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教学五求

来源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harpguy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悠悠五千年的文化瑰宝,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掌握自学古诗词的方法呢?笔者认为,把握教学尺度,巧用教学策略尤为重要。
  一、研读教材求细
  教材中精心筛选出的每一篇诗文,都有其典型性。编者的意图是要我们准确、精心解读教材,运用教师的智慧做到深入浅出。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若要做到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就必须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自身的修养。
  钻研教材不能浮于表面,古诗产生的年代、社会制度、生活方式、风俗习惯都不一样,作者的社会经历、文化教养、情趣爱好,也不同于现代人。教师要准确把握作品情感,必须对写作背景等有一定的了解,不能只抱着一本教参上课,要广采博览。
  教师要经常阅读古诗词,增强国学文化素养,做到厚积薄发,有量的积累就会有质的飞跃。从小学教材和课标推荐的古诗词入手,由作者、主题、体裁向广度延伸,构建自己的古诗词文化场。
  二、教学设计求巧
  纯粹的讲解会将古诗词分析得支离破碎,单纯的认知目标定位会使学生完全丧失对古诗词的审美兴趣,扼杀他们丰富的想象力。所以,一堂四十分钟的课堂应用怎样的教学策略,才能达到真正的高效,考验着每个教师的智慧。
  1.巧抓主线
  一堂四十分钟的课并不是教师讲得越多越好,而是要抓准点,以此作为突破口,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比如:于永正老师的《杨氏之子》中理解“甚聪惠”的片段:
  师:“惠”和“慧”相同,意思是聪明。仁慈、柔顺什么意思?就是有教养、有礼貌,和蔼慈善。刚才我们讨论了这个小孩的聪明。那么,我们从哪里可以看出小孩不但聪明,而且很有教养、有礼貌呢?请你轻声读,细细读,每句话都要注意思考。
  (生轻声细读)
  生:“为设果,果有杨梅”,从这里可看出杨氏之子很有礼貌,给孔君平准备了水果。
  师:从哪儿还可以看出他是一个非常懂礼貌的孩子?
  生:我还从“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中的“夫子”两个字里看出来。
  师:对,夫子是尊称,说话很得体,真的很有教养。还可以从哪个词看出来?
  生:我从“未闻”这个词可以看出他很有礼貌。因为他没有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用了否定句进行回答。
  师:如果这个孩子直接这样回答就不得体。前面加一个“未闻”是什么意思?
  生:没有听说。
  师:我可没有听说孔雀是你们家的鸟啊。这样既不动声色地反驳了对方,又不让对方难堪。是不是很有教养啊?
  师:读书就要逐字逐句地体会,就要细细地品赏。就要咬文嚼字,这样才能把话中话都读出来。
  学之道在于“悟”,教之道在于“度”。所以古诗词教学课堂教师以教材为例子,在研读教材的基础上,有所选择地从文本的一个“点”切入指导学生在40分钟的课堂有重点地研习,提高理解和应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语文素养才是切实可行的。切不可贪多求全,面面俱到。
  2.巧授学法
  教学中,教师往往偏重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研究,而将学法的指导被置于其次。实际上“学”是“教”的基础,“教”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会学”。教师不要吝啬于学法的总结与渗透,匆匆走过场,应该教给学生学诗的方法,实现学法的迁移,这才是古诗教学的最终目的。
  三、资料引用求简
  所谓的补充教材就是指课外资料,即诗人的生平、诗歌写作的社会背景、同一题材的诗作等。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掌握古诗词文化的概貌,教师要注重课外教材的补充。因为教材只是个凭借,给的参考注释也就文本的下方寥寥几个词解,无法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课前布置学生通过查资料、上网搜索等方式将古诗词相关的材料准备充分,带着问题、带着资料来上课。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学生往往是一大段一大段地下载资料,不加删筛选,以至课上资料的利用价值低,有时甚至是喧宾夺主。所以,补充材料精简程度,就关系到课堂能否省时高效。
  四、拓展训练求精
  古诗词具有简洁、篇幅短小而意蕴丰富的特点,学生要充分了解诗中意境、诗句的言外之意,就要靠自己的想象填补诗词的空白。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有丰富的想象力,可以利用古诗词作为一个载体,去联想、补充和创造,以构想诗词中的画面。教师所要做的就是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把握教材自身的特点,切合学生学习水平,设计每一课诗词的语文训练点,留足创造性思维训练的空间。
  比如,张小黎老师执教的《伯牙绝弦》一课设计了表演的环节,将文本与生活连为一体,不仅激起学生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创作古诗文的能力,同时检测学习的效果。
  五、媒体运用求准
  建构主义理论告诉我们,建构意义就是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比较深刻的理解。多媒体技术创设的文字、图片、声音、视频融为一体的生动形象的情景,能够把学生引入古诗渲染的诗文意境中去。
  1.用在难点突破处
  应该说,适当地使用多媒体,用到刀口上,在关键时候突破难点,往往有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比如:柯晓明老师教《七律·长征》时,遇到“大渡桥横铁索寒”的“寒”字怎么让学生理解,又如何引导学生明白表现作者怎样的感情?老师智慧地处理,先呈现视频《飞夺泸定桥》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已经将学生的情绪带到制高点,有的同学眉头都揪在了一起,有的紧握拳头……教师抓准时机抛出问题:同学们看到了怎样的场面?如此悲壮,战士们奋勇杀敌,毫不退缩的大无畏精神,真是可歌可泣,学生领悟到诗人用“寒”来高度概括了这样的感受。
  教师不费多少口舌,作者的情感也就随之被揭示了,难点的突破全依仗视频的画龙点睛之功效。
  2.用在情感激发处
  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无论是视频,还是音效,目的都是要刺激视觉感官,拉近诗与生活的距离,将学生带进诗的意境中去。在古诗教学过程中抓准时机,该出手时就出手。
  比如:窦桂梅老师教《清平乐·村居》时超越教材的处理,巧妙地把辛弃疾的另一首词《破阵子》引入课堂,此处就借助两段音乐,让学生感受到了两个不同的词牌的风格,感受到了诗人不同的心境,为后面学文铺路。
  师(引读《破阵子》,播放一段描绘古战场的音乐,让学生说一说从音乐声中听到了什么?谈谈感受。)
  生:听到了战场上的声音,听到了金戈铁马。
  师(再放一段舒缓的江南丝竹,让学生谈谈听后感受。)
  生:舒缓的感觉。
  师:可以是哪一个词牌名呢?
