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传统的舞蹈教育管理体制面临着诸多瓶颈,不能满足舞蹈艺术的传播、传承、和人才的培养,只有大力落实科学管理体制,我们的舞蹈教育才能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和历史前进的脚步。科学发展是新世纪,新时代的国家发展的总体要求,科学管理是各项事业前进的源泉和动力。
关键词舞蹈教育 管理 科学管理 科学发展观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舞蹈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也同其他教育一样,受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制约。阶级社会里统治者为了能更好的体现和宣扬其阶级思想、阶级利益,会提出一套为其服务的舞蹈教育理念。不同的统治者有着各异的审美情趣、世界观、价值观,这就意味着在不同的阶级社会里舞蹈教育也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舞蹈作为一门肢体艺术,口传身授是传承和发展的主要途径,它有着特殊的教育模式和发展要求。它作为人类社会最古老的艺术之一,是连接远古和现代,东方和西方的桥梁。新时代的舞蹈教育不仅肩负着服务于统治阶级的重任,而且还肩负着舞蹈艺术本身继承和发展的重任。所以,新时代的舞蹈教育要求要有一套科学的管理理念和管理体制,才能够更好的适应当今时代的要求,才能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
1 舞蹈教育管理现状和问题
建国60年来,是我国舞蹈事业以及舞蹈教育事业长足发展的历史时期。我国在舞蹈教育上取得的成就就像60年来我国各项事业取得的成就一样灿烂辉煌。在这段历史时期,我国的舞蹈教育从哇哇坠地到如今的茁壮成长,走过了一段曲折坎坷的时期。1954年6月北京舞蹈学校的成立,这是中国正规舞蹈教育的开端。北京舞蹈学校建校之初,体现出“以我为主,兼收并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办学宗旨和管理模式。1959年中央民族学院艺术系成立,体现了国家从培养少数民族音乐舞蹈人才入手,关注个少数民族音乐舞蹈艺术的传承、发展与弘扬的态度和决心。而后60年代,相继成立了上海、广东、广西、新疆等舞蹈学校,各地的综合大学、师范大学亦根据各自不同的情况相继成立了舞蹈专业(系)。正是这些遍布全国各地的舞蹈教育机构不懈的努力和奋斗下,一批又一批舞蹈专业人才走出校门繁荣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文艺大舞台,一批又一批的舞蹈教育人才走上教学岗位任劳任怨培养了许多的舞蹈新锐,为我国的舞蹈走向世界奠定下来夯实的基础。我们可以欣喜的看到在世界舞坛上我们的舞蹈,我们的舞蹈演员不断取得优异的成绩。这跟我国政府重视舞蹈教育事业是分不开的,也主要体现了我国专业性舞蹈教育和普及性舞蹈教育相结合的舞蹈教育发展模式。这样的舞蹈教育发展模式主要是通过政府行政部门和教育机构的行政式和经验式的管理完成的。这样的管理模式的特点是能够有效地、迅速地、有目的地培养出一批高、精、尖舞蹈专业人才。能够快速的复制出一批又一批技艺高超,表演出众的舞蹈人才。
我们见证了我国舞蹈教育取得的一个又一个成就,看到一大批表演艺术家、舞蹈教育家、舞蹈理论家涌现出来。但是我们的舞蹈教育也存在着不足之处。著名舞蹈家,上海金星舞蹈团团长金星曾在2009年9月第337期《舞蹈》杂志上这样评价过“桃李杯”获奖的演员:“‘桃李杯’ 本来的初衷是很好的,但是现在出来的演员大都是‘昙花一现’,比赛之后‘东一榔头、西一棒槌’跳一、两个小节目,在事业上没有长足的发展。”“桃李杯”舞蹈比赛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办的国内级别最高的青少年舞蹈比赛,也是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奖―文华艺术院校奖的重要奖项。由此,我们可以很清醒的发现我们的舞蹈教育确实存在与时代发展不相适应的弊端,如舞蹈界长期呼吁的重舞技轻舞理,重艺术感觉轻文化底蕴等。我们含辛茹苦的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培养出来的舞蹈人才面对我们这个日趋市场化、经济化、国际化的社会,无所适从,大都改行远离了舞蹈。这不是我们舞蹈教育做的不好,也不是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是次品,而是因为我们在21世纪这个信息化,全球化,产业化的时代仍然固步自封,墨守成规,我们的管理跟不上时代的脚步,无法适应舞蹈教育发展的要求。从而使我们的舞蹈教育无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
2 科学管理的概念、应用、地位
人类的管理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发展和进步不断发展和进步。同时,管理的思想和实践对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调整社会生产关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们要求管理思想和实践日益科学、高效。科学管理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经过一代又一代的管理人才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产生的。科学管理理论是指以现代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最新成果,如先进的数学方法、电子计算机技术以及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为基本手段,对管理领域里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系统定量的分析,并且做出最优规划和决策的理论。把这些理论成果运用于管理工作,就产生了科学管理。管理也从以往定性描述过渡到定量预测阶段。
21世纪的中国,科学发展观对现代创新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在国家发展的道路上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发展之道。无疑,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科学对于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也正如朱熔基同志曾经说过的那样:“管理科学和管理教育是兴国之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也开始重视科学管理(下转第40页)(上接第38页)的研究和应用,借鉴了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管理经验和理论,结合我国的国情,提出了一些适合我国发展的实际情况的管理理论。特别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总体要求和规范。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实践是我国在探索管理科学的一个重大创举,也必将推动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各项事业不断前进。
