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儿童出发 听“花开”声音

来源 :中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plus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Logo语言是一门专为儿童设计的计算机语言,它非常适合儿童的特点,能较好引起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能使儿童在认知与技能上都得到较大的发展。它本身形象直观,功能强大,能将理性思维可视化,易被儿童接受,但它毕竟是一门计算机语言,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足够的爱心与智慧,坚持一切从儿童出发,才能使学生保持兴趣,启迪思维,体验成就,悄然“花开”。
  一、定位课堂教学的原点
  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五年级第6课《画星星》,在教材内容安排上,和第5课《画正多边形》都是repeat语句的单次运用,在运用难度上并没有递进,只是在广度上进行了拓展,学生在Logo语言知识的习得上不存在困难;而支撑本课repeat语句运用的基础:“角数为奇数的正多角星内角和是180°”这一定理,教材只是作为常识简单陈述,大部分教师在处理这一内容时,也是将之作为常识一带而过,那么,五年级小学生对这一“常识”到底了解多少呢?笔者在任教的五年级做了调查,结果是:全年级了解这一“常识”的学生寥寥无几。教师在教学本课时,如果忽视学生这一前在状态,仅仅直接告知学生,无疑会对学生后面的运用留下疑惑,时间久后,极易与画正多边形的公式混淆,产生错误,而将这一“常识”作为学生本课探究的起点,既动了脑筋又解了疑惑,效果颇佳。
  【片段一】
  师:有同学知道五角星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吗?
  生:(沉默)
  师: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纸五角星,请小组内讨论,是否有方法推测?
  生:(小组讨论,动手尝试)
  师:(巡视,关注小组讨论进展,及时点拨)
  (3分钟后,有小组开始举手要求汇报)
  生A:老师,我们小组有发现:将每个角剪下,锐角向内拼齐后发现是平角。
  生B:老师,我们小组和A组方法不同,我们发现将每相邻的3个角向内折,正好可以填满一个五边形的内角,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可以求得五边形的每个内角是108°,这样的话每个角就是36°,内角和就是180°。
  生C:老师,我们组的方法有点让人头晕,但也可以求出。
  师:哦,这么神奇的方法,请介绍,我们洗耳恭听。
  生C:请大家注意我的铅笔头所对的方向,(学生开始沿五角星的边移动铅笔,在每个拐角顺时针转动),大半圈、半圈多一点、一圈多一点、一圈半多一点、正好两圈!我的铅笔在“走”五角星时一共走了整两圈,720°,我们知道每次铅笔转动的都是五角星的外角,一共5次,每个外角是144°,每个内角就是36°,内角和也是180°。
  师:掌声!太棒了,你们组怎么想到的?
  生C:在学习画正方形时,老师您请了我们组的黄欣玥沿着正方形地板走了一圈,我们就想是不是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去推算呢?
  一个看似颇难的问题,在孩子们的集体智慧下,竟然找出了3种不同的方法完美解决了,也使这一知识点真正变成了亲手验证过的“常识”,在后面的运用中没有一名学生将公式中的180°混淆为360°。
  二、寻找课堂教学的生长点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就其天性来讲,是富有探索精神的探索者,是世界的发现者”。自由和探索是儿童的天性和本义,教育就应顺应这种天性,坚守这一本义,引导并促进他们进一步去探索和发现。千万莫用一味的强制灌输、简单“告诉”和机械重复,伤害了他们自由和探索的天性。
  【片段二】
  师:刚刚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验证了五角星的内角和是180°,其他的多角星呢?可能会有什么样的规律?
  生:可能还是180°/360°/……
  师:看来大家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的见解,时间关系,老师为大家准备了“虚拟实验室——多角星的秘密”,请打开自己探究。
  生:(打开软件,自主探究)
  生D:还是180°
  生:同意/同意/对,180°
  师:看来大家一致同意,来个小竞赛:各小组依次完成7、9、11、13角星。
  生:(迅速完成)
  师:大家完成的真棒,能大胆推测一下正多角星的公式吗?
