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探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mitan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教育改革深化发展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工作得到了一定改善和优化。为了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教学人员尝试将研究式教学法运用到教育教学工作中。研究式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的研究意识、研究精神以及研究能力得到充分培养,促进主动化、个性化的数学学习。本课题从时代发展以及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完善青岛版小学教学实验教材,优化小学生数学学习,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的需要出发。通过对青岛版小学教材的探究,提出了学习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研究式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0-0075-01
  研究性学习模式本身保留积极灵活性,要求小学生群体在教师精确化引导作用下,激活自身主观能动性,进一步秉承科学研究理念,积极参与到各类学习实践项目之中。其间教师须凭借问题这类关键性指导媒介,创设一系列富有实用价值的生活化情境,同时组织学生进行独立思索和分组探究,经历信息收集、整理、校验分析,与知识产生的体验过程,最终顺利地养成了解社会、自主学习知识并分析解决问题的实践应用技能。
  一、小学数学研究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生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自主建构自己对数学(包括数学事实,数学观念,数学思想方法和數学活动)的理解的过程。学生带着自己原有的知识背景、活动经验和理解走进一个充满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的时空,自主地、个性化地建构自己对数学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循环往复地从事对数学知识的提炼和组织,再把数学放到现实中去加以使用,从而获得经验、对经验的分析与理解、对获得过程以及活动方式的反思,并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青岛版小学数学教材的使用是指参加实验的教师和学生,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以青岛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为教材,立足现实生活,感受其素材选择的独特视角;着眼自主探索,把握其知识展开的逻辑层次;重视交流互动,理解其活动安排的全新思路;关注一般发展,领会其内容整合的精神实质。通过展开以学生自主的探索、实践、合作、交流为主体,教师科学参与、组织、引导相伴的数学教学活动,在帮助学生获得基本数学知识和应用技能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为他们提供进一步发展的良好平台和广阔空间,全面地、个性化地实现《数学课程标准》中设定的目标。
  二、加强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方式
  1.创设研究氛围,打下研究基础
  (1)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研究性学习倡导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发现知识,从而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不是口号,它涉及到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学模式的应用、教学方法的革新。以教师角色的转变而言,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学者”,而应是课堂的组织者,学生的合作伙伴,更应该俯下身子和学生讲话。
  如教学《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平闰年的判断》时,由于受已有知识“公历年份不是整百数的平闰年判断”的影响,极易产生消极的负迁移“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都是闰年”。这时,笔者抓住契机,引导学生举例验证,引发第一次认知冲突,让学生意识到年份是整百数的,不能以是否是4的倍数来判断平闰年。接着让学生列举一些整百数的年份,由教师来判断,学生查表验证。结果教师马上正确判断出是平年还是闰年。学生顿感惊讶,纷纷质疑:“怎样来判断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是平年还是闰年呢?”引发了第二次认知冲突,为学生深入研究平闰年的判断创设了探究的情境。
  (2)创造开放性的课堂
  要创设开放性的课堂,首先需要缩短心理距离。作为教师,在学生中总有一定的地位,因此学生总是有话不敢说,有问题不敢问。要创设开放性课堂,教师在语言上要能让学生接受。尽量少用“是不是、对不对”一类判断式的语言,尽量用“再想一想,你仔细看一看,然后回答,好吗”等祈使句,让学生在语言上接受教师。另外,要从教师在教师中的位置进行调整,对于小班级,教师可以采用花型座位法来安排,对于大班级,则可以通过小组的形式来进行。
  2.在互动中共进
