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学生的回答

来源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371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理念;主体作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20-0080-01
  随着新课程的推广,新的理念、新的教法、新的教材带来了新的课堂,处处都体现出以学生自主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运用自己的教学智慧,善于处理学生的“出人意料”的问题,即要引导学生步入正确轨道,又要保护学生创新的思维火花。下面以几个教学片段为例,谈谈如何善待学生的回答。
  【例1】学习“认识=、>、<”时,教师出示了“森林运动会”主题图,让学生数一数每队中各有多少队员后,让学生说一说你能从中知道什么?
  生1:我知道小猴有4只。
  生2:我知道小熊很重,所以来参加运动会。
  生3:我知道小白兔在上面,小熊很重,在下面。
  ……
  【例2】学习“得数是8的加法减法”,师出示游泳活动的情境图,让学生说说图中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可以怎样算?
  生1:可以分成岸上的小朋友和水里的小朋友。
  列式:5 3=8 8-3=5
  3 5=8 8-5=3
  生2:可以按男小朋友和女小朋友来分。
  列式:5 3=8 8-3=5
  3 5=8 8-5=3
  ……
  【例3】学习“6、7的加减法”,师出示练习:一个翘翘板,有六只小鸭子,能不能让翘翘板两边保持平衡?
  (学生认为可以,两边各3个。)
  师:如果再来一只小鸭子,还能不能让翘翘板两边保持平衡?
  (大多数学生认为不可以。)
  生(一个):来的那个小鸭子可以坐中间。
  ……
  【例4】学习“几和第几”时,学生在讲完1号车前面有几辆车,5号车前面是几号车以及谁第一,谁第二之后,又有学生举手了。
  生1:小老鼠很轻,所以开得快。
  生2:小猴开车不认真,所以开得慢。
  ……
  这就是一年级的学生,没有过多的拘束,没有过多的思维定势,还没有揣磨教师、教材意图的意识和本领。他们天真烂漫,想说就说,没有顾忌和限制,没有经历过多的生活的“折磨”,还没有“跳”入教师所设定的种种规规矩矩、有棱有角的“方格”之中。所以他们的回答往往超出教材、教师的本意。但如果教师以开放的心态,换一种角度去对待学生的“出格”,细细品味,就能看到另一种新的景象。正是在这许许多多的“出人意料”之中闪现着学生智慧的光芒和创新的火花。
  事实上,对一个学生的发展来说,掌握知识固然重要,而加强发散性思维能力的训练更为重要。学生的发展侧重于培养学生归纳思维的能力。开放式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一个问题有多种理解,一篇文章可以仁者见智,一堂课上可以七嘴八舌,只要教师在必要的时候加以适当的引导,就能让学生快乐地、成功地走上正确的道路。
  教师的思维不能代替学生的思维,如果有时学生的思维超越教师,出现新颖而奇特的想法,教师就贸然否定学生的回答,那就会压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甚至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思维。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倡导“思维无禁区”。理解学生异想天开的甚至无理的想法和做法。对于那些猜想,要采取“暂缓判断”的原则,不立即下“不对”的结论或是不予理睬,而应鼓励他们充分说明想法。教师可以把评价权交给学生,尽量让学生互评以引起共鸣和争论,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更多的时候是当好主持人甚至是参与者。
  每个学生的心灵中,都有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愿望,教师的作用就是去点燃它。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多创设机会,要激活和释放学生潜在的智能,充分发挥数学本身的魅力,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享受到探索的愉悦。
  如今的教学给教师带来了强烈的挑战,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而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促进者。教师也要打破原有的“套路”,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学生的一些“格格不入”,以自己的教学智慧把学生的“格格不入”引入正确轨道,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其他文献
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教学片断,引发了人们不同的感受与反思。这种从不同角度、不同价值追求对教学的反思是教学研究应当提倡的。它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是颅脑损伤后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临床少见,占重型颅脑损伤的2.8%,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1]。我科近年共收治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17例,现将其手术治
近年来护士的防护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护士随时都有可能被病原菌感染,因此加强消化科护士的防护是非常有必要的,具体的危险因素和防护措施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