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课题研究一同成长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n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题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收获的不仅仅是专业素质的提高,不仅仅是对教育教学理念的深刻理解,重要的是充盈了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美好情怀。回想自己十几年走过的科研路,酸甜苦辣涌上心头,下面我就说说自己与课题研究的不解之缘。
  一、课题研究:添我勇气,树我信心
  2001年9月,学校承担了教育部“十五”规划课题——《听音想象作文》的课题研究,校领导选三位年轻教师担任课题实验教师,从此我走上教学实践与研究相结合之路。刚接触课题时感到非常陌生,为深入有效的研究课题,我对自己提出了进行课题研究的要求。首先,领会课题内涵。我认真研读《听音想象作文》总课题组的研究方案及有关资料,并对其中听音想象作文的相关内容反复阅读体会,如听音想象作文的基本含义及重要意义、听音想象作文课堂的基本结构及假设成果等,使自己在研读过程中渐渐地从陌生到知其所以然。其次,想方设法让课题研究回归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当时,学校教学设备简陋,没有电脑,更不用说多媒体设备了,只有一台小录音机,这台小录音机就成了我重要的教学辅助工具。上课时,我提着它进课堂,用录制的声音引领学生进入听音想象的殿堂;下课了,我提着它到处去寻找音源。就这样孜孜不倦地工作了一年,学生逐渐适应听音想象作文的教学方法,既养成听音的兴趣,又激发想象思维。如第一次指导学生听音想象作文——《春天到了》时,我在听音激发想象的教学环节中采用听音观画想象的方法,但发现学生想象表达出来的内容缺少自己的独特性,大多都是简单地叙述图画上的景物。于是第二次指导时,我事先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感受春天的景象,课堂上让学生按照提出的要求把自己亲自观察到的春天景象说一说,再播放《春天在哪里》这首歌,结果发现学生表达的内容丰富多彩,各不相同。通过同一内容两次教学的对比,我发现第二次教学设计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那就是想象要以现实为基础。收获的喜悦,促使我如饥似渴地钻研和领悟理论的奥秘,开拓课题研究之路。从此,每上一节作文指导课,我都变换不同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渐渐地,我不再为指导作文烦了,学生也不再为写作文难了。
  2004年,《听音想象作文》课题到了结题阶段,学校领导把结题验收工作交给我负责,我犯难了。虽然在准备阶段和实施阶段我都认真地跟着总课题组的指导计划努力地实验研究,可结题阶段是要把实验成果展示给总课题组看,该怎样展示呢?结题报告怎样写?材料怎样整理归档……我只能一面不断地给自己打气,一面不停地走访兄弟学校,询问专家。不管白天还是晚上,一遇到问题,我就拨打总课题组陈洁主任的电话,陈主任从不厌烦,耐心地指导,让我感动,给我增添勇气和力量。“功夫不负有心人”,验收那天,得到了专家们的赞赏和认可,并授予我校“先进集体”的荣誉称号。这是我校在课题研究工作中零的突破,也为后来我乐此不疲地投身科研工作奠定了基础,树立了信心。
  二、课题研究:激我开拓,促我创新
  2003年10月,我积极承接了《全国小学语文发展与创新教育教学》的课题研究,我校研究的子课题是《手工作文》,这个课题研究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在想象中动手操作,并把手工制作的过程撰写成文。在《听音想象作文》经验的基础上,在课题理论的指导下,我先恶补理论知识。接着在充分理解发展与创新和手工作文含义的基础上,我确立了两个可操作的研究方向,即在手工制作教学与日记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为了深入研究这一课题,我兼任了三年级的美术课。在研究过程中,得到了总课题组专家及南宁课题协作组领导、老师的关心和帮助,课题实施很顺利,课题组的实验教师也有了很大进步。2005年在南宁举行课题研讨会,研讨会前,南宁课题协作组的谭玲老师与龚浩康、李景和等课题专家一行四人到我们学校指导。当时他们听了我上的一节作文课——《未来的……》,然后围绕这节课作了精彩点评,并就如何进行现场评课作了指导。与专家们的面对面交流,使我受益匪浅,获得了现场评课研讨的二等奖。2006年11月在贵州省遵义市举行课题研讨会,我只身一人匆匆赴遵义研讨会,可不知报名时哪里出了差错,安排表上没有我准备展示的《手工作文》课。十一月的遵义寒气逼人,我身心都被冰冻了。我鼓起勇气找到总课题组的龚浩康老师,跟他说明情况,他和蔼可亲地对我说:“从百色老区来呀,精神可嘉,不用担心,我们把你那节课加到后面去就行了,好好干。”看到如此慈祥的教授,听到如此亲切的话语,我心中涌起一股暖流,感动得要流泪了。研讨会的第三天,我如愿地在研讨会上展示了《手工作文》课,并获得了二等奖。
