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肝利胆汤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疗效及网络药理学机制

来源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be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疏肝利胆汤(SLD)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ACC)的临床疗效,并采用网络药理学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121例ACC患者,分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SLD组(观察组)68例和单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对照组)53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首次排气时间、体温恢复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免疫指标水平[白细胞分化抗原(CD)3+,CD4+/CD8+,免疫球蛋白M(IgM)]以及安全性.利用TCMSP,BATMAN-TCM及TCMIP数据库平台筛选方中药物有效化合物及作用靶点;利用OMIM,GeneCard数据库搜索ACC相关靶点,取交集得到SLD治疗ACC的潜在作用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平台分析作用靶点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利用Bioconductor软件包对作用靶点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首次排气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两组患者术后WBC,CRP,IL-6,CD4+/CD8+和IgM均低于治疗前,术后CD3+高于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术后WBC,CRP,IL-6,CD4+/CD8+和IgM均低于对照组,术后CD3+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筛选得到SLD治疗ACC的关键靶点为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胰岛素(INS)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等,关键通路为低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和EGFR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等.结论 :疏肝利胆汤可能作用于IL-6,VEGFA,INS,EGFR等靶点调控HIF-1通路等信号通路,从而降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术后炎症因子,提高免疫功能,促进术后康复.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人参总皂苷干预尾吊大鼠,检测大鼠在水迷宫、高架十字迷宫中的表现以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炎症因子以及色氨酸通路的相关因子表达,探讨人参总皂苷对尾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