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党要完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就必须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努力践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始终不渝地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群众观 全中路线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1-0102-02
一、践行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依据
(一)践行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要求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社会利益的主体,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决定着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毛泽东同志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邓小平同志指出:“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江泽民同志指出:“群众观点是我们党的基本的政治观点,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从根本上说,政治问题主要是对人民群众的政治态度,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胡锦涛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该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全国各族人民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人民群众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是我们事业成功的保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全部奋斗的最高目标。”
(二)践行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和建设取得成功的源泉所在
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着亡国灭种、豆剖瓜分的境遇。多少仁人志士,各种党派学说,寻求救国图存的道路,无一获得成功。只有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畏牺牲,前扑后继,推翻了三座大山,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但结束了中华民族百年耻辱,也结束了自明朝中叶以来几百年中华民族衰落的历史。建国后,党领导人民迅速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把一个占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引导到社会主义这一人类历史发展的正确道路上。进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带领全国人民全面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使我国发生了翻天地覆的变化。从综合国力上看,旧中国积贫积弱,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内生产总值只有679亿元,而到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7983亿元,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钢铁、水泥、粮食、棉花等主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居世界首位。科技、教育、文化和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众多尖端科技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从民生上看,2010年我国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919元,我国城镇人均支出13471元,农村人均生活支出4382元,比建国初期增长了100多倍。广大人民过上了殷实生活,基本权益得到了保障,总体上达到了小康。从国际地位上看,中国创造的奇迹令世人惊叹,中国的发展前景,影响了世界走向。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中国人民完成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任务,进而完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始终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而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真诚拥护和大力支持,这是我们党充满生机和活力,取得革命和建设胜利的根本所在。
(三)践行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党领导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面临着难得的战略机遇和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主流,总体上看,国际形势有利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我国具备了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再上新台阶的有利条件,但同时我国发展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从国际上看,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局部冲突和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全球经济失衡加剧,南北差距拉大,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的竞争更加激烈,气候变化以及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抬头,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从国内看,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主要是投资和消费关系失调,收入分配差距较大,产业结构不合理,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矛盾并存,各类社会矛盾明显增多,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很多。从党内情况看,一些基层党组织党不管党,治党不严,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作风不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比较突出,奢侈浪费、消极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违法违纪案件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仍呈易发多发态势,极少数高中级干部违纪违法问题影响恶劣;看病贵、上学难、食品药品安全、征地拆迁补偿、拖欠农民工工资、执法不公依然困扰着群众,损害群众利益的现象时有发生等。虽然阶级矛盾已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但由于国内因素和国际影响,阶级斗争还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可能激化。总之,我们党要领导全国人民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就必须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进一步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从而赢得广大人民的真诚拥护和大力支持,全面完成改革發展的伟大任务。
二、践行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要求
践行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最根本的要求就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民生改善、公平正义及社会和谐,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
我们党已经成立93年,在全国执政65年,党员队伍庞大,新党员数量还在大量增加,新老干部交替不断进行,一大批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一些党员虽然在组织上入了党,但在思想上却没有完全入党。还有一些党员经不起执政和改革开放的考验,违法违纪,腐化堕落,对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危害。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决定了党的自身建设任务比任何时候都更加繁重、更加紧迫。必须切实解决一些党组织忽视自身建设,淡化党的建设,甚至不抓党的建设等问题,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以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一是抓好党的思想建设。要深化学习教育活动,使党员干部进一步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社会和谐及公平正义的积极促进者。
二是抓好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加大教育培训、实践锻炼、组织调整力度,有效解决一些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理论水平不高、执政能力不强等问题,使党员干部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最可靠最有力的组织者、引领者和推动者。
三是抓好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完善和加强制度建设,从根本上解决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际、群众公认原则,完善干部选拔、任用、考核、奖惩等制度,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真正把政治可靠、能力突出、作风过硬、群众公认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
四是抓好党的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坚持解放思想,求真务实,改革创新,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形成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坚决克服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现象,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
(二)加强民主法治建设
以改革创新精神,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规范司法行为,推进公正廉洁执法。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人财物管理使用、关键岗位的监督,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为人民服务。
建立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完善民主管理制度,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體。在农村,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保障村民依法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族监督的权利,强化村务管理的监督制约机制,加强对基层干部的监督。在城市,要加强社区建设,充分发挥社区居民在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等方面的主体作用,实现政府行政管理和社区自我管理有效衔接,政府依法行政和居民依法自治良性互动。
