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观察谷氨酰胺强化肠内营养对手术后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 32例消化道手术患者按随机表分别予以肠外营养 (PN组 )、基础型肠内营养 (EN组 )和谷氨酰胺强化肠内营养 (GLN组 ). 3组患者术后第 3天开始至术后第 11天,接受等氮等热卡的营养支持 (92.0 kJ@ kg- 1@ d- 1, 0.2 g N@ kg- 1@ d- 1).观察脏器功能、外周血淋巴细胞亚
【机 构】
: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胃肠外科,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肠内肠外营养中心,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谷氨酰胺强化肠内营养对手术后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 32例消化道手术患者按随机表分别予以肠外营养 (PN组 )、基础型肠内营养 (EN组 )和谷氨酰胺强化肠内营养 (GLN组 ). 3组患者术后第 3天开始至术后第 11天,接受等氮等热卡的营养支持 (92.0 kJ@ kg- 1@ d- 1, 0.2 g N@ kg- 1@ d- 1).观察脏器功能、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血清免疫球蛋白、血浆谷氨酰胺水平及预后指标.结果 (1)PN组出现一过性肝功能损害的患者较其他 2组为多,但差异无显著性( P=0.11~ 0.24); (2)PN组 CD3+、 CD4+细胞百分比以及 CD4+ /CD8+的比值术后第 11天低于术前水平,且其手术前后的差值明显低于其他两组 (P=0.04, 0.001, 0.006). GLN组术后第 11天与术前 CD25+细胞百分比的差值明显高于 PN组( P=0.01),比较 EN组也有增高趋势( P=0.07); (3) 术后第 11天 PN组患者血浆免疫球蛋白( IgG、 IgM)明显低于术前水平( P=0.04, 0.05),而其他两组已恢复到术前水平; (4)术后第 11天, PN组患者血浆游离谷氨酰胺水平明显低于 EN组和 GLN组( P=0.001); (5)EN组的营养药费用明显低于 PN组( P=0.001).结论 PN组患者有较多一过性肝功能损害.在本研究条件下,肠内营养支持后可减轻免疫功能抑制,谷氨酰胺强化后这种免疫功能得到加强.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与老年冠心病的关系及其对血脂、脂蛋白水平的影响. 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PCR-RFLP)检测125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和116例健康老年人(对照组)的apoE基因型;按常规方法测定血浆脂质、脂蛋白水平. 结果冠心病组及对照组共检出6种基因型,分别为:E2/2、E2/3、E3/3、E3/4、E4/4、E2/4;冠心病组E3/3基因型频率(
目的探讨组合组织移植的失败原因,提高组合移植的成活率.方法总结分析1990年12月~2001年12月间开展应用二块、三块、四块、五块组合移植手术共284例663块组织的临床资料.结果二块组织组合移植204例408例,术后坏死8例,坏死率3.92%.其中动脉危象3例,静脉危象4例,混合危象1例;三块组织组合移植69例207块,术后坏死5例,坏死率7.25%.其中动脉危象3例,混合危象2例;四块组织组
目的分析早期原发扁桃体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治疗.方法分析1983年1月至1997年12月 初治的、有病理证实的213例早期原发扁桃体非霍奇金淋巴瘤.根据Ann Arbor分期,Ⅰ期35例, Ⅱ期178例.Ⅰ期单纯放射治疗12例,综合治疗23例;Ⅱ期单纯放射治疗57例,单纯化疗2例,综合治疗119例.结果全组5年总生存率、癌症相关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分别为65%、70%和61%.全组单纯放射治疗
目的探讨双色荧光原位杂交(dual-color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D-FISH)对检测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中inv(16)(p13q22)异常的价值.方法采用平滑肌肌球蛋白的重链基因断裂点分开的两侧序列作为探针,分别以红、绿荧光素直接标记后对11例形态学诊断为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伴异常嗜酸细胞
目的通过观察静脉麻醉药硫喷妥钠对人心肌细胞内向整流钾通道电流(IK1)的影响,评价其对心肌抑制作用中可能的电生理改变作用.方法采用急性分离的人心房肌细胞,应用膜片钳全细胞技术记录不同浓度的硫喷妥钠(30 μmol/L、100μmol/L、300μmol/L)对细胞膜内向整流钾电流的影响.结果30 μmol/L硫喷妥钠轻度抑制IK1外向成分(+10 mV~+40mV,n=14个细胞,P<0.05),
目的探讨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患者CD34+CD59+细胞的特性及PNH克隆呈优势造血的可能原因,以探索PNH发病的内在机制.方法用免疫磁珠吸附法富集纯化CD34+细胞,再用流式细胞仪分选出PNH患者的CD34+CD59+细胞、CD34+CD59-细胞及正常对照CD34+细胞.分别进行体外扩增液体培养2周,并对扩增前、后的细胞进行半固体培养.结果①PNH患者CD34+CD59+细胞与正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基因转染兔关节软骨细胞后对培养的关节软骨细胞形态、分裂增殖及代谢等方面的影响.方法将bFGF基因克隆于真核表达载体pHβ.AP-1中,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Hβ-bFGF,转染兔关节软骨细胞.G418筛选阳性克隆,检测阳性细胞bFGF基因的表达水平.测定培养软骨细胞的DNA含量、糖醛酸含量、软骨细胞增殖情况及进行细胞周期分析.结果 bFGF基因转染软骨细胞
目的手术切除的巨大脑动脉瘤标本8个作组织学与超微结构研究.方法神经病理学检查包括:肉眼、光镜、电镜.结果瘤体表面光滑、外观呈肉色,可有瘤颈钙化,瘤内有血栓,壁血栓呈现层状,如洋葱皮样,瘤壁增厚,肌纤维几乎没有,主要有胶原组织,多数为硬化改变.动脉瘤的内皮表面不规则,瘤壁有部分退行性变,退行性变物质在动脉瘤底部比侧壁多,瘤内有出血及新鲜红细胞,少见肌纤维的胞浆含有肿胀的线粒体和扩大的内质网.结论根据
目的通过一种新的策略寻找2型糖尿病的易感基因.方法应用美国生物技术信息中心提供的BLAST(basic local alignment search tool)检索工具,对已报道的2型糖尿病易感位点的核酸序列进行检索分析,发现功能性L1逆转录转座子可能是易感基因.然后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25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22名正常对照的L1逆转录转座子表达水平,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