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阐述了护理学生在护士职业资格考试备考和应试期间出现的种种心理问题,以及这些问题给护理学生身心造成的影响,并探讨了增强护理学生心理素质的方法,以期能帮助她们提高备考和应试的效果,使他们平稳地度过这段拼搏时光。
关键词:护理学生 护士职业资格考试 心理素质
为了使护理学生顺利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南昌市卫生学校在考试前会对护理学生进行为期九周的考前辅导。在此期间,部分学生会出现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护理学生备考和应试的效率。因此,卫生类学校的教师有责任提高护理学生的心理素质,引导他们以健康平稳的心态进行备考和应试。
智商诚可贵,情商价更高。一个人的成功,是由这两个因素共同决定的。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家长和教师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培养学生的情商。什么是情商?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丹尼尔·古尔曼给出了详细的定义:“情绪智力扩展为五个主要领域:第一,了解自我,监视情绪时时刻刻的变化,察觉某种情绪的出现,观察和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体验。了解自我是情感智商的核心,人只有清楚地认识自己,才能成为自己生活的主宰;第二,自我管理。调控自己的情绪,使之适时、适度地表现出来,即能调控自己;第三,自我激励。能够依据活动的某种目标,调动、指挥情绪的能力,它能使人走出生命的低潮,重新出发;第四,识别他人的情绪。能够通过细微的社会信号,敏感地感受到他人的需求与欲望,是认知他人的情绪、与他人正常交往的基础;第五,处理人际关系。调控自己与他人情绪反应的技巧。最新的研究顯示,一个人的成功,只有20%归功于智商的高低,80%取决于情商。
一、护理学生备考期间出现的主要心理问题
南昌市卫生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对备考护理学生进行了一项调查,调查显示:65%的护理学生在备考过程中会产生焦虑感,表现为呼吸心跳加快,两耳嗡嗡作响,导致思维混乱,无法静心答题,遇到没见过的知识点就发懵;50%的护理学生出现意志力不坚定、情绪不稳定等现象,表现为遇到困难就退缩,没有取得明显进步就消沉;40%的护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表现为易受外界因素影响,上课时眼睛凝望一处,脑子走神,答题时粗心大意;40%的护理学生有睡眠和饮食障碍,表现为入睡困难,但凌晨四五点就会醒来。没有食欲,吃什么都没有味道。总而言之,在备考中,护理学生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主要包括缺乏自信、学习焦虑、意志力弱、心态不稳、注意力不集中等。
二、提高护理学生备考及应试心理素质的方法
1.引导护理学生正确认识自己
中国有句俗语:“人贵在有自知之明。”苏格拉底也说过:“认识你自己。”护理学生只有认识自己,才能量力而行,才能知道自己的需求,进而找到努力的方向。在认识自己的过程中,护理学生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点,全面认识自己,不能只看到自己的优点,否则就会有“怀才不遇”的挫折感。同样的,也不能只看到自己的缺点,当知“天生我才必有用”;第二点,不仅要认识现在的自己,还要挖掘自己的潜力,因为人都存在巨大潜能,越发掘自己的潜力,自己的能力就越强。因此,只有充分认识自己,护理学生才能扬长避短,才能在学习上少走弯路,提高学习效率。
2.引导护理学生树立学习目标
在备考过程中,护理学生一定要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因为有了目标,就有了努力的方向、学习的动力。教师应提醒护理学生在确定目标时,要考虑以下三个因素:第一,学习目标的设立要符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现有的知识储备和认知结构。学习目标既要适合自己,符合客观实际,又能激励和引导自己;第二,设定科学的学习目标。轻而易举就能达到的目标不会使人产生动力,高不可攀的目标又容易挫伤自信心,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确定科学的学习目标,使学生一点点、一步步地品尝学习的成功,从而建立自信;第三,学习目标应具有阶段性。护理学生要随时根据客观变化,调整学习目标。
3.引导护理学生建立自信