  生:清平乐
  音乐的出场,形式独特,轻松化解了学生对两种词风的模糊理解。教师减少了很多解释,借助音乐两种截然不同的词牌风格顿时明晰起来,学生学得轻松,记忆深刻。
  3.用在意境还原处
  比如,《望庐山瀑布》,写的是诗人远望瀑布时所见的壮丽景象,歌颂了祖国的河山,把美好的想象与现实的景物极其自然地交融在一起。教学时,让学生观看视频,瀑布从山顶飞流而下,水花四溅,水雾蒸腾,阳光一照,呈现出一派迷迷蒙蒙的紫色。陡峭的山崖、长垂的瀑布、飞溅的水珠,庐山瀑布的全貌便呈现在学生的眼前。至此学生对“紫烟、挂、飞”等词的意思有了感性的理解。
  多媒体的架设不能只是做样子,摆花架子,无论借用任何媒介,都必须针对教学目标,突破难点,充分发挥它的辅助力度,才能真正让学生体悟诗中有声有色、有情有理的丰富内涵。
  把握古诗文教学的几个度,合理运用教学策略,非一日之功。这需要教师不断地揣摩教材,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提升语文整体素养,提升专业水平,借他山之石,助教学之长。如此,我们才能把古诗文教学尺度把握得更准确,更灵活,引导学生走进诗境,感悟诗情,陶然诗意。
  (作者单位:福建厦门市民立小学)
其他文献
硅铝(钡)铁中硅的分析早已有报导.开始曾采用NaOH-Na2O2 熔样,高氯酸脱水重量法测定.后来改进为NaOH溶样,硅钼兰光度法或氟硅酸钾容量法测定.前者分析周期长,操作烦琐,试剂消
利用电磁原理进行无损检测的方法在铁磁性金属材料的探伤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介绍了应用永久磁铁、电磁铁所形成的几种外加磁化场的特点,及其适用于不同检测要求的优化设计及
对φ6.5mm钢筋进行分析通常采用化学方法,操作步骤繁琐,速度慢.为提高分析速度,降低消耗,采用了火花源光谱分析.火花源光谱常规分析要求:被分析试样激发面直径应在30~50mm之间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和课外阅读能力的关键时期。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指导科学的阅读方法,从而做到书山有路“导”以径。  一、指导听,强化习惯  美国著名教育家吉姆·特利里斯在《朗读手册》里写道:“各项研究显示,在初中之前,孩子的听读能力要高于文字阅读能力,而孩子的思维水平已经发展到了能理解比较复杂文本的阶段,所以需要提前朗读一些经典作品给孩子。”对于听读水平、思维水平均超越
受南通市教科研中心委托,笔者担任了2014年和2015年体育与健康(中职组)评委。评审过程中发现大多数参赛选手无论在教案设计还是在说课、上课及答辩环节上,都下了很大的工夫。但有少数选手在践行“还学于生,突出生本”教育理念方面有待提高。  一、以生为本,在教学目标上要突出“学”的目标,更要面对全体学生  部分参赛选手对教学目标有些共性表述,如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够掌握快速跑的知识;通过本次课的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是重要的教学内容,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情趣、道德意志以及思想情感教育的重要载体。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总计收入了各种形式和风格的古诗词60首,这些篇目从数量上来说并不在少数,可以支撑小学古诗词教学的有效开展。在数量能够满足需要的情况下,古诗词选取在突出唐代古诗词的前提下,对各朝代古诗词也有所兼顾,这与小学阶段学生的知识结构特点和身心发展特征很好地结合,有利于对学生开展传统诗歌文化
铬(Ⅵ)对人体有害,因此铬(Ⅵ)的测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痕量铬(Ⅵ)的催化光度法测定已有报道。本文研究发现,在六次甲基四胺介质中,铬(Ⅵ)对过氧化氢氧化溴甲酚紫的褪色反应具有强烈的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