  生E:repeat角数[fd 边长 rt 180-180/角数]
  师:我们集体验证一下。
  生:23角星,对!/15角星,对!/19角星,对!
  生F:老师,8角星,不能完成!
  师:(广播该生屏幕)我们一起来看这个不完美的8角星,会是什么原因呢?来看公式,可能是哪个参数不正确?
  生:(短暂沉默)应该还是有规律可循的,最有可能的是旋转角度不对。
  师:不错,能发现问题不容易,能找到问题发生的原因更不简单,看来我们暂时要在刚刚推导的公式前加上“奇数”2字了,偶数正多角星的公式将是我们新的挑战!
  从推测到枚举归纳,再从验证到破除定势,一切都在孩子们自己的探究中完成了,课堂真正成为了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那些美丽的图景和意外的通道随时都有可能被发现,而墨守成规与毫无激情都统统被抛弃。这一切只有从儿童出发,让儿童的天性和探索者的精神在教师引导下得到保护、得到发展,让知识“活”在儿童自主的探究和体验之中,让课堂教学找到新的生长点。
  三、善待课堂教学的差异点
  马克斯·范梅南说:“看待儿童其实是看待可能性。看待一个正在成长过程中的人。”处在学习过程中的儿童,同样有无限的可能性,教师的职责就在于观察儿童,发现儿童发展的种种可能性,帮助他们找到发展的最大可能和最好可能,其间,教师对儿童的评判需要谨慎,允许儿童有不同的发展可能,有时甚至需要耐心等待,给他走弯路的机会,通过对比,使他一步步到达最佳目标。
  【片段三】
  师:请大家把书本翻到23页,观察书上的这个组合图形,谁来分析一下,怎么画这个图形?
  生G:可以画一条竖线,再画一个五角星,然后再后退,右转,继续画。
  生H:可以将竖线和五角星看做一个整体,命令写一行,这样可以画得简便。
  生I:我觉得可以分成两块:是4个五角星和一个十字。
  师:OK!请每个同学按照自己的想法完成这一图形。
  生:(尝试完成)
  师:请大家展示自己完成的作品,并说说经验和遇到的问题。
  生H:我先来,我早就画完了,我将画竖线、五角星、后退及右转的命令写在一行,这样我只需写一遍,其他的命令只需按回车就能得到,非常便捷。
  生G:我也完成了,就是我的命令行数比较多,不太简便。
  生I:我还没能完成,原来的设想,先画一个十字,再画4个五角星,在实际操作中发现小海龟总是来来回回走重复的路线,有错误时,很难找到修改的地方,有点乱。
  师:三种不同的解决途径,代表了三种不同的思维方式,H同学整体模块化的思维比较清晰,完成起来也比较快,其他两位同学的自我分析也很到位,这种有规律的组合图形,最好能找到重复的最大公约结构,模块化完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过程不是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自我建构知识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他人无法替代的。学生已有的经验背景不同,对同一现象会有不同的分析,是断然阻止直接告知,还是耐心等待自我顺应,教师还是应把握从儿童出发的原则,善待课堂教学中的这些差异点,让学生自己体会,自我升华,正如特级教师薛法根所言:“课堂,呈现的应该不仅仅是‘鲜花’,还应该有‘花开的声音’,课堂上最美的声音是学生生命里‘拔节’的声音。”在逻辑严谨的Logo语言教学课堂中,更应该增加这些温情:善待差异,等待“拔节”。
  做一个能让孩子走得近的老师,低下身子去和孩子交流,用心去察觉孩子最需要的东西;做一个能让学生走得远的老师,教给孩子一生有用的东西,远比单纯教给他更多的知识有意义,一切从儿童出发,我们的教育才最具实力!