自信是一种积极心态,它能激发学生的热情,使学生不会因成功而骄傲,也不会因失败而气馁。教师可通过以下方法重塑护理学生的自信:首先,积极的心理暗示。如每天早晨醒来,护理学生可对自己说:“我一定能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我会做得越来越好。”晚上睡前默念:“我每天都在进步,学的东西越来越多,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一定过。”其次,榜样激励法。教师可经常列举往届成功的考生事例,如XX是哪一届哪一班的学生,基础是如何的薄弱,但备考期间她运用科学的方法复习,合理地调整情绪,最后通过了考试。列举身边的事例会使护理学生产生自信;第三,借助肢体语言,改善心理状态,增强自信心。如教师告诉学生,要抬头挺胸,表情放松,提高走路的速度,这也是医治信心不足的好方法。
4.引导护理学生学会解压
教师要引导护理学生坦然接受烦躁或困惑感,压抑只会加大护理学生的压力。教师可引导护理学生采用以下方法解压:第一,适度宣泄不良情绪。如在体育运动中大叫,或找好朋友倾诉,从而缓解压力;第二,情境转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注意力从引起不良情绪的情境中转移到其他事物上。如听音乐、看电影、读喜欢的书等;第三,自我安慰。当学生遇到挫折时,教师应教会学生找出一种合乎内心需要的理由为自己辩解。如“这次没考好,主要是我没看清楚题目,情况也没有那么糟”等,以此减轻内心的不安与压力;第四,按摩。做一次全身按摩,它能够放松紧张的肌肉,改善血液循环,使心情平静下来;第五,小睡一会儿。打盹被认为是减少和预防压力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在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备考和应试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关注护理学生出现的种种心理问题。心理问题会影响护理学生复习的效果、潜力的挖掘、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成绩。因此,教师应倾听护理学生的烦恼,提供有效的方法缓解他们紧张的心理,促使他们以平静、健康的心态通过考试。
参考文献:
[1]王娟娣.提高护生心理素质的对策与技巧[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2).
[2]颜晓华.如何培养中职生的情商[J].新课程研究,2011,(8).
[3]王荣.基础护理教学中重视护生心理素质的培养[J].科技创新导报,2010,(10).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卫生学校)
关键词:护理学生 护士职业资格考试 心理素质
为了使护理学生顺利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南昌市卫生学校在考试前会对护理学生进行为期九周的考前辅导。在此期间,部分学生会出现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护理学生备考和应试的效率。因此,卫生类学校的教师有责任提高护理学生的心理素质,引导他们以健康平稳的心态进行备考和应试。
智商诚可贵,情商价更高。一个人的成功,是由这两个因素共同决定的。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家长和教师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培养学生的情商。什么是情商?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丹尼尔·古尔曼给出了详细的定义:“情绪智力扩展为五个主要领域:第一,了解自我,监视情绪时时刻刻的变化,察觉某种情绪的出现,观察和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体验。了解自我是情感智商的核心,人只有清楚地认识自己,才能成为自己生活的主宰;第二,自我管理。调控自己的情绪,使之适时、适度地表现出来,即能调控自己;第三,自我激励。能够依据活动的某种目标,调动、指挥情绪的能力,它能使人走出生命的低潮,重新出发;第四,识别他人的情绪。能够通过细微的社会信号,敏感地感受到他人的需求与欲望,是认知他人的情绪、与他人正常交往的基础;第五,处理人际关系。调控自己与他人情绪反应的技巧。最新的研究顯示,一个人的成功,只有20%归功于智商的高低,80%取决于情商。
一、护理学生备考期间出现的主要心理问题
南昌市卫生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对备考护理学生进行了一项调查,调查显示:65%的护理学生在备考过程中会产生焦虑感,表现为呼吸心跳加快,两耳嗡嗡作响,导致思维混乱,无法静心答题,遇到没见过的知识点就发懵;50%的护理学生出现意志力不坚定、情绪不稳定等现象,表现为遇到困难就退缩,没有取得明显进步就消沉;40%的护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表现为易受外界因素影响,上课时眼睛凝望一处,脑子走神,答题时粗心大意;40%的护理学生有睡眠和饮食障碍,表现为入睡困难,但凌晨四五点就会醒来。没有食欲,吃什么都没有味道。总而言之,在备考中,护理学生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主要包括缺乏自信、学习焦虑、意志力弱、心态不稳、注意力不集中等。
