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这些书我们也不会变坏

来源 :中国报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3357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下这个题目,我想起有教授强烈呼吁删除中学课本中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原因是太暴力了。读了这篇文章就会成为打打杀杀的鲁智深吗?这位教授肯定学过这篇课文,但他不是鲁智深。至少从我上中学起,就有这篇课文,50多年了,有多少人成为鲁智深呢?现实中的许多“鲁智深”其实并没有学过这篇课文。
  一本书所表达的思想对社会是有影响的,但影响的基础还是社会的现实。《十日谈》有思想启蒙的作用是因为当时已处于中世纪将近结束的时期,《国富论》发生重大影响还在于当时市场经济已开始形成。有的人总喜欢夸大这种影响,似乎一本书可以亡国或兴国似的。其实无论是正确的或错误的思想,其影响力都是有限的。
  回到书上,让我有这些想法的,是在翻譯介绍国外的书时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我们对思想作用的夸大和对人民的不信任。我们对铅污染、空气污染、水污染熟视无睹,而唯独对“精神污染”情有独钟。
  还有一种更愚蠢的做法是对原书按自己的意愿进行删节。有些书太有水平、太有名了,不译出来不好意思。因此,在译时就把有利于我们的留下,而把不利于我们的删去,正像对《金瓶梅》出删节本一样。我对随意删除原著的做法非常不以为然。第一次看《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时,女兵洗澡一场被删去了,第二次看了全本才知道,其实这一节把女兵之美与战争之残酷进行对比,才能唤起人民对和平的热爱。
  我们是一个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大国,大国就要有大国心态。大国心态包括许多方面,但重要的一条是不怕别人批评,听得进完全不同的意见。这点大道理谁都承认,但为什么在译介外国的书时抵制批评我们的书,而且对我们不爱听的东西删节呢?看了这些书,我们也不会变坏,正如吃了猪肉不会变成猪一样。(节选)
其他文献
借助中国—东盟博览会这一平台,中国与东盟国家不断加强双方优质农产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逐渐推进全行业、多领域的深入合作。  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国和与之建立对话关系长达25年之久的东盟国家间的合作也不断深入,而农业合作就是其中之一。  截至2015年,中国农业部共投入资金5400余萬元,为东盟国家在华举办了160余个培训班,培训涉及农田水利、农作物种植、农业机械以及农村可再生能
创业者和投资人都应该有企业家精神,他们对行业要有洞察力,对人有判断力,能承受风险,能坦然面对自己的付出打水漂儿。  创业火了,火得史无前例。在这场创业热潮中,除了创客,专注早期创业项目的投资人越来越多。他们有的是成功的前创业者,是优秀的企业家,甚至是某个时代的领军人物;有的从金融系统发迹,在风投领域摸爬滚打多年;有的是各行各业的腕儿、粉丝数以百万计的名人……如今,他们凭着一呼百应的魅力进军天使投资
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是个大的课题,两者之间既有差异,又有交集.从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差异与交集,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需要与时俱进三方面进行阐述思想政治工作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