  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是师生双赢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学生成为研究的行动者;学生自主地确定研究对象,自主地搜集、整理资料,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和经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徑,通过分析、探讨和论证,进而得出结论。具有不同理解能力的学生从各自的视角出发,总会获得一份属于自己的发现,他们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合作探究,进而把每一个“再创造”演绎得多姿多彩。在课堂的多元“对话”中,教师和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理念、情感和体验,丰富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相长,在互动中共进。教师教学实践的过程也是不断反思、提升的过程。教师将先进的教学理念与自己的实际教学感受联系起来,通过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涌现出来的各种新思想、新思路和信息,使教学过程在具体的情境中动态性生成,同时也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提升专业水平。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可以在课堂中加以运用,但我们却不能构建一种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因为每一堂课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不是唯一的,而是多种学习方式的有机组合。为此,教师应勇于实践和深入研究,辩证地认识各种学习方式的优点及局限性,根据特定的教学环境、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灵活地加以运用。就教学目标而言,在小学数学课堂开展研究性学习,其“研究”不是目的。因为小学数学课堂有其特定的教学任务,不可能也不应当承担专门人员的“研究”任务。无论是一味地强调研究过程,还是过分注重结论的获得,都会异化研究性学习的功能,扼杀学生的个性。数学教学只有过程与结论并重,才有助于学生形成一个活的学科知识结构,从而促进学生的理智、情感的协调发展。
  综合上述分析可知,研究式教学活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开展能够促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研究精神得到充分的培养,促使其研究意识和研究性思维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所以,随着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化,十分有必要探索更为科学的研究式教学应用途径,为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成效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敏红.研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中的教学策略[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06:131-132.
  [2]张喜飞.研究性学习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5:93-96.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空气膨腹介质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良性胆囊疾病患者146例,随机分为二氧化碳气腹组(对照组)和空气气腹组(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
【摘要】不等式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它始终贯串在整个中学数学之中。诸如集合问题,方程(组)的解的讨論,函数单调性的研究,函数定义域的确定,三角、数列、复数、立体几何、解析几何中的最大值、最小值问题,确定参变量的取值范围,跨学科的不等式证明,探求两曲线的位置关系,关联不等式的實际应用题,等等,无一不与不等式有着密切的联系,许多问题,最终都可归结为不等式的求解或证明。因此不等式应用问题体现了一定的综合性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在精神方面也有了更高的追去,其思想意识形态也在不断发展变化,而现阶段面对能源紧张、环境污染等棘手问题,人们开始重视绿色、自然以及健康的重
【摘要】历史学科在初中生心目中存在“神秘”、“朦胧”等色彩,大多数学生认为历史就是过去时间内发生的一些故事,其对于历史的种种兴趣都是基于“故事”二字。由故事产生的兴趣会决定一个学生对历史课学习的喜欢程度,进而对历史教学产生影响。本文从悬念、精彩和虚拟、丰富等几个关键词着手,希望能够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初中历史 教学 历史故事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
【摘 要】实验教学是科学课程实施的重要内容与方法,但是受到课堂教学条件的限制导致某些实验不能有效开展。校园环境有着比课堂环境更加优越的教学资源与教学条件,但是大多数师生都忽略了这些宝贵的教学资源。通过对教学实验的特点以及校园教学资源的研究,提出了开放性实验室的创建、校园科技活动的开展、校园教学资源的挖掘、校园教学功能区创建等整合方式,在实践上为实验教学与校园文化的整合提供了指导性策略。  【关键词
阐述了供用电技术专业教学体系的改革实施方案.并分别讨论了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改革情况.以及对高职高专的专业教学建设的指导意义。
阐述了公路建设的水土流失原因、危害,并对水土流失进行预测,采取相应保护措施预以防治。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很多在城市居住久了的人都希望回归自然,感受自然风光。在城市中,也在积极营造这样的氛围,特别是度假村。因气候差异性,不同的
【摘 要】新时期教育要求教师转变新的教学观念,小学实验教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影响着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随着新形势下教育的改革,核心素养视角下开展小学实验教学活动的方式受到广泛关注。小学实验对学生巩固理科基础、形成辩证思维发挥着重要作用,可在当前的小学实验上,学生对于实验的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实验教学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何在小学核心素养的视角下将知识同科学实验结合在一起成了目前小学实验教学的重中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