谚语中的日本酒文化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yansin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语言和文化是相互渗透的。日本酒文化源远流长,在酒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创造并形成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谚语而流传至今。这些酒谚语既丰富了酒文化,又折射出了很多与酒相关的习俗、礼仪,甚至人们的生活习性。本文从日本酒谚语的视角出发,着重研究谚语中的日本酒文化。
  关键词: 日本 酒文化 谚语
  酒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因生活环境、文化背景、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社会规范等的不同,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民族特性。
  日本酒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在酒文化的发展历程中,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谚语。“谚语与熟语、故事、格言一样,是各民族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谚语通常使用的都是凝缩、通俗和生动的语言,其音律美妙和谐、内容富含深刻的道理”[1]。
  1.酒的两面性
  日本人对酒赋予了极高的评价,誉之为“天の美禄”,且盛赞“酒に十の徳あり(酒有十大好处)”,即“百药之首、延年益寿、旅途伴侣、御寒代衣、馈赠佳品、解忧消愁、结交贵人、解除疲劳、万人同乐、独居之友”[2]。如:
  (1)酒は天の美禄/酒是天赐的甘露①。
  (2)酒は百薬の長(酒は気つけ薬)/饮酒适量,百药之长②。
  其实,其的作用已不限于对人身体的功效,还有众多社会功效,酒已经成为日本人放松和沟通的一种方式。“现代日本的工薪族下班后,常常一起去居酒屋喝酒,在一个地方喝完之后,还要再去另一家进行‘二次会’、‘三次会’,经常是喝到深夜才回家”[3]。在酒桌上,大家都忘记了自己在公司的身份,畅所欲言、袒露心声,全然不见公司里严肃紧张的气氛。
  日本人每逢节气也会喝酒,以此增添气氛。新年伊始,全家人团聚在一起,新年问候之后就举杯共饮“屠苏酒”。春天到了,樱花盛开,人们在樱花树下聚饮,名曰“花见酒”。如:
  (3)酒なくて何の己が桜かな/若无酒,赏花也乏味③。
  除此之外,农耕时代的日本人,插秧结束就会摆个酒宴,举行祭祀活动庆祝一番;收获结束也会摆个酒宴,举行祭祀活动热闹一场。尽管日本已脱离农耕时代,但这些习俗依然流传至今。可见,酒在日本社会中和人们生活中的作用非同一般。
  但凡事都有两面性,在赞扬酒的功德的同时,也不能忽视饮酒对身体的伤害。如:
  (4)酒は百毒の長(酒は気違い水)/酒为百毒首④。
  (5)酒に三十五の失いあり/酒是百损之本⑤。
  (6)酒に三十六種の罪あり/酒是万恶之源⑥。
  (7)酒呑みは半人足/饮酒后人会变得迟钝,头脑也模糊,一个人当不了一个人用⑦。
  也就是说,酒对人的身体有好处也有坏处,我们应该适量饮酒,让酒最大限度地造福人类。日本人深刻地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于是很多谚语都劝告人们要适量饮酒。比如:
  (8)酒は飲むとも飲まれるな/饮酒应适量⑧。
  (9)酒を飲むに酩酊を成さしむる莫れ、花を賞するに慎みて離披に至る勿れ/饮酒莫教成酩酊,赏花慎勿至離披⑨。
  (10)酒は量無し、乱に及ばず/酒无量,不及乱⑩。
  (11)酒は三献に限る/喝酒不可过量,适量最好{11}。
  日本酒的种类很多,比如清酒、烧酒、梅酒、啤酒。“清酒因其历史悠久,被称为日本的国酒。一千多年来,清酒一直是日本人最常喝的饮料。日本清酒的酒精含量为15度至16度,色泽呈淡黄色或无色,清亮透明,闻起来芳香宜人,喝起来纯正爽口,香甜酸辣一应俱全,并富含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是营养丰富的饮料酒。同时清酒也被日本人认为是日本料理的最佳搭配”[4]。
  2.酒的菜肴搭配
  日本人似乎不太讲究下酒菜,如果家里来了好友或同事,只要有毛豆、小咸菜、生鱼片之类的就可以了。当然,正式宴请时还是要准备下酒菜的。在日本酒局上的下酒菜中,生鱼片备受欢迎。从以下谚语中可见一斑。
  (12)酒は燗肴は刺身酌はだぼ/酒是烫酒,下酒菜是生鱼片,斟酒的是美女,再也没有比这个更美的了{12}。
