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参考消息》(2007年4月4日)报道,近日生效的一项英国新法律明确规定,教师有权处罚不守规矩的学生。根据这项法律,教师有权用“合理的力量”管束有暴力行为的学生,有权没收学生的手机等私人物品,并有权在周六或放学后对学生进行关禁闭等体罚。结合该项新法律,联系我国教育的实际情况,我们至少可以解读出这样三条信息:其一,无论国外、国内,校园内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问题学生”,如不守纪律、不服管教、有暴力倾向等;其二,教育需要惩戒的力量;其三,和我国相关教育法律法规相比,该新法律赋予学校和教师比较高的法定权力,包括关禁闭等体罚手段,而且被冠名为“合理的力量”,而我国教育法律法规是严令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
当前,我国学校教育大力提倡赏识、激励教育,以表扬、鼓励为主,这一点在小学阶段尤为突出,而对学生屡犯错误、屡教不改的现象该如何评价、惩戒,则缺少相应的管理评价机制。毋庸置疑,教育不能没有爱,作为教师应当用爱去唤醒、感化、帮助、引导学生,这是我们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但爱并非教育的全部。一味地赏识和表扬会纵容学生,滋生学生的浮躁和骄横,而惩戒则可以帮助学生自悟、自省、自律,健全学生的人格。
首先,对“问题学生”的管理需要智慧。班级中的“问题学生”,有的是因家庭的娇生惯养而我行我素、自私自利、娇气霸道,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有的是因父母离异或家庭不和睦而变得孤僻、冷漠、封闭、躁动、怪异、叛逆等。前者获得的“爱”过剩,后者又太缺少爱,因而教师对这部分学生要学会合理分配爱,不能“错爱”,更重要的是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管理智慧,学会用智慧管理,以理服人,以事育人。笔者刚接手不久的一个班,学生普遍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随便说话、做小动作,起哄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几个男生还经常和任课教师“顶牛”。开始我也经常找这些学生谈心、讲道理,失望之下也曾采用过一些“过激”手段,但效果都不尽如人意。经过一段时间的反思,我决定改变班级管理的方法,如针对学生上课随便讲话的现象,我宣布了这样几条规定:上课时与学习有关的话可以自由发言,无关的话必须举手得到老师许可方能说;不举手说了与学习无关的话,第一次提醒,第二次请到教室外面说,把话说完了再进来听课;如果不愿意到外面说,我会亲自“拉”着你的手到教室外面去说;如果谁认为老师的做法不对,可以到校长室去评理。这几条规定宣布以后,课堂纪律大为好转。由此可见,班级管理,尤其是面对那些“问题学生”时,不能方法简单,要找准突破口,这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管理智慧。
其次,教师对“问题学生”的管理要学会“借力”。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但一己之力毕竟有限,必须学会借助外在力量智慧地解决问题。一是借家长之力,寻求家长的支持。二是借学校之力,如请任课教师、心理咨询教师、关心下一代委员会、学校领导等协助,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我校关心下一代委员会由几名老教师组成,我们常把一些“问题学生”送给他们教育,充分利用他们的“德高望重”和丰富的育人经验,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三是借社会之力,学校加强和政府、派出所、交警等部门的合作,给学生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如我们经常联合派出所的同志对学校周边地区的网吧突击检查,防止我校学生出入网吧。
一言以蔽之,在遵守当前我国教育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在新课改“一切为了学生”的核心理念下,对学生的管理需要爱,需要惩戒,更需要智慧!
(作者单位:江苏省句容市后白镇中心小学)
编辑 付江泓
当前,我国学校教育大力提倡赏识、激励教育,以表扬、鼓励为主,这一点在小学阶段尤为突出,而对学生屡犯错误、屡教不改的现象该如何评价、惩戒,则缺少相应的管理评价机制。毋庸置疑,教育不能没有爱,作为教师应当用爱去唤醒、感化、帮助、引导学生,这是我们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但爱并非教育的全部。一味地赏识和表扬会纵容学生,滋生学生的浮躁和骄横,而惩戒则可以帮助学生自悟、自省、自律,健全学生的人格。
首先,对“问题学生”的管理需要智慧。班级中的“问题学生”,有的是因家庭的娇生惯养而我行我素、自私自利、娇气霸道,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有的是因父母离异或家庭不和睦而变得孤僻、冷漠、封闭、躁动、怪异、叛逆等。前者获得的“爱”过剩,后者又太缺少爱,因而教师对这部分学生要学会合理分配爱,不能“错爱”,更重要的是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管理智慧,学会用智慧管理,以理服人,以事育人。笔者刚接手不久的一个班,学生普遍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随便说话、做小动作,起哄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几个男生还经常和任课教师“顶牛”。开始我也经常找这些学生谈心、讲道理,失望之下也曾采用过一些“过激”手段,但效果都不尽如人意。经过一段时间的反思,我决定改变班级管理的方法,如针对学生上课随便讲话的现象,我宣布了这样几条规定:上课时与学习有关的话可以自由发言,无关的话必须举手得到老师许可方能说;不举手说了与学习无关的话,第一次提醒,第二次请到教室外面说,把话说完了再进来听课;如果不愿意到外面说,我会亲自“拉”着你的手到教室外面去说;如果谁认为老师的做法不对,可以到校长室去评理。这几条规定宣布以后,课堂纪律大为好转。由此可见,班级管理,尤其是面对那些“问题学生”时,不能方法简单,要找准突破口,这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管理智慧。
其次,教师对“问题学生”的管理要学会“借力”。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但一己之力毕竟有限,必须学会借助外在力量智慧地解决问题。一是借家长之力,寻求家长的支持。二是借学校之力,如请任课教师、心理咨询教师、关心下一代委员会、学校领导等协助,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我校关心下一代委员会由几名老教师组成,我们常把一些“问题学生”送给他们教育,充分利用他们的“德高望重”和丰富的育人经验,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三是借社会之力,学校加强和政府、派出所、交警等部门的合作,给学生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如我们经常联合派出所的同志对学校周边地区的网吧突击检查,防止我校学生出入网吧。
一言以蔽之,在遵守当前我国教育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在新课改“一切为了学生”的核心理念下,对学生的管理需要爱,需要惩戒,更需要智慧!
(作者单位:江苏省句容市后白镇中心小学)
编辑 付江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