3 科学管理是舞蹈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
如前文所述,纵观我国的舞蹈教育的管理是经验式的、行政式的管理。管理的目的是提高工作效率,更好的做好事情,减少工作中的混乱、无序。但我们的经验式管理和行政式管理往往是管理者建立一套严格的规章制度,要求管理对象严格服从规章制度,服从管理者。学籍管理制度、教学计划管理、考试管理、教学评价和工作量统计制度都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导致对创新教育无法起到积极有力的引导,如教学检查过多的注重教师是否按时上下课,学生是否按时上下课,对教师的教学评价只重量而轻质等等。这种只注重学校的教育的常规管理,而忽视学术的管理,势必使我们的舞蹈教育发展道路越走越窄,缺少创新的鼓励机制,不利于学生新思维、新知识的接受和运用,导致学生只会机械地接受和复制。这样的舞蹈教育也只会使我们的舞蹈事业在21世纪陷入更加尴尬的境地。
早在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就明确指出:谁掌握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国际竞争中处在战略主动地位。教育的现代化不仅是教育制度和教育结构的现代化,更为主要的是教育思想和管理的现代化。目前,在教育现代化主题下“教育适应市场经济与教育与国际接轨”已成为教育发展改革和发展的两大主题。
教育改革和发展是为了优化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为社会培养更具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随着“科教兴国”不断地深入人心,对教育管理理论的探讨和实践也日益成熟。舞蹈教育作为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教育学的科学管理同样适用于舞蹈教育。把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引入舞蹈教育管理中来,提出强调调整老师和学生之间关系,改变教师的教学条件和学生训练条件来提高教学和学习训练效率,强调“人本管理”;现在,又把“战略概念”有引入到舞蹈教育管理领域中来,强调一种宏观、全面、系统的管理等等。舞蹈教育正在努力适应市场经济这个大环境,把最优的管理理念运用到实际的舞蹈教育教学过程中去,为培养新型高素质舞蹈人才而不断奋斗。
参考文献
[1]杨仲华,温立伟.舞蹈艺术教育.人民出版社,2003.
[2]吕艺生.舞蹈教育学.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3]郭咸刚.西方管理思想史.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
[4]田川流,何群.文化管理学概论.云南大学出版社,2006.
[5]张守和.探究中国舞蹈教育管理中的创新理念.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6(4).
关键词舞蹈教育 管理 科学管理 科学发展观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舞蹈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也同其他教育一样,受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制约。阶级社会里统治者为了能更好的体现和宣扬其阶级思想、阶级利益,会提出一套为其服务的舞蹈教育理念。不同的统治者有着各异的审美情趣、世界观、价值观,这就意味着在不同的阶级社会里舞蹈教育也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舞蹈作为一门肢体艺术,口传身授是传承和发展的主要途径,它有着特殊的教育模式和发展要求。它作为人类社会最古老的艺术之一,是连接远古和现代,东方和西方的桥梁。新时代的舞蹈教育不仅肩负着服务于统治阶级的重任,而且还肩负着舞蹈艺术本身继承和发展的重任。所以,新时代的舞蹈教育要求要有一套科学的管理理念和管理体制,才能够更好的适应当今时代的要求,才能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
1 舞蹈教育管理现状和问题
建国60年来,是我国舞蹈事业以及舞蹈教育事业长足发展的历史时期。我国在舞蹈教育上取得的成就就像60年来我国各项事业取得的成就一样灿烂辉煌。在这段历史时期,我国的舞蹈教育从哇哇坠地到如今的茁壮成长,走过了一段曲折坎坷的时期。1954年6月北京舞蹈学校的成立,这是中国正规舞蹈教育的开端。北京舞蹈学校建校之初,体现出“以我为主,兼收并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办学宗旨和管理模式。1959年中央民族学院艺术系成立,体现了国家从培养少数民族音乐舞蹈人才入手,关注个少数民族音乐舞蹈艺术的传承、发展与弘扬的态度和决心。而后60年代,相继成立了上海、广东、广西、新疆等舞蹈学校,各地的综合大学、师范大学亦根据各自不同的情况相继成立了舞蹈专业(系)。正是这些遍布全国各地的舞蹈教育机构不懈的努力和奋斗下,一批又一批舞蹈专业人才走出校门繁荣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文艺大舞台,一批又一批的舞蹈教育人才走上教学岗位任劳任怨培养了许多的舞蹈新锐,为我国的舞蹈走向世界奠定下来夯实的基础。我们可以欣喜的看到在世界舞坛上我们的舞蹈,我们的舞蹈演员不断取得优异的成绩。这跟我国政府重视舞蹈教育事业是分不开的,也主要体现了我国专业性舞蹈教育和普及性舞蹈教育相结合的舞蹈教育发展模式。这样的舞蹈教育发展模式主要是通过政府行政部门和教育机构的行政式和经验式的管理完成的。这样的管理模式的特点是能够有效地、迅速地、有目的地培养出一批高、精、尖舞蹈专业人才。能够快速的复制出一批又一批技艺高超,表演出众的舞蹈人才。