  在日本,提到饮酒,马上就会联想到斟酒的女性形象,这并不是没有理由的,在日本造酒、管理酒的曾都是女性。古代民俗中,为了造酒,咀嚼稻米把淀粉糖化的这一工序必须由美丽的处女完成。“在古时的日本,酒宴一定有女子列席,从斟酒到歌舞,无不由女子登场。这些女子受人尊敬,这从人们管她们叫做「上臈」即贵妇之意就可显示出来。在当今的日本,代替这些「上臈」出现在酒宴上的便是「芸者」即艺妓和女招待,由她们歌舞,由她们替客人斟酒。不仅是宴会,就是普通的「居酒屋」里至今还保存着女招待斟酒的习俗”[5]。
  3.饮酒礼仪
  日本人,讲究淡雅、含蓄,因此日本酒的品名大都独具匠心、情趣高雅,诸如“松竹梅”、“雾岛”等,诗情画意的名字配上汉字书法,更显得古色古香。日本人饮酒不仅有情致,还较文明,他们一般不劝酒,但一旦进入角色,就绝对不会少喝。
  “在正式宴会上,人们一般不会自斟自饮,倒酒的行为通常是在客人之间完成。酒桌上,如果看见邻近者酒杯一空,就必须要代为斟酒,而对方也一定要用双手举起杯子,一般是右手持杯,左手托底”[2]。正所谓:
  (13)手酌貧乏/自斟不体面{13}。
  (14)手酌は恥のもの/自斟羞愧{14}。
  (15)相酌すりと違う/互相斟酒{15}。
  (16)置き注ぎはせぬもの/酒杯不拿起,直接斟酒失礼{16}。
  宴会的仪式起源于祭祀活动,祭祀一般由「儀礼」(礼仪),「直会」(祭神酒宴),「無礼講」(开怀畅饮)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按照礼仪进行一般的辞令和寒暄。第二部分进入共饮共食阶段,即大家共饮一个容器内的酒,或是共用一个酒杯。这种习惯源于日本人的“连带意识”,含有你我是一家人的寓意。这一阶段也伴随礼法礼节,比如不能随意地喝酒,必须等待固定的斟酒人按照座位顺序给自己斟酒。现在,日本人常喊“干杯”,但不一定喝干,只是号召大家一致行动。“日本的‘干杯’始于1854年,井上信浓守等六位幕府官员与英国使者就《日英友好条约》的补充条款进行磋商,了解到英国有恭祝女王健康而干杯的习惯,会谈结束后,井上信浓守突然站了起来,大喊一声‘干杯’后严肃地坐了回去。这个‘干杯’虽然用的场合不对,让人感觉很滑稽,但在那之后‘干杯’却在日本的酒席上扎了根”[6]。第三部分相对自由,可改变席位,不论上下级,喝得酩酊大醉也毫无关系。在下面的谚语中有所体现:   (17)酒は礼に始まり乱に終わる/酒席先礼后乱{17}。
  (18)杯に推参なし/酒席筵间无等级{18}。
  酒席中,经常出现醉酒失态的状况。“在许多外国人尤其是中国人来看,醉酒是有悖于酒礼的行为,酒后失态更是失礼之举。但是,由于自由的饮酒气氛,日本人似乎对此不以为然,醉酒失态的人不会对自己的行为感到不好意思,旁观的人也不会对他产生不好的印象,彼此之间有着妙不可言的某种默契。这与日本酒文化最初的‘神酒’有着密切的联系”[3]。柳田国男认为,“日本原来的神都是关系亲密、相互依存的‘共同体’的神,人们祭祀时也是全体成员共同参加。人喝醉了祭神的酒,恍惚之间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是神还是人,这时神就能通过人的口来喝酒。这样一来,不仅实现了人神交流,而且达到了人神合一的境界”[7]。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人们对醉酒较宽容的心态。
  4.结语
  酒文化是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渗透到日本人的生活、娱乐等多个方面,反映出日本人的生活品味和娱乐休闲。酒谚语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形成并广为流传的语句,是人们对酒文化的总结和概括,折射出日本的民族精神和气质。
  注释: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11}{12}谚语出自参考资料.
  {13}{14}{15}{16}{17}{18}谚语出自参考资料.
  参考文献:
  [1]王雪.日语与汉语中“酒”和“茶”谚语的对比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前言.
  [2]王磊.从日本谚语看日本酒文化[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7):83-86.
  [3]王书然,秦颖.从“酒”读解中日文化的相异性[J].大连近代史研究,2011(9):421-429.
  [4]李艳君.日本人与酒[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8):211.
  [5]龚志明.日本人与酒[J].日语知识,2006(12):31-32.
  [6]小口初江.雑学おもしろ読本[M].日本:日本社,1981.223-224.
  [7]南博.社会心理研究所.日本人の生活文化事典[M].日本:勁草書房,1983.122-123.
  [8]陶元山.日汉惯用语谚语辞典[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232-233.
  [9]林开福.浅谈日本的酒文化[J].法制与社会,2008(4):216.