  (责任编辑:张华伟)
其他文献
摘 要:自江苏高考生物科目改为等级制以来,每周生物课时相比以前减少了近一半。面对课时紧而内容却不减反增的矛盾,学校管理者及教者将解决方法放在了如何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上。“活动单导学”在如皋地区推广以来证实这一教学模式确实可以提高效率,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矛盾,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关键词:活动单导学;细胞呼吸;自主探究   细胞呼吸是全国各地每年高考必考考点,常以大题的形式出现
走进浙江申通时代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的修理车间,你会遇到一群特殊的“员工”,他们来自杭州市交通职业高级中学汽修专业。在企业师傅和学校老师的带领下,他们将在这里的企业学区工位上,通过真枪实弹的实训来完成相对应的学习任务。  把实训课堂“搬到”企业车间,是杭州市交通职业高级中学与企业一同积极推进的项目。围绕“一个理论教师、一块实训场地、若干特色配置”以及“1 1 1 X的导师群”与“配套教学项目群”,
[摘 要]化学核心素养既是课堂教学的主旨,也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灵魂。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设计,应遵循以化学核心素养为学生发展培养目标,并构建一个可促进学生自身知识体系完善、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新模式。  [关键词]高中化学;核心素养;问题任务驱动  一、问题缘起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明确指出,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必备的科学素养,是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教师在化学教学和评价中应
[摘 要]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正比例的意义》为例,探讨如何结合教学内容有机渗透哲学思想,让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感悟哲学思想,体验哲学思考的方法,形成一些基本的哲学认识,发展学生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笔者也指出,作为教师,一定要站在哲学的高度审视教材,以哲学的方法展开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中时刻渗透哲学思想和方法。  [关键词]    小学数学;哲学审视;感受思想;深度学习 
摘 要:校园文化建设是高职教育发展历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如何通过课堂内外、线上线下开拓教育阵地,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是值得业界同行探索的核心问题之一。  关键词:英语学科 人文教育 校园文化  课 题:本文为作者主持的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教学工作委员会2019-2020年度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课题“基于人本主义理论的高职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途径研究”(1910029)的研究成果之
[摘 要] 以初中“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为例,探索初中化学教学中落实发展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途径。提出发展学生化学核心素养要从渗透学科观念、增强问题互动、开展实证研究、巧用史料佐证等多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关键词] 高中化学;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由“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
[摘 要]  由于平面向量具有几何形式和代数形式的“双重身份”,使它成为中学数学知识的一个交汇点,成为联系多项内容的媒介。同时也因为平面向量的这种独特身份,在各省的高考中多有考察,是高考的热点.本题考查平面向量的加法与减法的几何意义,考查向量的模、向量的数量积的计算等,考查数形结合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等。解题的关键是利用向量的模的概念与计算公式。本题属于中等难度的题目。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摘 要] 字母是小学低年级英语学习的重要内容,而字母学习成功的关键在于掌握字母的音、形、义。为了提高学生字母学习的效果,教师应在课中及课后善用各种资源,通过听、说、读促进学生字母的发音,通过“写”落实字母的“形”,最终“音”“形”互促,实现对“义”的理解。  [关键词] 小学英语;字母教学;音·形·义  字母是小学低年级英语学习的重要内容,起始阶段的学生因为受到拼音的影响,学习字母存在一定的困难
[摘 要] 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是学科知识逐渐积淀的结果。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将核心素养的培育寓于学科知识的教学中,以便为核心素养的养成提供坚实的认知基础。对于相对简单的教学内容,教师须注重教学深度,充分挖掘与学科知识契合的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学生的教学情境,寓学科知识于鲜活的实际生活中,让学生从实际出发,主动建构意义,在习得学科知识的基础上自觉养成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 核心素养;学科
[摘 要] 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课堂教学,要求基于课标、教材和学生认知起点,制定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难点,采取多元教学策略,创设真实情景和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以人教版“制取氧气”(第1课时)的教学为例,梳理基于深度学习的多元目标多元策略教学案例设计流程,并对该案例进行反思与评价。  [关键词] 初中化学;核心素养;深度学习  学科核心素养视阈下的课堂教学,要基于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