我们见证了我国舞蹈教育取得的一个又一个成就,看到一大批表演艺术家、舞蹈教育家、舞蹈理论家涌现出来。但是我们的舞蹈教育也存在着不足之处。著名舞蹈家,上海金星舞蹈团团长金星曾在2009年9月第337期《舞蹈》杂志上这样评价过“桃李杯”获奖的演员:“‘桃李杯’ 本来的初衷是很好的,但是现在出来的演员大都是‘昙花一现’,比赛之后‘东一榔头、西一棒槌’跳一、两个小节目,在事业上没有长足的发展。”“桃李杯”舞蹈比赛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办的国内级别最高的青少年舞蹈比赛,也是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奖―文华艺术院校奖的重要奖项。由此,我们可以很清醒的发现我们的舞蹈教育确实存在与时代发展不相适应的弊端,如舞蹈界长期呼吁的重舞技轻舞理,重艺术感觉轻文化底蕴等。我们含辛茹苦的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培养出来的舞蹈人才面对我们这个日趋市场化、经济化、国际化的社会,无所适从,大都改行远离了舞蹈。这不是我们舞蹈教育做的不好,也不是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是次品,而是因为我们在21世纪这个信息化,全球化,产业化的时代仍然固步自封,墨守成规,我们的管理跟不上时代的脚步,无法适应舞蹈教育发展的要求。从而使我们的舞蹈教育无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
2 科学管理的概念、应用、地位
人类的管理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发展和进步不断发展和进步。同时,管理的思想和实践对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调整社会生产关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们要求管理思想和实践日益科学、高效。科学管理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经过一代又一代的管理人才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产生的。科学管理理论是指以现代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最新成果,如先进的数学方法、电子计算机技术以及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为基本手段,对管理领域里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系统定量的分析,并且做出最优规划和决策的理论。把这些理论成果运用于管理工作,就产生了科学管理。管理也从以往定性描述过渡到定量预测阶段。
21世纪的中国,科学发展观对现代创新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在国家发展的道路上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发展之道。无疑,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科学对于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也正如朱熔基同志曾经说过的那样:“管理科学和管理教育是兴国之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也开始重视科学管理(下转第40页)(上接第38页)的研究和应用,借鉴了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管理经验和理论,结合我国的国情,提出了一些适合我国发展的实际情况的管理理论。特别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总体要求和规范。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实践是我国在探索管理科学的一个重大创举,也必将推动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各项事业不断前进。
3 科学管理是舞蹈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
如前文所述,纵观我国的舞蹈教育的管理是经验式的、行政式的管理。管理的目的是提高工作效率,更好的做好事情,减少工作中的混乱、无序。但我们的经验式管理和行政式管理往往是管理者建立一套严格的规章制度,要求管理对象严格服从规章制度,服从管理者。学籍管理制度、教学计划管理、考试管理、教学评价和工作量统计制度都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导致对创新教育无法起到积极有力的引导,如教学检查过多的注重教师是否按时上下课,学生是否按时上下课,对教师的教学评价只重量而轻质等等。这种只注重学校的教育的常规管理,而忽视学术的管理,势必使我们的舞蹈教育发展道路越走越窄,缺少创新的鼓励机制,不利于学生新思维、新知识的接受和运用,导致学生只会机械地接受和复制。这样的舞蹈教育也只会使我们的舞蹈事业在21世纪陷入更加尴尬的境地。
早在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就明确指出:谁掌握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国际竞争中处在战略主动地位。教育的现代化不仅是教育制度和教育结构的现代化,更为主要的是教育思想和管理的现代化。目前,在教育现代化主题下“教育适应市场经济与教育与国际接轨”已成为教育发展改革和发展的两大主题。
教育改革和发展是为了优化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为社会培养更具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随着“科教兴国”不断地深入人心,对教育管理理论的探讨和实践也日益成熟。舞蹈教育作为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教育学的科学管理同样适用于舞蹈教育。把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引入舞蹈教育管理中来,提出强调调整老师和学生之间关系,改变教师的教学条件和学生训练条件来提高教学和学习训练效率,强调“人本管理”;现在,又把“战略概念”有引入到舞蹈教育管理领域中来,强调一种宏观、全面、系统的管理等等。舞蹈教育正在努力适应市场经济这个大环境,把最优的管理理念运用到实际的舞蹈教育教学过程中去,为培养新型高素质舞蹈人才而不断奋斗。
参考文献
[1]杨仲华,温立伟.舞蹈艺术教育.人民出版社,2003.
[2]吕艺生.舞蹈教育学.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3]郭咸刚.西方管理思想史.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
[4]田川流,何群.文化管理学概论.云南大学出版社,2006.
[5]张守和.探究中国舞蹈教育管理中的创新理念.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