  [10]高富.中日酒文化比较谈[J].日本学论坛,2001(3):26-29.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给出了高中物理中几种常用的数学方法:利用三角函数y=acosα bsinα求极值,利用二次函数y=ax bx c求极值,利用,求最值,以及利用分式求极值。  关键词: 高中物理教学 数学方法 极大值 极小值引言  在物理习题中经常出现求解某一物理量的极大值或极小值,显然,这是数学中极值求解方法在物理习题中的应用。现将高中物理中常见的几种求极值的方法归纳如下:  一、利用三角函数y=a
每次中考、高考后,人们往往关注作文的题目。因为作文占总分的比例最大,其得分直接影响语文成绩。但现实中学生畏惧作文,看到写作就头疼,尤其是农村学生。  如何让乡村学生喜欢作文,提高写作水平呢?笔者作了一些尝试。  一、增强自信,激发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对学生要“激发写作的兴趣和自信心,养成写作的良好习惯”。针对他们阅读面和阅读量明显不如城里孩子的现状,我让他们明白,一是作文就是用自己的手
蒙台梭利认为,模仿成人的动作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模仿是儿童从语言到社会能力等各方面技能发展的必要途径,成人尊重儿童在这个时期自主模仿的欲望,才会有利于他的成长。而作为幼儿园教师的我们,是幼儿心智的启蒙者,自身的行为对幼儿来说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教师“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的幼儿教师才能正面地教育、影响幼儿。  一、“以身立教”的重要性  1.幼儿的模仿性决定了幼儿教师要以身立教。  儿童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创新思维是思维活动的最高形式,是最活跃、最主动、最富有生命力的,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理应把创新能力的培养列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目标,认真加以实施。在新课程理念下,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创新教育,笔者结合自身参与课改的五年实践,谈谈具体做法,以求教于同仁。  一、营造和谐氛围,激发创新热情  创新能力不是天才特有的专利,
摘 要: 作为全国百强县之首的昆山市,其庞大的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问题主要依托城乡结合部中学完成。学校规模大、生源分布广、个体差异大等特点,为七年级英语教学提出了进度衔接难、标准统一难、口音矫正难、家校互动难的“四难”挑战。作者尝试以新修订的英语《新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自身在城乡结合部中学的教学实践,从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出发,提出求同存异搭好桥、悉心磨合重衔接、树立信心巧引导、沟通家长聚合力“四变
摘 要: 高考备考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有精细化的复习策略:一要研究高考,精准分析考试方向;二要研究课本,精确把握教材内容;三要研究方法,努力打造精致课堂;四要研究学情,精心紧抓查缺补漏。  关键词: 高考 备考 精细化 复习策略  高考来临,一些学校和老师大搞题海战术提成绩,老师是“死干 蛮干 苦干”,学生是“死做 蛮做 苦做”,学生厌学,老师还逼着学生学,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师生都疲于奔命,苦
摘 要: 程序设计课程是高校计算机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涵盖C语言、C 、JAVA等程序设计课程。目前,我国很多高校的程序设计课程仍然采用语言教授为主、编程技能为辅的传统教学模式,该模式下存在课堂教学效率低、学生动手能力差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注重编程技能培养的创新教学模式,以工作量的方式衡量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通过该方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及动手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贴近市场
一、案例背景  做班主任时,我曾经有过这样一段困惑的日子。不记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抱怨骤然多了起来,“这些学生怎么不听话呢,明明是为了他好啊”,“真不理解,上课就是不听,我看真是不想学了”,“和他沟通怎么就这么难?他怎么会认为我是在和他过不去呢?”“要不让他也来当老师试试”,“学生一届比一届傻,一届比一届难教了”,种种困惑就像蜘蛛织成的一张巨大的网,把我团团罩住了。我完全被学生的世界拒绝了,分明
摘 要: 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的小小说《窗》以“窗”为焦点,讲述了一个狭窄病房中的两位重病人:靠窗病人和不靠窗病人,对他们所持态度的描写,表现了美与丑两种截然不同的心灵,批判了自私狭隘的心灵。这篇小说反映的不仅是美与丑、正和反等问题,更引人深思的是人性。透过这扇《窗》,写出人类的心灵之窗,折射心灵之窗的病痛。在作者看来是一篇拷问人性的佳作,是一篇真实反映人性弱点的力作。  关键词: 《窗》 心灵之窗
摘 要: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语言实践;不断提高教师口语水平;用音频、视频创设情境,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习欲望,活跃课堂气氛;鼓励式教学评价,增强学习信心,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畅所欲言,不再做“哑巴”。  关键词: 语言实践 多样化教学 学习欲望 畅所欲言  “唉,又是一节死气沉沉的课,如何让这些‘哑巴’开口?”,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经常听到英语老师发出这样的感慨。感慨之余,给予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