责任编辑:武聪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群众观 全中路线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1-0102-02
一、践行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依据
(一)践行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要求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社会利益的主体,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决定着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毛泽东同志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邓小平同志指出:“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江泽民同志指出:“群众观点是我们党的基本的政治观点,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从根本上说,政治问题主要是对人民群众的政治态度,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胡锦涛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该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全国各族人民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人民群众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是我们事业成功的保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全部奋斗的最高目标。”
(二)践行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和建设取得成功的源泉所在
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着亡国灭种、豆剖瓜分的境遇。多少仁人志士,各种党派学说,寻求救国图存的道路,无一获得成功。只有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畏牺牲,前扑后继,推翻了三座大山,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但结束了中华民族百年耻辱,也结束了自明朝中叶以来几百年中华民族衰落的历史。建国后,党领导人民迅速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把一个占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引导到社会主义这一人类历史发展的正确道路上。进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带领全国人民全面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使我国发生了翻天地覆的变化。从综合国力上看,旧中国积贫积弱,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内生产总值只有679亿元,而到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7983亿元,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钢铁、水泥、粮食、棉花等主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居世界首位。科技、教育、文化和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众多尖端科技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从民生上看,2010年我国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919元,我国城镇人均支出13471元,农村人均生活支出4382元,比建国初期增长了100多倍。广大人民过上了殷实生活,基本权益得到了保障,总体上达到了小康。从国际地位上看,中国创造的奇迹令世人惊叹,中国的发展前景,影响了世界走向。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中国人民完成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任务,进而完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始终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而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真诚拥护和大力支持,这是我们党充满生机和活力,取得革命和建设胜利的根本所在。
(三)践行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党领导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面临着难得的战略机遇和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主流,总体上看,国际形势有利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我国具备了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再上新台阶的有利条件,但同时我国发展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从国际上看,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局部冲突和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全球经济失衡加剧,南北差距拉大,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的竞争更加激烈,气候变化以及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抬头,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从国内看,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主要是投资和消费关系失调,收入分配差距较大,产业结构不合理,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矛盾并存,各类社会矛盾明显增多,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很多。从党内情况看,一些基层党组织党不管党,治党不严,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作风不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比较突出,奢侈浪费、消极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违法违纪案件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仍呈易发多发态势,极少数高中级干部违纪违法问题影响恶劣;看病贵、上学难、食品药品安全、征地拆迁补偿、拖欠农民工工资、执法不公依然困扰着群众,损害群众利益的现象时有发生等。虽然阶级矛盾已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但由于国内因素和国际影响,阶级斗争还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可能激化。总之,我们党要领导全国人民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就必须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进一步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从而赢得广大人民的真诚拥护和大力支持,全面完成改革發展的伟大任务。
二、践行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要求
践行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最根本的要求就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民生改善、公平正义及社会和谐,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
我们党已经成立93年,在全国执政65年,党员队伍庞大,新党员数量还在大量增加,新老干部交替不断进行,一大批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一些党员虽然在组织上入了党,但在思想上却没有完全入党。还有一些党员经不起执政和改革开放的考验,违法违纪,腐化堕落,对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危害。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决定了党的自身建设任务比任何时候都更加繁重、更加紧迫。必须切实解决一些党组织忽视自身建设,淡化党的建设,甚至不抓党的建设等问题,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以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一是抓好党的思想建设。要深化学习教育活动,使党员干部进一步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社会和谐及公平正义的积极促进者。
二是抓好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加大教育培训、实践锻炼、组织调整力度,有效解决一些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理论水平不高、执政能力不强等问题,使党员干部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最可靠最有力的组织者、引领者和推动者。
三是抓好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完善和加强制度建设,从根本上解决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际、群众公认原则,完善干部选拔、任用、考核、奖惩等制度,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真正把政治可靠、能力突出、作风过硬、群众公认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
四是抓好党的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坚持解放思想,求真务实,改革创新,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形成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坚决克服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现象,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
(二)加强民主法治建设
以改革创新精神,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规范司法行为,推进公正廉洁执法。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人财物管理使用、关键岗位的监督,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为人民服务。
建立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完善民主管理制度,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體。在农村,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保障村民依法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族监督的权利,强化村务管理的监督制约机制,加强对基层干部的监督。在城市,要加强社区建设,充分发挥社区居民在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等方面的主体作用,实现政府行政管理和社区自我管理有效衔接,政府依法行政和居民依法自治良性互动。
责任编辑:武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