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教学是向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特别是在中国近现代史教学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国情教育内容。
  
一、历史教学中国情教育的主要方面
  
1.进行五千年灿烂的中华文明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教育。
我们的伟大祖国有着五千年光辉灿烂的历史,从人类告别愚昧迈入文明时起,到公元15世纪以前,我国一直是当时世界上为数很少的几个先进国家之一。中华民族以高度的智慧和能力,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对人类文明作出了重大的贡献。由中国人民培植的优秀文明传统从古至今代代相传、一脉相承,因此它与我们正在建设着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分不开、割不断的。我们要积极地从古代文明中汲取营养,同时借鉴世界上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不断前进,创造出更加光辉灿烂的当代社会主义文明,以崭新的面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进行五千年中国人民奋斗史,特别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抗争史的教育。
中华民族是一个热爱自由、富于革命传统的民族。在封建社会里,农民阶级反抗地主阶级的革命精神,在中国历史上闪耀着永不磨灭的光辉。在近代,中国人民为挽救民族危亡不屈不挠、再接再厉,进行了英勇的斗争。五四运动后,随着中国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真正救国救民的责任落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人阶级身上。历史已经证明,中国唯一的出路,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推翻帝、官、封三座大山,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3.进行走社会主义道路必然性的教育。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使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不是偶然的,而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经过长期的痛苦摸索,从多次失败中找到的。我们要在中国近现代史的教学中教育学生,让他们了解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中国只有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才会有光明的前途。
  
4.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教育。
在中国现代史的教学中,要同学生讲清、讲足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使他们了解社会主义祖国的伟大和前途的无限光明。学生了解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就会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正确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而树立起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将来自觉地献身于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二、在历史教学中进行国情教育的着眼点
  
1.从思想上明确认识在历史教学中进行国情教育的重要性。
进行国情教育,是广大历史教师义不容辞的光荣使命。我们要认真钻研《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中小学历史学科思想和政治纲要》,认真钻研历史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国情教育因素,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在教学中加以运用。国情教育必须寓于历史教学活动之中,紧密结合历史教材,以便得出科学的结论。要对学生进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的教育。
  
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国情、认识国情。
进行国情教育必须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对历史国情知识进行科学分析,教育学生认清国情发展的规律,预见其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样才能使国情教育成为对客观世界及事物发展的正确反映。只有以真实的历史、真实的国情对广大青少年学生进行教育,才能使他们正确认识我们所走的社会主义道路是无比正确的。
  
3.运用比较方法进行国情教育。
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求同存异,或者求异存同,从而探寻正确的道路和适宜的措施。国情教育要进行历史的纵向比较,这样才能让学生认识中国现实社会所处的阶段,才能让他们看清中国的历史进步、发展趋势和前景。只有将国情教育放到同一历史时期内,进行不同国度的横向比较,才能找出国情中的优势和劣势,探求适合本国国情的各种问题的答案,才能发人深省、催人奋起。
  
4.向学生进行国情教育,要以正面教育为主,要使学生能多方面、多角度地认识我国的国情。
在历史教学中,讲国情中的积极有利因素,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讲国情中的消极不利因素,深刻分析其产生的历史和现实原因,可使学生产生出一种紧迫感和忧患感。归纳为一点,即通过认识国情,增强青少年一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使命感。
  
5.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国情教育。
向学生进行国情教育时,要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除课堂讲授外。还可组织一些其他的活动,如参观、调查、访问、举办专题报告会等。在教学中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使用教学挂图、幻灯、录像等,以真正把课内外的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向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的目的。
                        一、历史教学中国情教育的主要方面
1.进行五千年灿烂的中华文明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教育。
我们的伟大祖国有着五千年光辉灿烂的历史,从人类告别愚昧迈入文明时起,到公元15世纪以前,我国一直是当时世界上为数很少的几个先进国家之一。中华民族以高度的智慧和能力,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对人类文明作出了重大的贡献。由中国人民培植的优秀文明传统从古至今代代相传、一脉相承,因此它与我们正在建设着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分不开、割不断的。我们要积极地从古代文明中汲取营养,同时借鉴世界上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不断前进,创造出更加光辉灿烂的当代社会主义文明,以崭新的面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进行五千年中国人民奋斗史,特别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抗争史的教育。
中华民族是一个热爱自由、富于革命传统的民族。在封建社会里,农民阶级反抗地主阶级的革命精神,在中国历史上闪耀着永不磨灭的光辉。在近代,中国人民为挽救民族危亡不屈不挠、再接再厉,进行了英勇的斗争。五四运动后,随着中国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真正救国救民的责任落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人阶级身上。历史已经证明,中国唯一的出路,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推翻帝、官、封三座大山,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3.进行走社会主义道路必然性的教育。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使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不是偶然的,而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经过长期的痛苦摸索,从多次失败中找到的。我们要在中国近现代史的教学中教育学生,让他们了解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中国只有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才会有光明的前途。
4.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教育。
在中国现代史的教学中,要同学生讲清、讲足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使他们了解社会主义祖国的伟大和前途的无限光明。学生了解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就会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正确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而树立起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将来自觉地献身于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二、在历史教学中进行国情教育的着眼点
1.从思想上明确认识在历史教学中进行国情教育的重要性。
进行国情教育,是广大历史教师义不容辞的光荣使命。我们要认真钻研《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中小学历史学科思想和政治纲要》,认真钻研历史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国情教育因素,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在教学中加以运用。国情教育必须寓于历史教学活动之中,紧密结合历史教材,以便得出科学的结论。要对学生进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的教育。
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国情、认识国情。
进行国情教育必须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对历史国情知识进行科学分析,教育学生认清国情发展的规律,预见其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样才能使国情教育成为对客观世界及事物发展的正确反映。只有以真实的历史、真实的国情对广大青少年学生进行教育,才能使他们正确认识我们所走的社会主义道路是无比正确的。
3.运用比较方法进行国情教育。
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求同存异,或者求异存同,从而探寻正确的道路和适宜的措施。国情教育要进行历史的纵向比较,这样才能让学生认识中国现实社会所处的阶段,才能让他们看清中国的历史进步、发展趋势和前景。只有将国情教育放到同一历史时期内,进行不同国度的横向比较,才能找出国情中的优势和劣势,探求适合本国国情的各种问题的答案,才能发人深省、催人奋起。
4.向学生进行国情教育,要以正面教育为主,要使学生能多方面、多角度地认识我国的国情。
在历史教学中,讲国情中的积极有利因素,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讲国情中的消极不利因素,深刻分析其产生的历史和现实原因,可使学生产生出一种紧迫感和忧患感。归纳为一点,即通过认识国情,增强青少年一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使命感。
5.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国情教育。
向学生进行国情教育时,要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除课堂讲授外。还可组织一些其他的活动,如参观、调查、访问、举办专题报告会等。在教学中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使用教学挂图、幻灯、录像等,以真正把课内外的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向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