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取出的宝石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tobacco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个世纪的80年代,一支地质队在大别山地区探矿,意外发现了大别山红宝石。这一发现立即轰动全国,震惊世界。一时间,国内外大批专家学者、珠宝商蜂拥而至。
  红宝石历来是高贵和地位的象征,长久以来,我国都未发现过红宝石矿藏,由此,红宝石在国内更显得弥足珍贵。而此次发现的红宝石,晶体完整,色泽红润,堪称稀世珍品。在阳光照耀下晶莹夺目的红宝石,令目睹者无不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大家都急于把红宝石从岩石中取出,但狂喜之后却是深深的失望。由于这些星星点点的红宝石藏在坚硬的岩体中,想把一粒粒红宝石完整地取出来,不但成本巨大,而且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巨大的困难面前,人们只能望“宝”兴叹。红颜薄命的大别山红宝石由此沉寂了20多年。本来价值不菲的红宝石仅因为无法取出,而变得毫无价值。
  直到安徽地矿局高级工程师王世年对大别山红宝石的重新发现,情况才有了极大改观。和首次发现者一样,王世年深为自己的发现而欢呼雀跃,为了顺利取出红宝石,他殚精竭虑,先后采用了化学液体浸泡、机器挤压等办法,但化学液体根本无法渗透至坚硬的岩体内,用机器挤压虽然可以分离出红宝石,但被挤压过的红宝石会留下细碎的裂纹。所有他能够想到的办法都失败了,王世年变得一筹莫展,一度心灰意冷、茶饭不思。
  有一天,有一位朋友送给他一幅红梅图的画作。望着宛如红宝石般的点点红梅花,他突然茅塞顿开,一下子想到了体现红宝石价值的办法。
  他拿着切割下来的带有红宝石的岩体,找到了雕刻师,按照他的思路和要求,雕刻师就地取材,一尊美轮美奂、璀璨夺目的红宝石红梅石雕跃然而出。王世年突破惯性思维的奇思异想,使原来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红宝石,再次引起了世人的关注。随后王世年因地制宜先后制作了汗血宝马等红宝石珍贵雕刻品,大别山红宝石的价值得以不断飙升,受到了众多收藏家的青睐和追捧。
  大别山红宝石的价值高低、命运抑扬,归结于发现者的思维转变,瑰宝在“收”的惯性思维里变成了“鸡肋”,在“放”的另辟蹊径中,终于化腐朽为神奇!
  (编辑仕居)
其他文献
生在农村,小时候家里穷,没有椅子可坐,吃饭时端着饭碗,蹲在门槛上也是常事。遇到红白事,正位正桌上就会摆上一把椅子,古色古香的,顽皮的孩子便坐上去,但很快就被大人轰走。仪式开始时,主事人会坐在这不知从谁家借来的椅子上,呼风唤雨,煞是威风。于是知道椅子不是谁都可以随便坐的。  年岁稍长,那阵子开始“批宋江”,得机会看《水浒传》,囫囵吞枣地看,知道了山寨的规矩:人人有一把交椅。而且为第一把交椅还让来让去