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景的思考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zhi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思维科学认为,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任何思维过程是指向某一具体问题的。问题又是创造的前提,一切发明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所谓问题情景就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气氛”,它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自由地想象、思考、探索,去解决问题或发现规律,并可伴随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所谓问题情景的创设,是把学生引入到身临其境的环境条件中去,使他们由衷的产生情境和想象,从而自然的获得知识的能力,其中教师的语言感染力及教学手段的运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景的创设作一些探讨,以供参考。
  一、问题情景的价值
  (一)问题情景的创设,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
  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凡是没有自由求知欲和兴趣而学来的东西,是很容易从记忆中挥发掉的”。当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他会产生惊人的学习毅力,他会废寝忘食地去解决和研究,会把“苦学”变为“乐学”,变“学会”为“会学”。问题情景的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思维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面对适度的难度,经受锻炼,尝试成功。借此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例如,在讲“平行线”的概念时,首先向学生提出:“观察下列实例,铁路上两条笔直的铁轨,黑板的上下边缘线,他们有哪些共同属性?”学生通过观察,分组讨论,小结辩论后,在引出“平行线”的概念,也就顺理成章了。
  (二)问题情景的创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观察是智慧的主要能源”。爱因斯坦认为,科学发展的道路首先是直觉的,而不是逻辑的,直觉是发现的工具,逻辑是证明的工具,这是数学的两重性,直觉是对问题的结果迅速做出合理猜测的“顿悟”,是不完整的逻辑,猜想是指从个别的、具体的、特殊的现象中寻求共性,归纳出一般性结论的思维过程,科学史表明,许多卓越发现和创造都是先凭直觉和美感、想象,作出大胆的猜想,然后加以逻辑推理或实践验证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图形的识别能力,对数学规律的发现能力,例如,对规律发现可采取由具体数过渡到字母的方法,让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如由-1=-1,-1+3=2,-1+3-5=-3,-1+3-5+7=4,-1+3-5+7…+99= 。则引导学生观察,最终找到答案。
  (三)问题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培养应用能力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将所学的数学知识用于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各种自然和社会问题,随着社会信息化,一些数学概念、语言已融入到现代社会文化活动中,因此教师正确领会电视、报刊、因特网等传播媒介上的实用信息,并善于加以应用,作为创设问题情境的题材。
  (四)问题情景的创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在教学中要提供教学方法的百花齐放,但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和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开拓学生的个性化意识。在教学中药大力提倡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对于每个问题的研究要启发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观察和培养,例如几何证明前的分析,请学生说出为什么要这么想,这么做的道理来,只有这样长期的训练,才能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正向正迁移和负向负迁移,才能激发和发掘出学生的创新潜能。
  (五)问题情景的创设,有利于知识结构系统化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的”。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学生以已经具备的经验为基础的主动构建过程。因此,问题情景的创设应有利于自己的建构,应建立在能引起认知冲突的问题上,以使学生在原有知识和所要完成的学习目标之间搭建支架,从而形成台阶,进而形成知识的系统性。
  二、创设问题情景的策略
  (一)利用与现实生活中的现象类比的方式创设问题情景
  学生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在生活,认知最牢固和最根深蒂固的部分就是生活中经常接触和经常用的知识,如果教学中能和学生的这些知识做类比,那么既贴近生活,更能牢固地掌握知识。
  例如:在整式同类项的教学中,在电化教室对一群猪羊的图片进行分类,分类的方法:无角的是猪,有角的是羊。这基本就是一个游戏,每个同学都可轻而易举的做到,对于部分同学,还感到新奇以至于达到情绪高涨,这时抓住时机自然的过渡到同类项的分类,分类的方法:字母相同,相同字母的指数相同。学生乘胜追击,很自然的应用刚刚在猪羊分类中形成的程序,先看字母,再看字母的指数。
  在初二根式的加减运算中也可以做这样的比喻,实际上他们和合并同类项是一样的。这样不仅降低了问题的难度并加深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同时还能把数学分类的思想形象化。
  (二)利用趣味性的问题、典故来创设问题情景
  数学故事、数学典故有时反映了知识形成的过程,有时反映了知识点的本质,用这样的故事来创设问题的情景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的审美能力。例如:在讲解坐标系(平面)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先讲解数学家笛卡尔发明坐标系的过程,躺在床上静静的思考如何确定事物的位置,这时发现一只苍蝇粘在了蜘蛛网上,蜘蛛迅速的爬过去把它捉住。笛卡尔恍然大悟:“啊!可以像蜘蛛一样用网格确定事物的位置啊。:引入正题,怎样用网格来表示位置。这时学生的兴趣已经调动起来了。
  生动和趣味的学习材料是学习的最佳刺激,以趣引思,能使学习处于兴奋状态和积极思维的状态。学生在这种情景下,会乐于学习,且有利于学生对信息的贮存和对概念的理解。