  三、课题研究:充我知识,更我观念
  以前我们学校领导申请课题研究,总喜欢让两三个教师任实验教师,而我自然成了每项课题的主持者。可我总觉得两三个人做课题,进行课题研究活动时发现一个新问题,有教师因为课题不是自己的,所以只是盲目随从,不主动思考探究,导致科研工作成了表面功夫,流于形式。面对这种现象,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因为做课题绝不是两三个人的事情,应该唤起全体教师的积极性。有了这样的认识,我就跟学校领导说了自己的想法,得到了学校领导的支持。可是,当我把自己的想法公之于众时,就遭到一些教师的反对:“全校教师做课题研究,那不是实在的事,做课题研究总忙于研讨、收集材料、撰写材料,还有什么时间来备课和改作业?测试还要什么质量?”面对这种认识,我除了及时与教师沟通外,还做了一个个课题研究专题讲座,告诉他们“做课题研究就是为了把课上好,为了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些理念。经过讲座动员,大部分教师基本上能接受共同做课题研究了。接着,学校领导又让我着手申请《新理念下的识字、阅读、作文教学》这一课题研究,并担任课题研究主持人。这次我把全校语文教师都列为课题实验教师,并下定决心一步步地带领他们亲历课题研究,在课题研究的路上走一走。
  四、课题研究:丰我智慧,明我思路
  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相辅相成,两者共同驱动我努力前进,但越往前走越认识到自己的浅薄,越不敢有半点松弛。2005年秋,我市正式启动新课程实验,使用苏教版小语实验教材,步入了新一轮课程改革。此时的我也成了学校分管语文教学的教务处副主任,我一面担任实验教材的实验教师,一面寻找方法引领教师解读新教材,适应新教材。我不断上网查阅资料,再结合已有的课题研究经验,找到了路子:每一个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就是一个课题,把教学问题转化为课题,教学、科研齐抓共管,锁定目标,研读教材,查漏补缺,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于是,苏教版小语实验教材子课题——《提高儿童语言能力的研究》就这样诞生了。我在实施《提高儿童语言能力的研究》课题时结合实际,借鉴以前课题研究的方法,开辟了一条新的实验之路。近几年来,课题研究给我带来了累累硕果,有的教师问:“你指导学生参加哪种竞赛都能获奖,我们指导的学生却很少得奖,为什么呢?”我跟他们说:“功夫还不到位。”他们哪里体会到十几年来我在课题研究上的苦涩与辛酸呢?如我曾为解决一个问题废寝忘食,曾为一份结题报告通宵达旦,曾为一次次研讨活动绞尽脑汁……
  与课题研究一同成长,我充实、快乐,提升了我的教学水平和管理能力。现在我已成为学校主管教育教学的副校长,可我依然热心于课题研究。去年我又带领全校语文教师参加黄亢美老师组织的《经典诵读课题研究》活动,并引导他们以经典诵读为主题编写校本教材。同时,我告诉他们:“研究课题要有勇于攀登高峰的勇气和一颗持之以恒的心。”
  (责编 杜 华)
其他文献
语文阅读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生最难掌握的部分,也是老师难以攻克的部分。在农村小学的语文阅读教学中,虽然教师想尽办法挖掘学生课文阅读的潜能,采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文化观念、生活习惯、思维方式都发生着变化。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随着生理的发育和心理的发展之间的不平衡,以及日益激烈的竞争
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尊重小学生的个性发展差异,不要扼杀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学习能力。多鼓励学生在当节课就能完成教学目标,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确定学习目标和计划。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