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治疗前18F-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显像中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代谢体积(MTV)和病灶糖酵解总量(TLG)预测Ⅲ~Ⅳ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Ⅲ~Ⅳ期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治疗前均行18F-FDG PET-CT检查。以SUVmax的40%作为阈值,获得全身肿瘤的SUVmax、MTV
                              
 
                                【机 构】
                                :
                                210029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核医学科,210029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核医学科,210029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核医学科,210029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核医学科,21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治疗前18F-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显像中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代谢体积(MTV)和病灶糖酵解总量(TLG)预测Ⅲ~Ⅳ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预后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Ⅲ~Ⅳ期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治疗前均行18F-FDG PET-CT检查。以SUVmax的40%作为阈值,获得全身肿瘤的SUVmax、MTV和TLG。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SUVmax、MTV和TLG预测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PFS)的最佳临界值。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 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多因素生存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
结果72例Ⅲ~Ⅳ期DLBCL患者的SUVmax、MTV和TLG分别为21.64、139.48 cm3和1 413.77。ROC曲线分析显示,SUVmax的AUC为0.411(95% CI为0.279~0.544,P=0.195),MTV的AUC为0.688(95% CI为0.566~0.811, P=0.006),TLG的AUC为0.526(95% CI为0.469~0.672,P=0.123)。由于SUVmax和TLG的AUC较小,以SUVmax和TLG的中位数21.64和1 413.77作为临界值;MTV的临界值为69.71 cm3。多因素分析显示,美国国立癌症综合网络国际预后指数为影响Ⅲ~Ⅳ期DLBCL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和总生存时间(OS)的独立因素(均P<0.05),而MTV与Ⅲ~Ⅳ期DLBCL患者的PFS和OS均无关(均P>0.05);MTV与Ⅲ期DLBCL患者的PFS和OS均无关(均P>0.05);SUVmax、MTV和TLG与Ⅳ期DLBCL患者的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均无关(均P>0.05)。
结论治疗前18F-FDG PET-CT的SUVmax、MTV和TLG在预测Ⅲ~Ⅳ期DLBCL患者预后的价值不明确,尚不能判断患者的预后。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采用FLAG(氟达拉滨联合大剂量阿糖胞苷及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序贯马利兰/环磷酰胺(Bu/Cy)预处理方案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对于难治/复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12年2月至2017年6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1例应用FLAG序贯Bu/Cy预处理方案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难治/复发性AML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移植相关合并症及疗效情况。结果预处                                
                                
                             
							 
                            
                                
                                
                                    原发性肝癌的主要病理类型是肝细胞癌(HCC),其病因相对清楚,慢性乙肝病毒感染是我国高发区HCC的主要病因,其次为黄曲霉毒素暴露。在江苏省启东市开展的肝癌一级预防干预措施中,新生儿期接种乙肝疫苗对<30岁人群肝癌发病的保护率为84% (95% CI为23%~97%);清洁饮水和降低黄曲霉毒素暴露后,<35岁人群的肝癌发病风险与30年前比较,降低至少4倍。清洁水源、防霉改粮、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农                                
                                
                             
							 
                            
                                
                                
                                    目的利用肿瘤基因图谱计划(TCGA)数据库中食管鳞癌数据,探讨正常食管上皮细胞和食管鳞癌细胞中差异表达的基因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在TCGA数据库中检索81例食管鳞癌的转录组数据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edgeR软件鉴定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间差异表达的基因,对差异表达基因行功能富集分析,应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间的互相作用网络。基于表达值构建基因共表达网络和基因表达水平的高低对患者进行分组,                                
                                
                             
							 
                            
                                
                                
                                    目的探讨合成的对映-贝壳杉烷型二萜类衍生物DS2抗胃癌细胞增殖及迁移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平板克隆实验和流式细胞术检测DS2对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DS2对胃癌细胞MGC-803迁移的抑制作用,采用Western blot检测DS2对细胞迁移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DS2可抑制胃癌细胞增殖。6.25 μmol/L DS2作用MGC-80                                
                                
                             
							 
                            
                                
                                
                                    目的探讨晚期肺癌患者的贫血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741例Ⅲ~Ⅳ期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肺癌自然病程中贫血的发生率和贫血类型,分析贫血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时间、临床分期和预后营养指数(PNI)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贫血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741例患者中,无贫血334例(45.1%),贫血407例(54.9%)。407例贫血                                
                                
                             
							 
                            
                                
                                
                                    目的探讨节律分子Timeless对肝癌细胞生长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肝癌公共数据信息分析Timeless在肝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在高表达Timeless的肝癌细胞株MHCC97H和低表达Timeless的肝癌细胞株MHCC97L中,分别用RNA干扰和真核表达质粒方法沉默或上调肝癌细胞中Timeless的表达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干扰和过表达Timeless                                
                                
                             
							 
                            
                                
                                
                                    目的探讨乳腺派杰氏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6年5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137例乳腺派杰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例,女134例。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 rank检验分析患者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结果137例患者的发病年龄为27~78岁,平均为51.8岁。137例患者中,仅7例为单纯乳腺派杰氏病患者,7例患者全部生存;派杰氏病合并原                                
                                
                             
							 
                            
                                
                                
                                    目的根据国际癌症登记协会发布的全球恶性肿瘤发病数据,分析全球不同恶性肿瘤发病年龄分布特征,比较不同地区恶性肿瘤的发病年龄差异。方法从《五大洲癌症发病率》第Ⅺ卷提取2008—2012年65个国家涵盖339个人群为基础的肿瘤登记处的恶性肿瘤数据。分析不同地区、分性别和癌种的平均发病年龄,根据联合国发布的人类发展指数和地区发展程度进行分层。采用Segi′s世界标准人口(世标)进行标化,计算标化平均发病年                                
                                
                             
							 
                            
                                
                                
                                    嵌合抗原受体修饰T细胞(CAR T)技术是经过改造后的T细胞免疫治疗,在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取得显著效果。近年来,CAR T细胞同样可应用于实体肿瘤的治疗。然而,如何有效地将CAR T细胞免疫疗法转化到实体肿瘤治疗中,需要认识其在实体肿瘤临床治疗中的瓶颈,包括调节CAR T细胞体内扩增、存活时间、转移以及在肿瘤组织内的转归等因素。文章阐述了近年来CAR T细胞治疗实体肿瘤的研究现状、CAR T细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在乳腺癌原发灶和转移灶的异质性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6年6月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178例行乳腺癌转移灶活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ER、PR和HER-2在乳腺癌原发灶和转移灶的表达情况、转移部位、疾病进展情况和受体表达异质性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全组患者ER、PR和HER-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