二、提高护理学生备考及应试心理素质的方法
1.引导护理学生正确认识自己
中国有句俗语:“人贵在有自知之明。”苏格拉底也说过:“认识你自己。”护理学生只有认识自己,才能量力而行,才能知道自己的需求,进而找到努力的方向。在认识自己的过程中,护理学生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点,全面认识自己,不能只看到自己的优点,否则就会有“怀才不遇”的挫折感。同样的,也不能只看到自己的缺点,当知“天生我才必有用”;第二点,不仅要认识现在的自己,还要挖掘自己的潜力,因为人都存在巨大潜能,越发掘自己的潜力,自己的能力就越强。因此,只有充分认识自己,护理学生才能扬长避短,才能在学习上少走弯路,提高学习效率。
2.引导护理学生树立学习目标
在备考过程中,护理学生一定要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因为有了目标,就有了努力的方向、学习的动力。教师应提醒护理学生在确定目标时,要考虑以下三个因素:第一,学习目标的设立要符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现有的知识储备和认知结构。学习目标既要适合自己,符合客观实际,又能激励和引导自己;第二,设定科学的学习目标。轻而易举就能达到的目标不会使人产生动力,高不可攀的目标又容易挫伤自信心,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确定科学的学习目标,使学生一点点、一步步地品尝学习的成功,从而建立自信;第三,学习目标应具有阶段性。护理学生要随时根据客观变化,调整学习目标。
3.引导护理学生建立自信
自信是一种积极心态,它能激发学生的热情,使学生不会因成功而骄傲,也不会因失败而气馁。教师可通过以下方法重塑护理学生的自信:首先,积极的心理暗示。如每天早晨醒来,护理学生可对自己说:“我一定能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我会做得越来越好。”晚上睡前默念:“我每天都在进步,学的东西越来越多,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一定过。”其次,榜样激励法。教师可经常列举往届成功的考生事例,如XX是哪一届哪一班的学生,基础是如何的薄弱,但备考期间她运用科学的方法复习,合理地调整情绪,最后通过了考试。列举身边的事例会使护理学生产生自信;第三,借助肢体语言,改善心理状态,增强自信心。如教师告诉学生,要抬头挺胸,表情放松,提高走路的速度,这也是医治信心不足的好方法。
4.引导护理学生学会解压
教师要引导护理学生坦然接受烦躁或困惑感,压抑只会加大护理学生的压力。教师可引导护理学生采用以下方法解压:第一,适度宣泄不良情绪。如在体育运动中大叫,或找好朋友倾诉,从而缓解压力;第二,情境转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注意力从引起不良情绪的情境中转移到其他事物上。如听音乐、看电影、读喜欢的书等;第三,自我安慰。当学生遇到挫折时,教师应教会学生找出一种合乎内心需要的理由为自己辩解。如“这次没考好,主要是我没看清楚题目,情况也没有那么糟”等,以此减轻内心的不安与压力;第四,按摩。做一次全身按摩,它能够放松紧张的肌肉,改善血液循环,使心情平静下来;第五,小睡一会儿。打盹被认为是减少和预防压力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在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备考和应试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关注护理学生出现的种种心理问题。心理问题会影响护理学生复习的效果、潜力的挖掘、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成绩。因此,教师应倾听护理学生的烦恼,提供有效的方法缓解他们紧张的心理,促使他们以平静、健康的心态通过考试。
参考文献:
[1]王娟娣.提高护生心理素质的对策与技巧[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2).
[2]颜晓华.如何培养中职生的情商[J].新课程研究,2011,(8).
[3]王荣.基础护理教学中重视护生心理素质的培养[J].科技创新导报,2010,(10).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卫生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