  (三)利用联想来创设问题的情景
  在数学中,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的现象是很普遍的,让学生较多的接触,适当的总结,有利于提高,匈牙利数学家、教育家乔治·波利亚在《怎样解题》中指出:“要联想有没有做过类似的题目,有没有做过条件相似的题目,有没有做过结论相似的题目”。例如:“在作好了这样一道题目后:线段AB的中点为C,线段AC的中点为D,若线段BD的长度为5厘米,那么线段AB的长度是多少。我再给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已知∠AOB的角平分线为OD,若∠BOD的度数为50°,那么∠AOB的度数是多少?这两道题目的考察角度不同,但方法完全一样,对于低年级的同学学习几何问题是很好的。利用联想来创设问题情景的关键是要找出问题相似的地方,或“形似”(条件或结论一样),或“神似”(方法或解题的思路一样)。“形似”我们称之为一题多变、而“神似”我们称之为多题一解。
  (四)利用数学建模的方法创设问题情景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建模师不常用的,但在问题情景的创设上无疑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关键在于模型要简单和解决的问题联系要密切。
  例如:在教学扇形面积时,课题引入首先来一段《上甘岭》机枪扫射的战争场面,把同学的情绪激发出来,然后,话题一转:“同学们,假设敌人的碉堡的机枪射程是100米,机枪转动的角度是120°,那么敌人机枪的控制区域是多大?”自然引入了扇形的面积问题,必要时让学生模拟机枪扫射的动作,并画出模拟图。
  (五)利用简单的数学实验来创设问题情景
  利用数学实验的方法来创设问题的情境在低年级的实验几何阶段是很平常的事情,先让学生观察实验,然后总结得到数学结论,如求圆柱的体积,采用了把圆柱进行分割,拼成了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分得越多,越接近一个长方体,让学生观察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到长方体的面积公式。在初中的高年级,数学实验几乎为零,但我们可以通过教学软件来模拟实验的过程,例如讲解勾股定理时,让学生通过观察不同的直角三角形三边平方的关系来得到勾股定理。
  三个正方形面积分别代表了三边的平方。定义一个小正方体的面积为1个面积单位,通过查正方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到三边平方的关系了,《几何画板》可以演示较多的数学实验,特别是几何中的数量关系。
  实际上,创设情景的途径是各式各样的。还有角色扮演情景、电脑模拟情景、图画再现情景等等,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情景创设就在我们的身边。不过,在创设情景时,我们应该注意:
  (1)创设情景是为了更好地的教学,不要为了创设情景而创设情景,那样就只是一个花架子,失去了其意义。
  (2)创设情景并不是所说的导入课题,只能说创设情景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的。
  (3)创设情景的最终目的是吸引激励学生学习,当学生进入角色时,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要求教师具备很强的专业知识的教学技能,同时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情景素材,深刻的生活体验,和善于捕捉各种有用的信息,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创设出适合学生思想实际、内容健康有益的好情境来,才能创设出紧紧围绕教学内容而又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情境。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软肝丸治疗乙肝肝硬化的临床疗效,进一步证实软肝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通过观察软肝丸治疗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血流动力学及食管静脉曲张的影响,进一步证实软肝
数学学困生是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等方面基础较差,以至于继续学习中产生困难的学生。要想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必须加强对学困生的帮助和指导。下面就学困生在初中数学中的思维状况谈一些自己的看法,便于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切实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教育好学困生和优秀生同样重要。  一、学困生的心里状态  一般来说,数学学困生的逻辑思维不敏捷。他们觉得数学既抽象又空洞,枯燥无味
“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但如果不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即不积极接触事实和现象,缺乏认识的乐趣,这种需求就会逐渐消失,求知兴趣也与之一道熄灭。”笔者以此为启迪,认真学习了《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和高效课堂理念,根据现代学校物理课程资源的日益丰富,在高效课堂教改实验中论证了新课标下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探究式教学,同
摘要: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就应该创建良好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避免只停留在知识点教学,打破传统观念,让学生从小打好基础,掌握好的学习方法,才能让全体学生都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 能力 培养  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对事物充满好奇,求知欲、表现欲很强。怎样才能让他们很快进入学习的状态,让他们体验学习的乐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使用一年级新教材后,我觉得改编后的教材,比较重视
我们学校和所在的教育局最近举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同课异构活动,接着我们也观摩了周边学校的同课异构活动,听完了这些内容精彩,老师谈吐如珠,学生发言积极的公开课后,我们的好评如潮,然而援疆的老师的精彩发言却如一盆冷水泼醒了我们。胡老师首先质疑我们的课堂是否真实,换句话说,表面上课堂气氛是轰轰轰烈,实质上学生从课堂上,从书本上真正的学到知识了吗?其次老师的教学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任何一堂教学,老师都在进行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