凋敝、工厂歇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东方之冠”,犹如一枚硕大的朱红篆字中国印,静静地矗立在黄浦江畔。它与国内31个省区市的展馆一起,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的魅力。悠悠五千年历史,古老与现代相融的中国充满了无数令人神奇惊讶的色彩。本届世界博览会上,“中国元素”无处不在,处处凸现了中国文明、科技与人文精神理念。“中国元素”是一个符号,这个符号背后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  一个半世纪前问世于欧洲的世界
马寒冰这个名字,至今都让不少人感到陌生,1989年由王震将军题写书名、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马寒冰文集》恐怕读过的人也不多。但是他作词的歌曲《新疆好》(现名为《我们新疆好地方》)唱响大江南北,广泛流传,是一首深受人们喜爱的经典歌曲。马寒冰在民族危亡之际,南征北战,保卫祖国,在戎马生涯中创作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歌曲。同时,他还是著名的军中记者、作家、编辑,是一名在人民解放军部队成长起来的文化干部,他对祖
陈毅(1901—1972)原名陈世俊,字仲弘,1901年8月26日出生于四川乐至县复兴场一个破落地主家庭。他作为我军著名将领,曾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作为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曾叱咤风云,扬威世界。同时,他从小还是个文学爱好者,一生嗜读中外文学名著,在文学上亦颇有建树。  少时有志当“文学博士”,想以“文艺救国”  陈毅3岁时,父亲陈昌礼就让他跟着两个哥哥念《三字经》,5岁读《千字文》,7岁读《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