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特校学生缺乏感恩意识的思考

来源 :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tcz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和计算机的广泛普及,教育技术也得到了日新月异的进步,那种依靠“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传授数学的手段,学生早已经厌倦了。要想足够地吸引学生,必须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以求新意、求效果。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级党委政府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越来越给予高度的重视,并把特殊教育纳入了教育事业发展的规划,全社会关心、支持特殊教育事业的良好氛围已逐步形成。特别是近几年来,国家、省、市加大了对特殊教育的经费投入,特殊教育的办学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各级政府按比例逐年增加了对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各项补助,社会各界也在不断伸出援手,为特校学生捐款捐物,可以说,特校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基本实现了全免费教育。
  在党和国家对青少年儿童健康的成长不断关怀和关注的今天,而在不少地方的青少年学生中普遍存在着感恩意识淡薄或缺失,特别是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尤为突出。他们把党和国家、全社会的关心与支持和老师们对他们的无微不至的呵护示为应该的,这种意识伴随着关心与支持程度越高反应越突出。最近几年来各级党委政府、残联、教育行政部门为了让特校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各种竞赛活动,为他们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然而笔者在多次组织特校学生参加一些公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和文艺、体育竞赛时,学生中竟然普遍存在着不愿意参加,有的学生特别是聋生甚至提出要求质问:“给不给钱,如果不给钱就不参加”。平时,学校老师安排班级打扫卫生,做点适当的建校劳动等等都很不情愿参加;对学校的公物、劳动成果、他人的物品都普遍存在着不懂得爱护和珍惜等等不良思想行为。据我所知,绝大多数特校都实行全寄宿、封闭式的管理,致使学生与外界的交流较少,加之,特校的聋生与社会正常人思想语言难以交流,其次,特校学生由于身体的缺陷和自卑心理等多种因素,造成特校学生缺乏感恩意识,以致出现上述不良行为。这种不良现象长期下去,就会影响我们特殊教育的形象,严重影响我们教育目标的实现,与国家和社会对我们要求就会越来越远。学生中出现的这种自私自利、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奉献,这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教育来说,是多么的危险,多么的悲哀。难道还能够说我们的教育是成功的吗?经过思考,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成因:归纳起来一是家庭的溺爱;二是学校的教育薄弱;三是社会风气淡薄;四是_教师对感恩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教育形式单一。
  因此,我们每一位特殊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特校的管理者,必须认真思考,采取有效措施,改进教育方法,高度重视对特校学生的感恩教育。怎样才能有效的在特校学生中开展好感恩教育,实现残疾人自强、自信、自立,做一个残而不废,对社会有用的人呢?笔者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特校生感恩教育。
  第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高度重视对学生的感恩教育,提高对感恩教育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要把感恩教育纳入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来抓。让感恩教育进课堂,要充分利用国旗、班队会、学生园地开展好宣传教育。
  第二,要充分利用国家、社会对特校及学生关心支持的机会,学校的发展变化,自身的感受,开展感恩演讲,写感恩书信、感恩征文等系列活动,大张旗鼓地开展感恩教育。
  第三,要重视德育队伍建设,加强对班主任、广大教职员工的学习培训,提高对感恩教育的认识,用高尚的人格魅力教育影响学生,改进教育方法。研究新时期特校德育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新手段。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效果和水平。
  第四,要把感恩教育与当前开展的“三生”教育、养成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利用形式多样、多手段,因地制宜将感恩教育长期不间断的开展下去。组织学生开展公益的社会实践活动,适当安排一些建校劳动,有条件的地方可组织学生参观工农业生产现场,敬老院等场所。让学生知恩于心,感恩于行,能用实际行动来报答父母,回报师长,报效国家,回馈社会。要正确引导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报恩,但又不能越过社会道德和法律许可的范围。要知恩图报,又要施恩不图报。
  第五,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的功能,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激发学生的感恩之情,从小培养学生树立感恩意识,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和社会文明进步。努力营造一种全民知恩图报的良好社会氛围,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织部分。然而很多地方学校重教学轻德育现象还是普遍存在,学生中反应出来的感恩意识缺失,不仅出现在特校学生身上,而其他普通学校学生中也是普遍存在的。因此,我们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全社会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责任编校:合欢)
其他文献
伴随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微信公众号作为一种新型社交平台,广泛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开始广泛引入微信公众号,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一项重要创
目前,我国养老护理人员既缺乏过硬的专业技术,也缺乏相关的知识技能,多数以赚钱或者想要找份工作的心态来做养老护理工作的.基于此状态,要想使这部分人员能够做好养老护理员
伴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学生社团作为重要的第二课堂活动阵地,在校园文化中的地位日益提升,其育人作用日益得到重视.长期以来,学生社团因管理模式落后而带来的弊端也
摘要:教师的课堂教学提问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桥梁。语文教师在课堂提问中要针对特定的教学对象,把握好课堂提问的原则,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提问表达能力和提问艺术水平,这样才能让自己的语文课能真正上到学生心里,才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进而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本文结合笔者七年级语文教学实际,阐述了提问艺术的含义、原则及对语文课堂教学的作用,并在深入分析七年级学生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就如何在语文课
目前高中政治课堂上忽视学生主体作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仍然存在.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教师必须要重视激活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确保高中政治课堂的实效性.高中政治教
本文以尤金·奥尼尔的戏剧《月照不幸人》中的费尔·霍根的艺术形象作为研究对象,重点讨论其在剧中的“父亲”的角色扮演,认为虽然剧作家在他的形象塑造上容易使读者产生误读
[摘 要]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对周围事物缺乏敏锐的观察,细致的体验,他们往往会感到无话可说,无从下手,这就需要老师在写话起步阶段从以下几个方面有计划有步骤地加以指导:一、利用教材,美与想像的天地。二、观察生活,学生写话的源泉。三、增加积累,丰富写话的内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进行写话训练,定能切切实实地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关键词]写话 教材 生活 积累  《语文课程标准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对于年轻
期刊
在高校日益重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背景下,大学生课外科技实践活动在校园里得到了蓬勃发展,也逐渐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根据国家领导人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
互联网技术的充分发展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也降低了普及思想政治教育的门槛,越来越多的受众通过网络获取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提升了自身的思想认知素养,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